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贷款 » 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认带动人数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产业精准扶贫贷款认带动人数

发布时间: 2021-04-23 18:07:06

『壹』 精准扶贫贷款问题

不用怕,这个一般是当地政府出的扶贫政策,这个问题不会找到贫困户的,利息也会给你的,你可以找你的帮扶人进行咨询。

『贰』 你好,问下精准扶贫贷款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一、申请用途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流通、农家饭店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具体发展产业由镇村两级指导确定。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贷款用途根据各自产业类型自主确定。
二、申请方式
1、贫困户申请、直接贷给贫困户。
2、贫困户申请、贷给贫困户,贫困户把钱交给大户(企业),与大户(企业)签证分红协议。
3、贫困户申请、贷给大户(企业),但大户(企业)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发展、或分红协议。
三、申请条件
1、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证件,具有还款能力,并且无不良信记录;
3、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有贷款意愿和自主发展能力;
5、能够带动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农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贷款人需与贫困户、村委会、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签订增收脱贫带动协议,使用贫困农户的贷款额度,并作为承贷主体,承担贷款全部偿还责任;
具体内容咨询当地银行!

『叁』 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何建议

贷款办理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4、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规定,且可提供相关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肆』 精准扶贫贷款由谁还,有没有利息

一、申请精准扶贫贷款的用途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流通、农家饭店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具体发展产业由镇村两级指导确定。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贷款用途根据各自产业类型自主确定。
二、申请精准扶贫贷款的方式
1、贫困户申请、直接贷给贫困户。
2、贫困户申请、贷给贫困户,贫困户把钱交给大户(企业),与大户(企业)签证分红协议。
3、贫困户申请、贷给大户(企业),但大户(企业)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发展、或分红协议。
三、申请精准扶贫贷款的条件
1、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证件,具有还款能力,并且无不良信记录;
3、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有贷款意愿和自主发展能力;
5、能够带动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农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贷款人需与贫困户、村委会、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签订增收脱贫带动协议,使用贫困农户的贷款额度,并作为承贷主体,承担贷款全部偿还责任;
7、贷款人是企业法人的,其法定代表人除具备前1至4款条件外,企业法人必须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生产经营许可证等合法有效证件。
四、申请精准扶贫贷款的额度及期限
1、贫困户贷款金额按照各自需求确定(原则上按每人1万元贷款额度计算),以户为单位申请,每户金额控制在5万元(含)以下,贷款期限按照借款人贷款用途确定,贷款期限3年以内。
2、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贷款金额及期限由镇政府按其帮扶带动的贫困户户数和其它情况综合审查确定,贷款金额原则上不得超出所带动贫困户贷款额度的摸底需求之和,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五、申请精准扶贫贷款的利率及贴息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基准利率。对贫困户贷款按年结息和贴息,贷款人在贷款期限内产生的利息申请省财政厅进行全额贴息。每年12月20日为结息日。贴息采取“先收后贴”的原则,对贷款人未按期偿还贷款及其他违约行为而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罚息,不予贴息。

