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贷款 » 扶贫贷款余额突破1个亿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扶贫贷款余额突破1个亿

发布时间: 2021-04-26 21:08:56

⑴ 邮储银行已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80亿元吗

2018年8月2日,中国邮储银行副行长、三农金融事业部总裁邵智宝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主力脱贫攻坚”的主题讲话,介绍了邮储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十年多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额贷款近1.54万亿元,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抵押物问题,邵智宝表示,邮储银行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包括建立有邮储银行特色的小微信贷技术;创新抵质押担保方式,开展“两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结合社会力量加大平台建设,提高增信;推进信用村建设;通过科技的手段提高信贷的可获得性等。

⑵ 银行业对实体经济发放贷款余额近120万亿吗

2018年7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在河北雄县发布《2017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19.03万亿,同比增长13.2%。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发布了上述报告,报告主要包括八部分内容。

一是银行业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52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较2016年下降7.1个百分点;总负债23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2016年下降8.2个百分点。

四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9.64%;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2.67个百分点,并且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申贷获得率“三个不低于”目标。

报告特别提到,在2017年,为全面提升银行业无障碍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业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纵深发展,《银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完成制定,规范和引导全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残疾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五是积极发挥金融科技作用,不断改进消费者体验和服务效率。截至2017年底,全国布局建设自助银行近17万家,布放自助设备超过80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11万多台,客户金融服务获得感持续提升,体验日益优化。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2600亿笔,同比增长46%;离柜交易金额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32%;行业平均离柜业务率达87.58%。

六是把握机遇,主动适应扩大对外开放新形势。截至2017年末,共有10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8家一级机构,其中包含17家子行、40家分行、10家代表处、1家合资银行。

七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美丽中国。截至2017年6月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绿色信贷余额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为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为6.53万亿元。

八是投身公益事业,不忘初心反哺社会。201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10.36亿元;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95.83万小时。截至2017年底,公益慈善项目达3307个。

⑶ 这个微信里面一个群说是国家扶贫的项目,一个人发50万!开始是让注册光大和中信的信用卡说是通道,现在

自己详细的资料 就这么轻而易举的自己泄露出去, 再加上你的真实头像,模仿你的语音,去办理网上贷款,你什么时间被骗都不知道,被骗了多少都不知道, 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非但没有给自己带来50万的收入,反而有可能成为替人还贷50万。
所以建议:1、在没有收取你一分钱之前赶紧退出。也不要办理什么银行卡。
2、如果你还抱有一点幻想,那你就问问你的推荐人,他们发钱的钱是如何来的?是什么公司还是机构在提供支持?既然是国家许可的,那把国家的政策文件给大家摆出来,让大家看,这个政策文件才是最有说服力的有利证明,不用说什么正能量之类的话,没用。什么时间给你发钱,请给个具体时间。 这个你要凭脑子好好想想。国家的钱为何国家不发放?退一步说国家要扶贫,要救济穷人,那为何还要保密?为何不让家人知道?即便要发放,审核权是群内审核还是政府部门审核?这一切有哪些是经过政府部门的认可?
3、这50万元,凭什么发给你?你对国家、社会有贡献?那为何政府不直接发给你? 你感觉你有资格去领取这50万元?即便是做慈善,国家有慈善机构,也轮不到你。别说他们不相信慈善机构,那他怎么就相信你?
4、古语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为何会这样?石头太重你搬不起。所以既然说到福报了。你想想吧,你有这种厚福报么?
5、该怎么做?退群 举报。

⑷ 达州银行在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有哪些作为

主要就是体现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上面,为一些急需用钱中小型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别的也没什么了。

⑸ 又出现央视扶贫贷款怎么办

有条件就去申请呗,想创业就赶紧。

⑹ 问一下达州银行在金融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有哪些作为呢

主要就是体现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上面,为一些急需用钱中小型企业,或者个人提供资金。
别的也没什么了。

⑺ 西藏银行业投入信贷扶贫资金920亿是真的吗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西藏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钟俊21日在银行业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截至2017年6月末,西藏银行业共投入信贷扶贫资金近920亿元,占全区贷款的26%。

