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市民企纵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赵国强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状态:登记登记机关: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局注册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华一路华创达大厦C403房
法定代表人:赵国强
成立时间:2008-12-30
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379211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华一路华创达大厦C403房
2. 深圳市南山区民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深圳市南山区民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8月13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受托资产管理,投资管理咨询,投资顾问,投资项目管理(不含金融、证券、保险及限制项目)等。
法定代表人:陈印
成立时间:2012-08-13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647197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与创业路交汇处海王大厦写字楼24E
3. 如何让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敢贷、愿贷、能贷”
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存在,相比国企有政府的背书和兜底,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市场化,融资难、成本高。这种情况很难在根本上改变,牵涉到更深层次的原因。但是也在积极寻求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
这些政策出台以后,情况有多改观,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包括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及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个百分点。1月份增加2109亿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2019年1月,新发放的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16%,环比下降0.1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21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165万户,1月份增加26万户,同比多增7万户。可以看出,最近几个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金额有较大提升,利率也有所降低。主做股权设计、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更多好文,欢迎点赞关注
4. 银行到底有百分之几的贷款贷给民企
具体说带给民企的包括小微型企业的话,各家银行执行的不一样,国有银行少一些去年约6%,股份制银行及地方商行约30——50%左右。
5. 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企业征信系统提高贷款能力
国家其实已经看到国内银行金融能力,迫于市场的需求压力,已经慢慢放开了民营金融服务及市场,由于社会及国家缺失对民众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就无法建立良良好的信用体系,更无法规避中国无论是国企还是民民企,市场经济信用,职业道德,那个人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对于现在国家放开无序的民营融投资公司,需要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国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风险与代价也是相当的大的,要不就是被骗贷款保证金,代办费,要不就是项目贷款利,贷款成本相当的巨大,现目前如何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就是经营中不从传统经营中提升自己的经营核心产业科技技术研发能力,还有原始资金的积累,再是不动产的累积,然后,把自己的经营真无论从实体经营,还是从概念都成熟,做一个能保护自己,也能融资的项目财务报告,寻真正有实力且有支持中国民营企业及经济发展的专业投融资机构去项目现资贷款就好。现阶段这样的事,学会做经营,做事业平常心,最充分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才能坦然面对这浮燥乱混的中国现状。
6. 我在深圳一家民企工作,我可以购买国债吗
当然可以买, 到银行办张卡就行
7. 民营企业的考察方法与战略研究
深圳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报告
2003-6-26 15:47:00 -
本研究的对象民营经济是针对国营经济而言的,它不属于所有制范畴,而是属于经济运行的范畴。在内容上包括民有民营的私人、个体经济,国有民营经济和以民营为主体的其他形式经济,它不包括外资经济。
本研究中的“走出去”是指资本(包括实物资本)、技术、产品的各种形式输出,生产要素的国际间配置和产品市场国际化的过程。
本报告的宗旨主要在于,根据国内外的经济现实与趋势、深圳民营经济的运行特征,提出政府如何创造优良环境,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必要条件等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报告的实质任务是针对政府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能否“走出去”的问题提出建议,而不在于民营企业是否“走出去”(这必须由市场决定,属于企业行为)的对策建议。
一、引言
经济国际化作为全球化的重要内容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趋势,快速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中国正以较其他国家快得多的步伐走入国际,经济的国际化将是中国经济的重要趋势。20年来一直走在中国经济建设前沿的深圳,已经确立了在“十五”期间实现经济国际化的规划目标,这表明,推进经济的国际化战略是深圳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经济国际化以要素的国际间配置和产品的国际间销售为内容,它是一个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产品在内的要素和产品国际间的“双向”流动过程。1980年以来,以资本为核心的“请起来”过程推动了深圳经济的长足进步,今后,深圳经济将从与外资合作到向外资学习,从向外资学习走向与外资竞争,在“请进来”与“走出去”过程中寻求发展空间。这表明深圳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依赖于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而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又决定于一个十分关键因素——经济形态能否转变,即由过去外资支撑的外向型经济向以民营企业为重要力量的经济国际化转换。
二、民营企业“走出去”现状
从总体上看,深圳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走出去”的企业少,“走出去”的规模不大,“走出去”以商品贸易为主,“走出去”的方式单调,“走出去”的市场主要集中在香港及欧美,未能形成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总之,深圳民营经济“走出去”与深圳的高度外向型经济不适应,不利于“十五”期间深圳经济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从政策层面上看,目前出台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对零星分散、小规模的民企“走出去”无重大歧视性政策障碍,但现行政策与环境不能支撑民企“走出去”的进一步发展。
1、民营企业“走出去”尚处于数量少、规模小的起步阶段
(1)“走出去”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内容
商品输出和实物资本输出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两种主要方式。民营企业“走出去”往往是贸易先行,然后在建立起商品贸易网络和贸易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实物资本输出。
目前,深圳市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处在商品输出阶段,且产品出口值远低于国有企业的产品出口值。2001年前5个月,国有企业出口值55.6181亿美元,占深圳市出口总值的39.41%。“其它企业”(非国有企业)出口值是2.5546亿美元,占1.81%。民营企业尚未成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这与民营企业将成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的趋势以及深圳“国际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
