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区贷款 » 提升金融扶贫贷款的知晓率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提升金融扶贫贷款的知晓率

发布时间: 2021-12-18 10:57:04

1. 如何提高干部,村民扶贫政策知晓率

1、贫困精准识别。
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把精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扶贫措施搞准搞实。
2、结对精准帮扶。
组织帮扶单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保持与帮扶对象经常性联系,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3、计划精准制定。
精准制定脱贫目标,明确时限,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制定好“路线图”“时间表”。
4、资源精准整合。
统筹安排整合资金集中用于到村到户项目和体现贫困群体意愿、带动减贫的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做好政策项目策划与对接,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以项目为载体,广泛筹措资金,科学整合,集中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生产生活项目建设。
5、产业精准连接。
把发展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摆在首位,结合当地资源实际,选准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数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建设,通过基地带动到户、能人带动到户、合作组织带动到户、龙头企业带动到户,实现贫困户增收脱贫。
6、民生精准改善。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管理、社会保障、现代化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等“五个全覆盖”,把实施供排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市场基础设施“六张网”向贫困村倾斜,把教育、卫生、文体、社保、安居、安全公共服务“六张网”向贫困人口倾斜,大力实施水、电、路、客车、安居、广播电视、电话通信、宽带、市场、环境改善等基础实施“十到农家”工程。
7、政策精准落实。
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打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低保、助残“六保障”措施和扶智、扶技能、扶产业“三扶”措施,“三情”结合找科学有效路径。
8、组织精准有效。

2. 精准扶贫贷款

任何贷款都是要偿还的 一、申请用途 扶贫专项贷款一般只能用于贫困户从事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商业流通、农家饭店等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具体发展产业由镇村两级指导确定。

3. 精准扶贫贷款问题

不用怕,这个一般是当地政府出的扶贫政策,这个问题不会找到贫困户的,利息也会给你的,你可以找你的帮扶人进行咨询。

4. 如何提升金融扶贫成效,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金融扶贫的性质,其实是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面对广大贫困百姓,提供合理有效低廉的资金支持是国家金融扶贫计划的根本,在提升上应该做好几点,农村普惠金融平台的广泛建立,引导贫困百姓对金融平台的认识,同时,也要严格控制风险,要保证用款人,能够利用借款实现扶贫计划。万易金融崔来

5. 金融扶贫贷款是什么

可以参考一下这个:(程序应该基本都差不多吧) 近日,广东省政府发布《关于...经省扶贫部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根据目前省内...根据《意见》,本次扶贫小额贷

6. 扶贫贷款的扶贫货款的措施与建议

(一)分业经营是解决扶贫货款的政策性与商业性经营的长久之策
从国外政策性银行经营和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运行的实践经验来看,扶贫贷款理应划归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管理和经营。原因之一,扶贫贷款属农业政策性业务,符合政策性银行业务范畴,并且过去是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管理和经营,它有其管理和经营的基础与经验。原因之二,目前,粮食价格放开后,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缩小,有时间和精力来管理扶贫贷款,适宜国家对农业发展银行业务整合。原因之三,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不应该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义务,尤其是目前商业银行“减员增效”、“整体上市”任务迫在眉睫,扶贫贷款目前状况无疑是其经营包袱和负担,不利于农业银行的发展。原因之四,扶贫贷款由农业发展银行经营和管理后,在贷款项目的选择、贷款资金的组织、贷款后续管理、贷款风险的弥补等方面将更专业化、规范化,便于提高扶贫贷款的信贷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完善扶贫货款风险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扶贫贷款的风险是扶贫贷款存在最严重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扶贫贷款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①建立我国农业保险公司,或者在现有保险公司业务中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一方面增加农户和企业对贷款项目的信心,同时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保障。②设立政府事业型担保公司,专门负责对包括农业政策性贷款在内的各项政策性银行贷款的担保业务,以免减少贷款投向盲目性,达到减少贷款风险目的。③设立股份制的担保公司,为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提供商业性担保。④建立公司+农户的会员机制,要求以农产品加工的企业为龙头,农户向企业人股,成为企业会员,公司为农户贷款担保,使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不可撤销的有经济利益的契约关系,改变过去公司十农户运做过程中公司不管农户,农户不支持公司互不管状态。
(三)对扶贫贷款及项目实行政策扶持
既然扶贫贷款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强的扶贫,作为政府应该给予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和经济。
1、贫困地区,在产业和贷款项目选择上,不能一概使用扶贫贷款,对于一些社会公益性的贷款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该由国家财政拨款支持建设。
2、税收是调节经济职能的重要手段,在贫困地区实施扶贫发展过程中,理应发挥税收对扶贫的杠杆作用,特别是在扶贫贷款支持的贷款项目中要实行减税政策。主要包括:对设在贫困地区的企业特别是扶贫贷款支持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人,在十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对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贫困地区内资鼓励企业、外商投资鼓励企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银行扶贫贷款业务应免交营业税、所得税。
3、改变贴息办法。银行对信贷单位按常规利率收息,财政部门将贴息直接补给承贷单位。改变过去财政贴息不及时足额到位而影响经营行的经营效益。
4、采取积极措施,化解扶贫贷款中的不良贷款。
首先,提高扶贫贷款呆账准备金比例,增强银行自身消化能力。其次建立财政担保基金和资本金拨补制,对扶贫贷款形成的呆、坏账和亏损按年给予弥。再次,对以上措施仍不能消化的,按法定程序实行剥离或核销。
(四)加强对扶贫贷款的立法保障
在扶贫贷款的运做过程中,既要体现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优惠政策的实施,又要保证扶贫贷款的保本微利,防止扶贫贷款成为救济款、财政补贴款从而失去贷款扶贫的实际意义。这一方面要提高承贷主体对扶贫贷款项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立法的形式而不是一个部门的规定来规范信贷主体、承贷主体、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在扶贫贷款中各负其责,从而加强对扶贫贷款资金的完整、贷款风险的防范、贷款项目合法性和贷款利益的保护。真正做到依法贷款经营,依法扶贫致富。