同时,西藏银监局督导银行业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腾出更多信贷资源用户扶贫开发,确保贫困户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实现“三个高于”目标。截至2017年6月末,全区各项贷款约3535.42亿元,比年初增加486.78亿元。其中,仅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480.43亿元。

⑻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五年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在今年9月份的《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首次发布普惠金融白皮书答记者问》中提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主要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果:
一是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营业性网点22.76万个,较2013年末增长8.5%,银行业网点乡镇覆盖率达到95.99%。2013至2017年,全国人均拥有的银行账户数由4.1个增加到6.6个,全国银行卡人均持卡量由3.1张增加到4.8张。
二是薄弱领域金融可得性持续提升。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74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73.1%,为152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较2013年末增长21.7%;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30.9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48.2%,其中农户贷款余额8.11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80%。
三是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线上信贷服务。浙江网商银行主要依靠互联网运营的模式,实现三分钟申贷、一秒钟放款、零人工介入的“310”贷款模式。银行业持续减费让利,降低普惠金融融资成本。2017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客户取消收费项目335个、对387个项目实行收费减免,全年减费让利总金额约366.74亿元。
四是金融扶贫攻坚成效卓著。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扶贫小额信贷余额2496.96亿元,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07.44万户,占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25.81%;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2316.01亿元;积极开展贫困人口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国25个省(区、市)1152个县(市)承办了针对贫困人口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覆盖贫困人口4635万人。

⑼ 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历次调整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政府对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转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认识
◆松紧配合,适度放松,及时微调,把握力度是其突出特点
◆商业银行对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支持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自身发展,加快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步伐

“坚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政府近年来宏观调控的首要经验,是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学习、贯彻“两会”精神,需要更为深入系统地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在连续多年的严重通货膨胀已基本得到控制,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外贸市场急剧缩小,内需不足成为影响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背景下出台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我国政府对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的创造性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转轨国家宏观调控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操作中,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出了一系列鲜明的特色,主要包括:

1、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密切配合,适度信贷扩张,防止信贷膨胀。自1998年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政府通过下调利率和准备金率、扩大银行信贷自主权、上调指导性信贷计划、扩大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强化对银行信贷投放的“道义劝告”等,适度扩张信贷投放,积极启动内需。与此同时,政府始终对基础货币超额发行引发新的通货膨胀抱有警惕,在推动商业银行信贷扩张的同时始终谨慎监控商业银行资金来源,防止商业银行信贷的过度膨胀。1998年央行下调准备金率时专门设立临时账户,冻结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释放的流动性,商业银行新增可运用资金近2800亿元,购买了财政部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和423亿元专项国债。这一富有创意的稳健操作措施限制了商业银行当年资金来源的急剧增长,使下调准备金率这一最具影响力的货币政策操作并没有引发银行信贷膨胀。

2、松紧配合,适时微调,把握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适时完善政策措施,把握调控力度”,是过去五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中的突出特点。从各国宏观调控的历史和实践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两大调控工具可以有多种搭配,包括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双松”、“双紧”搭配,也可以实行一松一紧的搭配。实践表明,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搭配实施很成功,积极有效,表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着眼于信贷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后,在积极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政府非常注意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改善信贷资金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发展住房、汽车等支柱产业、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等新的经济增长点,央行先后发布《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住房建设和消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的文件,推动了各类消费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的迅猛发展,对改善消费环境、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银行信贷结构的优化,信贷投放领域的扩展还有效避免了历次启动经济中流动资金贷款过度膨胀,“倒逼”央行基础货币发行局面的出现。

4、完善货币政策操作,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五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操作中充分运作了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完善金融市场,使公开市场操作日益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改变了过去通过行政性的信贷计划等手段进行信贷和货币管理的局面,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先后发布了《人民银行金融监管责任制》等监管规范,积极推行审慎的会计制度,提高资本充足率,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督促商业银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精简机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不良贷款比例下降和信贷资产质量改善。

从整体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为中心,在适度扩大货币供给及银行信贷投放的同时,优化结构,防范金融风险,保障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它既避免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新一轮经济启动的抑制效应,又防止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引发通货膨胀的隐患,是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政策选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创造性。