(2)“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从深圳市商品出口的目标市场来看,香港、美国、日本分别占据前三位。1999年,深圳对香港全年累计出口85.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9.1%,超过对美国出口(81.85亿美元),香港成为深圳第一大出口市场。深圳对日本出口受日本经济影响而产生较大下滑,下降了12.4%。
不过,民营企业的现实能力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其“走出去”的目标市场不能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众多发展中国家才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市场主体。
2、现行政策不能推进民企“走出去”的快速发展
虽然民营企业在现行的一些出口政策上没有受到歧视,例如在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上,没有所有制之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深圳市实施《经济特区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自动登记暂行办法〉细则》中规定在深圳经济特区依法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本(金)人民币200万元以上,有生产设备、生产场所和可供出口商品的生产企业,都可申请登记自营进出口业务。另外,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出口退税时也没有先后之分。
但是,缺乏从整体上推动企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战略。“走出去”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期目标,而是深圳顺应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选择、是深圳在总结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经验基础上作出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决策。为此在制定推动“走出去”的具体政策时,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角度来考虑。目前,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已制订了“走出去”的规划性战略,北京也颁布了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条例,以立法的方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目前深圳则缺乏从整体上推动企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战略,现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结果还不到位,尚未对民企大规模“走出去”形成促进效应。
三、民营企业“走出去”的主要问题
1、出口退税滞缓
深圳是一个经济外向型城市,外贸出口在深圳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促进出口,促进外贸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出口创汇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着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市政府一直重视出口退税,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出口退税的措施和政策,但目前出口退税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出口退税额的差距
深圳市今年l—7月份的出口退税为30.76亿元,同比增长116.45%。而上海今年上半年累计办理出口退税106.34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5.27亿元增长24.7%。两个城市退税的差距表明,深圳的出口退税额与其外贸出口额(自1993年以来,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不相称。
(2)出口退税滞缓
企业办理出口退税,通常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有些企业甚至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出口退税滞缓已成为企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个问题,深圳市政府7月下旬出台了退税额度质押贷款实施办法。但该办法仍待完善。出口退税质押贷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退税滞缓这个问题,它只是暂时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而且对银行来说,风险较大,表现在:一是由于企业出口退税的时间不确定,加上企业不能提供任何担保,万一企业倒闭,则利息难以收回;二是由于企业出口退税账户的唯一性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确认,银行难以监控企业骗税情况的发生。另外,受广东潮汕地区骗取出口退税大案影响,凡是潮汕地区的企业不予退税,加上国家派专门工作组进行检查的时间较长等因素,对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2、“走出去”缺乏信息沟通渠道
民营企业在国外经营的最大困难在于难以快速、准确获取当地的信息资源,关键在于两方面的信息:一是所在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投资环境的信息。二是当地合作企业、代理商、银行及中介机构的资信状况。这些资源和市场信息通常是可以共享的。但在海外经营的国内企业之间(尤其是同行业企业之间)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无法实现资源和市场信息的共享。此外,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资源有限,仅凭自身的实力来收集这些资料和信息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相应的政府部门和中介组织的帮助——建立沟通和交流渠道、提供所在国政治、市场需求信息及金融、税收、法律等政策信息,以及协调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3、民企“走出去”的市场服务体系不力
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体制传统、人才不足、经营视野窄等不足,这些特点决定了民企的国际经营能力弱,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缺乏,在国际舞台上没有竞争优势,这说明,在国内市场上都不具强有力竞争力的民企,其“走出去”需要大力扶持,但一直以来,无论是早期对民企的政治歧视,还是后来对外资的高度重视,都使得民营企业“走出去”未能受到足够重视,民营企业“走出去”没有得到资金、人才政策倾斜,民企没有从政府得到强有力的国际投资市场、商品市场拓展支持,使其“走出去”步伐缓慢。
四、民企“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传统行业为主体,规范化、科技化、国际化为其发展方向。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是:“扶持、提高、发展”。政府的角色定位于:为民营企业创造条件,培育环境,着眼于投资促进和引导、投资保护和保障,并引导企业自主探索合适的海外投资模式和发展道路,不在于直接参与“走出去”的具体过程。
我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立足于这样的基本思路:一部分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从企业层面来看,是否“走出去”发展以及采取何种方式“走出去”,属于企业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而,制定政策和采取的措施,既要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要符合加入WTO的要求,有突破重点,具有可操作性:
(1)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应明确“走出去”是我们应对WTO、推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最积极的措施,是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
(2)制定“放开”与“支持”两个层面的政策,适应不同层次的“走出去”主体。“放开”政策适用于一般的国有、民营和股份制企业,“支持”政策主要适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3)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不盲目“走出去”发展,在创造大环境的条件下,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制定“走出去”的目标和战略,有步骤地向外扩张。