7. 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主要包括哪些统计内容

一、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包括以下五个统计内容:

1、贫困地区扶贫贷款统计;

2、 扶贫贷款及相关普惠贷款专项统计;

3、精准扶贫贷款统计;

4、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设施统计;

5、货币政策支持情况统计。

二、扶贫贷款: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另一种是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

三、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

1、扶贫贷款与商业化经营两种属性的矛盾。

扶贫贷款是政治任务与经济工作的结合载体,它是国家为了促进和保持国内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本地优势产业而实施的一项扶贫发展计划。说它是一项经济工作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的财政无偿拨款和无偿投人,实行以借贷有偿和付息对价的原则,是一种信贷行为和经济杠杆,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而商业性经营是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遵循的最基本的经济规律。当前扶贫贷款在农业银行的商业化运作过程中,欲使熊掌与鱼翅二者得兼,必然顾此失彼,从而导致扶贫贷款的商业化运作矛盾迭出。

2、承货主体能力弱化与信货主体控制风险的刚性约束的矛盾。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根据农银发[1998]99号《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种养、林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扶贫经济实体项目,项目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20%。而在我州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无疑使大部分企业被拒之扶贫贷款门外。企业如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个人来说,确实过于贫困没有偿贷能力,也使信贷主体对其失去信心,从而使承贷主体对扶贫贷款的需求与信贷主体对承贷主体的选择矛盾加剧。

3、三农的低效性与货款追求高效的矛盾。

农业本身的自然特点就具有较大的风险,更何况贫困地区农业对自然的高程度依赖及农民对现有农业技术掌握程度的限制,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难以达到增收的目的,即使部分农产品的产量取得丰收,由于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决定了当前贫困地区三农的低效性。同时,在贫困地区依托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由于产品深加工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市场销路不够看好,使得这一部分企业效益难以提高。

扶贫贷款的发放不仅要保证贷款本金收回来,而且要能够得到利息收人,这是贷款投放的基本要求。如果企业和个人的贷款项目效益低下,必然同贷款追求高效目标产生矛盾,同样使贷款主体对承贷主体失去信心。

4、扶贫货款风险的多重性与货款责任终身追究的矛盾。

扶贫贷款的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项目风险、承贷主体的信用风险和贷款的财务风险。

①由于扶贫贷款本身扶持的承贷主体个人及法人经济实际状况,无法为贷款提供担保,使扶贫贷款缺乏风险保障。

②由于贫困地区农业银行大多是贷差行,扶贫贷款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是靠向上级行借资金,资金成本高,有的甚至贷款利率倒挂,形成扶贫贷款发放越多,银行亏损越大。

③扶贫贷款贴息补贴难以到位,从1998年至2002年末湘西自治州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累计亏损13922万元,其中,因贴息政策变化应补未补利差2130万元,应补未到位873万元。

由于利率倒挂和利差补贴不到位,更加重了扶贫贷款的风险。扶贫贷款风险的客观性、多重性、政策性的存在,加上这种风险补偿机制的极不完备,贷款风险责任让人难以接受。

8. 精准扶贫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何建议

贷款办理条件:

1、在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有当地城镇常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65周岁的中国公民;
2、有正当且有稳定经济收入的良好职业,具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3、遵纪守法,没有违法行为及不良信用记录;
4、贷款用途明确,符合国家规定,且可提供相关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