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行加快了中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商业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带动了高效信贷投放的扩大,还积极支持了国企改革及社会稳定,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成为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1、适度扩大信贷投放,积极支持经济增长。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下,各商业银行积极竞争优质客户,扩大信贷投放,使得银行信贷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协调互动。以工商银行为例,1997年各项贷款余额为19090亿元。到200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已达2.9万亿元,五年中贷款余额增长了一倍。2002年当年新增贷款2780亿元,比上年多增350亿元。

2、配合积极财政政策,优先为国债项目提供配套贷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政府在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情况下,累计发行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商业银行累计发放配套贷款1.2万亿元,带动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形成3.28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

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年来重点拓展大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类、大中城市建设等类贷款领域,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末工商银行公司客户贷款余额24496亿元,比上年增加1599亿元,其中项目贷款增加728亿元,接近贷款增加额的一半。基础设施贷款占比明显提高,当年发放的项目贷款中,交通、电力、电信、石化等基础设施类贷款占比超过65%,达1067亿元,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主要支持了国家“五纵七横”公路主干线和省际干线公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全国电网联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这些信贷项目对改善我国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制造业技术装备质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努力扩大消费贷款,扶持新的消费热点的发展,积极促进扩大内需。1998年,金融机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为426.16亿元,到2002年末增至8258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0%。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迅猛增长不仅改善了消费环境,扩大了居民即期消费,还改变了消费方式。199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98.9亿元,当年金融机构消费贷款新增额约250亿元,信用消费占比不到1%。到2002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11亿元,消费贷款增加额3694亿元,信用消费占比已超过9%。消费信贷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消费需求的增长,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4、积极支持国企改革,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1997—2002年8月末,我国共核销银行呆坏账准备金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债权2664亿元,共支持兼并破产项目5864户,支持破产企业安排下岗分流人员约430万人,对维护社会稳定和职工再就业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死滞贷款的核销,意味着同量新贷款的进入,为经济在除去赘瘤的同时,注入了新的活力。

5、发放扶贫贷款,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到2002年10月末,农业银行扶贫贷款余额达854亿元,其中扶贫贴息贷款余额达439亿元。200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农业贷款增加1170亿元,同比多增388亿元,积极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商业银行在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相应制定了合理的产业信贷政策,通过“存量移位”和“信贷倾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使“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这成为新一轮经济启动以来引人注目的现象。

1、商业银行利用“存量移位”优化信贷资金产业配置结构,从低效产业中调出信贷资金,抑制了过剩生产力和重复建设。贷款“存量移位”即信贷资金从效益低的企业移至效益高的企业,通过清收、转化等手段退出不良贷款市场,是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重要手段。在宏观上的作用是配合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抑制过剩生产力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行业信贷政策,通过“信贷倾斜”推动信贷资金进入优先发展产业。“信贷倾斜”即信贷投放在全国一盘棋内考虑,使资金流向效益好的地区,是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年来在信贷结构调整中,重点拓展大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类、大中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类、外商投资类、高新技术类和优秀中小企业类等五大领域的优质客户和项目,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末工商银行公司客户贷款余额24496亿元,从贷款的行业结构来分析,投向优势行业和新兴的成长型行业的新增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22%。

3、大力推动金融信息化建设,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助力。商业银行在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提升金融服务的技术装备水平,推动金融信息化建设。以工商银行为例,近年来相继实施“9991”大机集中工程、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库建设等三大科技工程,许多重大应用项目上机运行,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创新传统业务,使得一大批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的现代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相继推出,极大地提高了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实力。

4、加快改革创新,大大加快了自身发展及竞争力的提升。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是当前阶段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议题,商业银行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推动自身改革创新,增强竞争实力,是推动金融服务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经营效益大幅度跃升,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内部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从工商银行的实际情况看,2000年全行拨备前利润仅96亿元,到2002年已增至443亿元,预计2003年将进一步增加到510亿元。按五级分类口径测算,扣减损失类贷款和财务损失后,2002年资本充足率比1999年末提高2.05个百分点。全行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经营评价体系基本建立,“下管一级、监控两级”的管理新架构逐步形成,经营资源配置结构在优化提升,技术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这些方面,不仅为我国民族银行业的发展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实力,也将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整体上看,五年来商业银行对稳健的货币政策的贯彻不仅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在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及自身发展中,也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学习、贯彻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就是在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阶段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以创新的姿态完善、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金融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