基于深圳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提出了深圳市支持民企“走出去”的对策建议。
(一)尽快规划并实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强市战略
通过实施“2+3”战略,即出台并实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扶持政策,营造一个民企“走出去”的优良大环境,实现吸引一批民企来深圳“走出去”、组建一批民企集团“走出去”、扶持一批民科企业“走出去”,把深圳建设成全国民营经济“走出去”的强市。
1、出台并实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配套扶持发展政策。
民营企业能“走出去”首先需要民企在国内强起来,通过推出配套扶持政策,创造一流的政策环境,通过政策优势创造民企发展的“洼地”,吸引国内其他地区的民企特别是著名民企来深发展。配套扶持政策必须包括:民企土地使用的优惠政策;民企融资政策;民企引进与使用人才政策;民企产品市场拓展扶持计划;进一步加快民企产品出口退税的办法;民企“走出去”的外汇管理办法。通过配套扶持政策的实施,推动民企迅速发展,进而实现“走出去”。
2、营造一个民企“走出去”的优良环境。
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在于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社会服务环境。为适应“走出去”的战略需要,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应为企业创造宽松便利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资金、体制和出入境管理等政策上的支持,鼓励并引导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网络、生产体系和融资渠道,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跨国经营,带动和扩大全市出口,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
深圳在创造有利于民企“走出去”的环境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发展社会服务体系。政府的重要责任是组织社会力量,为民营企业的主体——中小企业创造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要总结设立“创业中心”、产业孵化器的经验,发展创业辅导、投资咨询、管理诊断等中介服务,发展培训中心、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和信息服务等为民营中小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市场准入、信息共享、技术援助、人才开发、资金融通。
(2)强调平等待遇。具体措施可从这些方面着手:制定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电讯、银行、市政建设与管理、供水供电等行业向民营经济开放;尽快设立民营经济指导、管理与服务机构,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宣传力度;定期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及民企管理、技术人员;支持管理和技术人才向民企合理流动;引导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流向民企,积极创业。
(3)清理歧视性法律法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订条例、立法规不等于大功告成,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据了解,北京市限制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进入的行业和经营的商品共有71项,其中北京市有权限解决的只有10多项,大多数的管理权属在有关部委。深圳市也不同程度存在对民营经济的不平等和歧视性法律法规。因此,发展民营经济,还需举全社会之力,加快取消对民营经济的不合理限制,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
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认真清理外经贸工作中对民营企业可能存在的歧视政策,对国有、集体和私营外经贸企业实行同等的各项外经贸管理政策。民营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制定的各项扶持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财政支持、税费减免、检验检疫等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兼并国有、集体外经贸企业,非公有企业在外贸流通领域的出资比例可达49%(职工持股会出资比例可达100%),取消对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和开展加工贸易业务的限制。
(4)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须端正工作人员为民企服务的思想,加强对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检查和监督。对民企在办理申报、退税及相关事宜时要有明确的处理时间、责任承担的制度规定。此外,还可采取如下措施:投诉和监督机制制度化;推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办理多种业务;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吸引高素质人员。
(5)培育、规范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组织。建议由政府牵头设立对外投资促进中心、外经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努力提供信息、安全和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从而使企业把自己微观的海外投资活动与本市、本地区的“走出去”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同时,避免和减少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盲目投资和无序竞争。社会中介机构中,一类是咨询机构,如市场咨询和投资咨询公司,它们具备比较强的市场分析和判断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力量,可协助银行和企业切实作好项目的评估研究工作,避免决策失误和不良债务的产生。另一类是指有信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但是,现在能真正担当起上述任务的咨询机构还比较少,因此应大力培养和发展此类机构。
(6)出入境和护照管理步向规范。建议政府对不同所有者企业出国经商人员发放统一护照;对规模较大、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也允许其持“因公普通护照”出境;实行出国经商人员“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办法。
3、组建一批企业集团“走出去”
组建企业集团“走出去”的目标在于真正打造出深圳自己的跨国公司,对此,我们建议两大内容:
(1)推动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一定品牌的深圳企业组建集团“走出去”。目前深圳有一批民营企业已具有一定的“走出去”实力。如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中兴通讯(国有控股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实现合同销售额67.5亿元,交换机、智能网等产品进入包括北美等发达地区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而政府重点扶持、推动一批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组建集团“走出去”,是把深圳建成全国“走出去”强市的重要举措。
(2)整合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合力”走出去。从行业构成来看,深圳民企在普通机电产品、轻工塑料、服装鞋帽、玩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有一定的竞争力。但这些行业的民企单个“走出去”面临的挑战和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充分整合深圳现有民营企业的优势,组建民企集团形成合力“走出去”是改善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重要举措。组建民企集团“走出去”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①帮助民企按照市场规范进行企业重组;②成立新型的工贸或科工贸结合的企业集团;③按行业重点扶持数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组建民企集团;④减少企业间不规范竞争,鼓励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
4、引进一批外地企业进入深圳,壮大深圳企业“走出去”的队伍