『伍』 如何准确识别和认定扶贫对象户

加强制度程序设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当前识别扶贫对象机制较为完整,但是依然存在失准和遗漏的现象。为避免此类现象发生,首先,要更加完善精准识别制度程序,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对特困片带和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统一识别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动态掌握基本信息,推行扶贫对象实名制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动态变化录入平台和贫困人员信息平台。采取全数据分析,避免抽样数据的弊端和层级式管理的僵化,提高识别的精准性。多角度、全方位分析家庭财产和成员状况、稳定和动态的收入来源、水平,致贫原因和影响因素等基本情况,利用高科技,提高精准识别能力。最后,在实际确定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力量,完善“三步走”程序:第一步,广泛宣传,避免群众认知死角,让群众认识、了解精准扶贫政策和成为扶贫对象的标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热情,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行申报。第二步,充分发挥基层“参与式民主”,调动群众参与评议。首先在群众大会评出扶贫对象,经过村民小组长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审核后,最终初步确定精准扶贫对象名单。第三步,进行公开公示,防止暗箱操作。精准扶贫对象名单必须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进行认真复核和张榜公示,彻底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和不公平现象,真正实现不漏一户贫困户对象,不入一户非贫困户,确保扶贫对象确定的精准性。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采取精准扶贫措施。扶贫措施的精准还需依靠社会治理手段的创新。首先,建立多元协调机制,在完善专项扶贫、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结合与协调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点,因地制宜,根据致贫原因,加快基础设施扶贫、搬迁和保障扶贫、教育和就业扶贫、金融和电商扶贫、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旅游和开发扶贫等的机制对接和协调。其次,进一步出台鼓励地方社会参与精准扶贫政策,加快地方社会资本和资源投资的指导和管理,提高社会资本和资源与贫困地区的资源对接配置的精准性,科学提升社会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成效。再次,充分利用网络,构建一个政府、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众能够多向互动和沟通的信息平台,使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力量和贫困群众的双向需求,精准发挥桥梁和监管作用;使社会力量能够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精准进行资源对接;使贫困地区和群众能够精准向政府和社会反映自身贫困特点和需求,畅通沟通渠道,最终形成政府、社会、贫困群众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合力。最后,加强供给侧改革,提升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从供给侧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根据地区特点和致贫原因,培育区域经济增长点,合力攻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产业和城镇化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点面结合,根据本地资源,扬长避短,提升扶贫对象增收和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精准扶贫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增强基础民生改善,推进精准金融支持。首先,加强“畅通工程”建设,完善农村“路网互通”,精准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制约瓶颈。着力解决富民产业落后状况,加强产业对接和培育,借助产业带和城镇化,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争取实现村、户精准选择和发展产业,增强群众脱贫增收渠道。加强精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完善贫困人口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作机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对有需求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特别是“两后生”进行精准职业和劳动技能培训,实现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其次,加大金融扶贫支持计划的精准落实。针对扶贫贷款期限短、规模小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保面积小、单位保额低等问题,从农业设施、农村住房、承包地经营权等方面,出台全国性的抵押、担保、融资等方面的统一政策;创新实施更多方式灵活、期限适当、规模适度的金融扶贫产品;加强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工作,一方面扩大现有政策性承保农作物的参保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保额和财政补贴标准,另一方面将促农增收作用大的特色农产品纳入政策性承保品种。
完善精准考核监督,防止数字形式减贫。精准考核监督是取得精准扶贫效益的有力保障。精准考核监督既要看当前精准扶贫效益,又要看精准扶贫的持续性,为扶贫工作提供改进、参考方案;既要考核精准准入机制,还需考核精准退出机制,形成规范有序和灵活应对的精准考核监督。首先,加强动态考核,使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精准有序。根据“一户一档”“一户一策”的措施及时更改、更新准确的数据档案。定期根据扶贫效果,对扶贫对象进行调整,使应该扶持的村与户及时递补,使稳定脱贫的对象及时退出,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精准、可靠。其次,考核监督显绩与隐绩相结合,防止数字减贫和形式减贫。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从具体目标、着力重点、措施办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和扶贫成绩等“显绩”方面进行重点考核,但是也要注意将生态环境、文化文脉、民风影响等扶贫工作的“隐绩”考虑在内,将短期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注重社会延续发展。最后,不以减贫数量作为单纯的考核标准,防止基层干部为应付考核压力,进行“数字”和“形式”扶贫。

『陆』 农业1银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农户什么产业能力弱的问题

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与农户直接向银行贷款相比,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开展的农业供应链融资的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且与参与"银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相比,参加"银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增收幅度更大;
两种供应链融资模式都能显著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用途的精准性,降低道德风险。
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最终体现为在相等的扶贫资金投入下,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及贫困人口增收程度。
因此,采用脱贫效率和增收效率来反映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通过将财政扶贫资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部分农村集体资产等量化作为贫困农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股份,使贫困农户享受分红、就业、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多种收益。二是注入现代金融资本。
通过搭建“政、银、保、企、农”多方合作平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解决银行有效放贷和贫困农户有效需求问题。三是优化资源组合。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引导贫困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挖掘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发挥贫困地区山青水绿的优势,做到绿色资源与绿色产品的融合。

『柒』 精准扶贫贷款用还吗

任何贷款都是要偿还的
一、申请用途
扶贫专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流通、农家饭店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具体发展产业由镇村两级指导确定。
二、申请方式
1、贫困户申请、直接贷给贫困户。
2、贫困户申请、贷给贫困户,贫困户把钱交给大户(企业),与大户(企业)签证分红协议。
3、贫困户申请、贷给大户(企业),但大户(企业)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发展、或分红协议。
三、申请条件
1银行考虑申请者的工作性质和偿还能力。
1、申请人年龄应为18-60周岁;
2、有一定经济能力且信用记录良好;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工作证明、收入证明(是要所在单位盖章的);
5、非本地户口的还需要提供住所证明文件。、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证件,具有还款能力,并且无不良信记录;
3、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有贷款意愿和自主发展能力;
5、能够带动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农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贷款人需与贫困户、村委会、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签订增收脱贫带动协议,使用贫困农户的贷款额度,并作为承贷主体,承担贷款全部偿还责任。
具体内容咨询当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