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贷款 » 违规享受扶贫贷款利率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违规享受扶贫贷款利率

发布时间: 2021-04-25 02:44:27

㈠ 银行授权员是否有权利审核扶贫贷款利率

银行授权员应该有权利审核贷款利率,比如贷款金额、日期、姓名等重要的要素都要先审核再授权

㈡ 请问精准扶贫贷款有利息吗

年息在3%左右。
一、申请用途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流通、农家饭店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具体发展产业由镇村两级指导确定。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贷款用途根据各自产业类型自主确定。
二、申请方式
1、贫困户申请、直接贷给贫困户。
2、贫困户申请、贷给贫困户,贫困户把钱交给大户(企业),与大户(企业)签证分红协议。
3、贫困户申请、贷给大户(企业),但大户(企业)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带动发展、或分红协议。
三、申请条件
1、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固定住所,具有完全民事能力;
2、持有效身份证件,具有还款能力,并且无不良信记录;
3、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有贷款意愿和自主发展能力;
5、能够带动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农户(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致富能人、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贷款人需与贫困户、村委会、镇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签订增收脱贫带动协议,使用贫困农户的贷款额度,并作为承贷主体,承担贷款全部偿还责任;
具体内容咨询当地银行!

㈢ 套取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利息,应当怎样划分责任

目前,规定的贴息期短、额度孝贴息标准太低,扶助力度不够。
农户贷款利率一般超过10%,贷款贴息后农户仍然要付出超过5%的利息,和其他银行的商业贷款不贴息的利率相差不多,贴息贷款的优越性不能彰显。 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

㈣ 扶贫款放高利贷违法吗

不管是项目 什么名义的贷款,只要年利率超过24%的就是 高利贷,超过24%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高利贷 违法,但不犯法。

㈤ 农行扶贫贷款逾期罚息利率

逾期贷款利率多数情况会在你原来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50%。
假如之前你贷款利率为年利率5%,那逾期之后就是5%+(5%*50%)=7.5%

㈥ 2019扶贫贷款基准利率是多少

一年以内(含一年),利率为4.35%;一至五年(含五年),利率为4.75%;五年以上,利率为4.9%。公积金贷款期限在五年以下(含五年)的,利率为2.75%,期限在五年以上的,利率为3.25%。

各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具体要以银行公布的数据为准。

㈦ 国家出台农村扶贫贷款的政策是什么

国家最新的农村精准扶贫政策

2018年精准精准扶贫政策强调到农民危房改造,符合国家补贴条件的农民可以免费修建自住房屋,费用由国家补贴。为了让钱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的农民需要满足这些要求。

第一:属于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这些家庭已经在农村建档立卡中登记了详细的登记,家庭情况已经登记在案了。

第二:农村中无劳动能力和无人赡养的农民,被评定为五保户的农民并已经确认是五保供养对象的,确认为5个担保,并收到了“5个担保证明”。

第三:住房或收入低于最低收入标准的农民,已经确认家庭情况并通过审核认定,确定为低保户性质的农民家庭。

其中,以上三类家庭国家政府是免费帮助修建、改造房屋的,就是农民是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费用,这样也体现了国家为了让贫穷农民更好地生活的决心。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农村的农村残疾贫困家庭,当然也是通过审核的,这类家庭提出翻修、新建服务的申请时,政府是暂时不会提供免费修建和改造服务的。但是由于这类贫穷农民的特殊性,如果这些家庭真的需要修建和改造自住房的话,国家政府是会加大补贴的力度。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另一种是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

精准扶贫贷款是国家支持贫困户发展的一种措施,其本质是贷款,与其他的贷款一样,都是需要偿还的,但是有一点不一样的是,精准扶贫贷款是国家全额贴息贷款,不需要你承担任何一点点利息支出。

其资金来源是由政府贷款,之后由当地农户最方便的银行发放给农户,一般期限为三年。

精准扶贫贷款是用于支持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精准扶贫户可以用于发展种植、养殖,或者其他方式的经营,用来发展让自己致富,而不可以用作其他用途。

精准扶贫贷款的偿还是由贷款银行和当地政府组织催还,精准扶贫户足额全额偿还贷款将会得到续贷资格,如果不足额偿还或者不偿还就会采取一定措施。

(7)违规享受扶贫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利率定价可归纳以下五种类型:

1、政策型定价:主要集中于一些扶贫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及农民创业担保基金贷款中的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这类贷款都执行基准利率,在农村信用社贷款中的比重较低。

2、效益型定价:主要集中于一般农户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等,这类贷款的利率较高,农信社一般都上浮50%以上,而且这类贷款在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较高,是农村信用社主要利息收入来源。

3、竞争型定价:主要集中在服务区域内的黄金客户,是农信社主动营销的贷款,这类企业一般都是规模较大、实力较强、效益较好、资金流动性较强、资金结算量较多,也是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这类企业贷款的利率一般不上浮或少上浮。

4、优惠型定价:主要集中于以农村信用社或其他金融机构存单质押的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的贷款、在农信社入股资金远远大于贷款金额的等,这类贷款的利率一般上浮的幅度不超过20%,属于俗称的“优惠利率”。

5、市场型定价:这类贷款的利率一般是不固定的,随市场行情变化而随时调整,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信用社根据农户的信誉为保证,并根据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核定的额度内(即20000元以下)和期限内发放的贷款。

借款人应具备的条件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社区内的农户或个体种养专业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信用观念强,资信状况良好。

3、从事土地耕作或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种、养经营活动,并由可靠的收入。

4、家庭中必须具有懂生产或经营管理能力的劳动力。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用途和安排次序是:

1、种养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费用贷款,为肥料、农药、种苗、种子、饲料等贷款。

2、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个体私营经营贷款。

3、农机具贷款,为耕牛、抽水机、脱粒机及其他小型农用机械等。

4、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程序是:

1、农户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

2、信贷人员调查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掌握借款人的信用条件,并提出初步意见。

3、由资信评定小组根据信贷人员提供的情况,确定贷款额度,核发贷款证。

4、农户凭贷款证在核定的额度内可一次或多次向信用社按规定手续办理贷款。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核定流程: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是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在评定信用等级和额度时要根据当地信贷人员或有威信的社员代表、村民小组的意见及村委会提供的情况评定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核定不同的贷款额度,每年核定一次,最高额度20000元。

㈧ 银行收取扶贫贷款利息合法吗

是政府补贴,不需要利息。
银行实行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额贴息,银行不要求贫困户抵押和担保,资金使用由贷款农户自主选择,是名副其实的"穷人贷款"。财政和银行按照7:3的比例设立10亿元风险补偿基金,撬动400亿元的银行贷款,放大效果达到58倍。每户可贷款1万至5万元,期限1至3年

㈨ 2017年精准扶贫贷款利率是多少

年利率为3%的优惠利率。

贷款对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贷款额度每户1至5万元,期限1至3年;贷款执行国家同期基准利率,按年结息,省财政全程全额贴息。

2015年7月16日,甘肃省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第一次签约仪式暨启动会议在兰州召开。

根据甘肃省财政厅等部门日前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的通知》,省财政厅与省内相关金融机构计划在58个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结对帮扶)贫困县实施“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工程”,2015-2017年为建档立卡的97万户、417万贫困人口发放400亿元贷款。

(9)违规享受扶贫贷款利率扩展阅读

扶贫贷款的财政贴息有以下:

1.扶贫贷款的贴息范围

2000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根据国务院确定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含当年新增、收回再贷、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在计划额度内进行贴息。1998年前发放的所有扶贫贷款均不再贴息。

2.扶贫贷款的贴息比例

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

3.扶贫贷款的贴息年限

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

4.扶贫贷款贴息的结算

扶贫贷款贴息实行按季据实结算,由财政部审核,并与农业银行总行结算。各级农业银行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扶贫办必须认真、及时、真实、准确地按照规定做好此项工作。

扶贫贷款的风险有以下:

1.由于扶贫贷款本身扶持的承贷主体个人及法人经济实际状况,无法为贷款提供担保,使扶贫贷款缺乏风险保障。

2.由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大多是贷差行,扶贫贷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是靠向上级行借资金,资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贷款利率倒挂,形成扶贫贷款发放越多,银行亏损越大。

3.扶贫贷款贴息补贴难以到位,从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累计亏损13922万元,其中,因贴息政策变化应补未补利差2130万元,应补未到位873万元。由于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贫贷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