在整合深圳现有企业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一批外地企业进入深圳、迅速壮大深圳企业“走出去”的队伍,是把深圳建设成为“走出去”强市的有力支撑。制定与实施比国内民企发达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条件,创造更为优良的发展环境,将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区的民企引进来发展,再扶持它们“走出去”。
5、扶持一批民科企业“走出去”
高科技民营企业正在成为深圳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深圳市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民营企业已达8000多家,2000年产值达315亿元,年销售额占全市高科技企业总产值的比例已上升到32%以上。下面针对民科企业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提出发展民营高科技、促进深圳经济持续增长的几条措施:
(1)设立民企科技园区;中小型民科企业缺少科研和生产基地,进一步开发和扩大规模存在困难。市总商会在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规范一块土地建立民营高科技工业园,把目前零散的、有一定发展前景的民科企业及民科项目安排到该园区立足发展,同时在该工业园建立民营科技孵化中心,作为培育高新技术项目和企业成长的基地,将优秀的民科项目和民科企业推向市场。政府可考虑在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规划中划出一块作为民企科技园区,为部分有发展前景的民科企业解决土地资源困难,并允许一定数量的专业性外贸服务公司及其它中介机构入园,以形成深圳市一级的民科企业孵化基地。
(2)发展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是专门针对民营高科技企业设立的创业基金。上海市政府组建了包括上海创业投资公司、上海科技投资公司、上海联创投资管理公司、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等专业机构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到2001年初,上海市筹集的创业投资资金超过50亿元,各类创业投资公司及管理公司超过40家。深圳市也初步形成风险投资体系,存在问题主要为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投资收益低且缺少退出机制,因而继续发展、健全风险投资基金、积极引入国外的类似基金至关重要。
(3)营造留住高级人才的社会环境。高级人才的缺乏是深圳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大障碍。留住高素质人才需要为高级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高素质人才在民科企业创业的归宿感。具体做法有: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宣传力度;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民企和民企人才;提高民企人才社会地位和社会福利;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支持资助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
(4)继续推出其它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措施。最近深圳海关为适应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海关监管要求,集中推出了“便捷通关6措施”,即企业提前报关、企业联网报关、货物快速转关、海关上门验放、货物加急通关、企业担保验放。不过享受这种待遇的企业有严格限制,如年出口金额1亿美元以上、产品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等,更多的民科企业则难以受惠。海关、税收及政府其它部门可继续推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措施,并将部分便捷措施适当推广到范围更宽的其它高新技术企业。
(二)实施名牌战略推动民企“走出去”
名牌是具有与一般商标不同信誉价值的驰名品牌,利用名牌可以极大提高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成功率,名牌延伸还能促进“走出去”的产品名牌发展为企业名牌。
1、推进深圳名牌“走出去”战略,使深圳成为中国名牌“走出去”的摇篮
从八十年代起,深圳创造了飞亚达、康佳、小护士、喜之郎、中华牌自行车、锦绣中华、招商银行等一系列在国内市场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消费品和服务品牌,而且已经成为国内地产、家电等行业名牌产品的摇篮。名牌产品是社会综合实力的表现。造就一个名牌并“走出去”可能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基于此,深圳市名牌企业“走出去”应改变由企业自发孕育、形成名牌再“走出去”的模式,尽快推出一个扶持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走出去”的中长期规划,以质量技术监督局、外经贸、市总商会等部门为主要力量,在ISO9000认证、推介深圳名牌等方面扶持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企业“走出去”,使深圳成为中国名牌“走出去”的摇篮。
2、快速推进深圳名牌企业的ISO9000认证
ISO9000国际标准自1987年以来己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WTO将ISO9000证书作为国际贸易往来凭证,企业只有获得这种认证方可畅通无阻。因而快速推进ISO9000认证,是在加入WTO和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使深圳名牌企业“走出去”和进入国际名牌竞争的基石。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认为ISO9000认证起点过高、难以通过;二是缺乏政府部门在ISO9000认证上的支持和指导。事实上,ISO9000实际上是全球通用的质量体系的基础标准,即最低的质量体系标准。其次,深圳市的有关政府部门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应积极给予指导,加强认证宣传和培训工作,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开发不同品牌,推动一批本地名牌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按国际通行标准“走出去”。
3、建设“走出去”的深圳名牌企业网
商会等组织则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大力推介深圳名牌,树立深圳名牌的国际形象。国内部分省市如四川、云南等地已建立了地区性的名牌企业推介网站,深圳也可建设“走出去”的名牌企业的英文网站,与“中国品牌网”、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建立链接,形成专门向海外推介深圳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电子渠道。
8. 创业初期如何贷款
到目前为止,中国在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分别达60%和40%,为社会提供了84%的就业机会。但与我国中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中小民营经济的融资现状与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为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冲突。据海通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80%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30%的中小企业资金十分紧张。
现状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通过三个方面:银行贷款;政府扶持;企业自身。
(1)银行贷款
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上海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比重仅占6%。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国有企业,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很难得到银行贷款,有时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利借贷,由此引起了众多的债务纠纷。从企业方面看,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贷款加息等体现了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小民营企业经营业绩总体不佳与融资信用度低。另外,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并安排了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苛刻条件,使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难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据调查,目前按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信用担保现行的规定办理贷款的户数与金额,与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的实际需求差距甚远。
(2)政府扶持
国际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税收优惠、信用担保、风险投资、金融服务等。就我国而言,前三项运用较多,下面将就这几点进行详细论述。财政补贴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国家或地方科委、专家组评估确属技术先进但短期有亏损的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当于投资额一定比例的津贴或补助,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对于符合国有资产投资方向的产业部门,政府可以直接对属于此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进行资本投入,或者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无论哪种形式的财政补贴,均是国家给予中小企业的直接资金支持,有直接性、权威性、实效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业对国家财政的过分依赖,市场的调节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的功能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购政策实质上属于保护型的扶持政策。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扩大生产、促进发展的目标。通过公开发布的政府采购招标信息,规范的招投标程序,科学、严格的评审制度等等,为中小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领域创造平等参与竞争的前提条件,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机会。由于这是一项倾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具体操作上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标准的出台,以保证政策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在实际操作中,更应避免“多头管理”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确保政策实施到位。税收优惠是各国支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采用的统一比例税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采用差别税率,即中小企业低税率、大企业高税率的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尤其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对其利润再投资部分可实行税收抵免政策。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中小企业适当减征营业税,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给予适当的个人所得税减免。
资本市场体系的设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减少中小企业的资本缺口。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而建中小企业板块则是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首要环节和切入点,不仅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可以完善资本市场功能,进而提升我国资本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信用担保政策是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开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为以社会、企业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担保体系。信用担保机构的形式有政府出资组建担保组织,银行提供配套专项贷款,其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委托政府选定的商业银行或投资公司管理和组建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进行;二是由政府、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担保机构,实行会员制的运作模式。虽然政府出面为企业担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无论哪种担保政策,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的坏账负担,需要一个制度框架对其进行规范。
(3)企业自身
中小企业以自身为核心的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部分,内源融资通过内部职工持股、盈余公积金的合理使用等实现,外源融资主要有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下面将主要阐述一下股票融资。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场的不健全,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目前,沪深两市仅有上市公司1285家,远远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业板块作为满足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平台,其独特的引导、示范和催化功能,对于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成长将发挥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板块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讲求上市公司质量的市场,也是培育创业理念、催生创业机制的市场。然而,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庞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内“速成”,使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数量达到100家以上,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说在相关法律和上市规则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拟上市的中小企业,都称得上是中小企业中的“大企业”,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通过上市得到缓解,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获取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私募”等其他直接融资渠道因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原因
从中小民营企业主要的三个融资渠道出发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1.中小民营企业贷款筹资难
长期以来,中小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难。具体而言,一是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战略和方式发生变化。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包括贷款在内的社会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任务,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冷落。为加入WTO做准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两大”战略,中小民营企业未被列为贷款重点。二是基层金融系统对贷款实行连带责任制,对贷款责任人实行连带责任制度,加上基层银行授权、授信不足,给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带来一定困难。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本收益不相称,影响到银行贷款的积极性。银行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一般较小,且手续繁琐,业务量大,费时费力,业务成本高。加上贷款利率受到政策调控限制,与贷给国有大中企业的利率差别不大,利润小而风险大。因而银行往往给几十家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额抵不上给一家大中企业的贷款多,省时省力,风险小。四是为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系统中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方式作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改为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企业发展急需资金,通常没有有效资产做贷款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通常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五是中小民营企业信息缺失也是银行向中小民营企业放贷和投资的障碍。另外,现代企业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其财务制度建设与经营管理不规范,对银行的决策易产生误导。据中国农业银行调查,80%的中小民营企业,财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财务报表,中小民营企业利息回收率为43%。可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不规范已成为制约自身发展,导致筹资贷款难。
2.政府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要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求民生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199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服务体系、贷款评估、贷款条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划和指导。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对处于商业化、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各金融机构的约束力明显不足。因此,落实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时间。
前国家经贸委作为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进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截至2000年10月底,全国一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从各地的实践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在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保障银行的债权安全,改善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状况,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确实会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仍有如下主要问题:一是过度控制风险造成担保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再担保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担保能力弱;三是担保机构不独立与行政干预;四是共担风险与调动银行积极性不够;五是行业自律与市场准入规则不完善;六是信用与互助担保、商业担保的分工不合理;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造守信的市场环境。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尚不明确。一些创业投资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如英国将创业投资企业视为“投资管道”,免征所得税,对投资者实行税收抵扣。但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激励政策。
3.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没有打开
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化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资本需求、选择和潜在的融资费用;不了解海外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均制约着其融资渠道的拓展。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对各种新的内部融资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运用较少,再加上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内部融资的发展十分缓慢。从股票市场来看,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偏低,融资成本较高,加大了企业筹资成本。而大部分受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还不符合国内市场上的盈利标准。另外,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风险。从债券市场来看,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基本封闭。目前国家每年都发行一部分企业债务,但是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及有关部门法律条文严格规定了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及发行条件,面对门槛过高的债市,中小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有时,中小民营企业会求助于一些民间“金融组织”,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筹资。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另一方面不利于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
途径
为尽快消除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和种种障碍,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上述三个方面为核心展开,有如下的途径:
1.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体系
(1)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处理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事宜,提高中小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和专业性。条件成熟时,还可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专门落实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商业性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地方性的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同时,加快金融网点的铺设,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从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来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资权,在其政策环境、体制结构、经营管理、自身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整体经营状况不佳,没有很好地起到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作用,影响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虽然目前内地的创业板市场已具雏形,但发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发展成熟,为新兴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符合该市场上市要求的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可考虑到香港的创业板市场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经济金融政策体系,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过程中应做到: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虑不适合服务中小客户的规章制度,关注相关的抵押法规以降低风险、制定对创新发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规章制度框架;增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如促进专业贷款技术的革新,使金融机构能够低成本的评估中小企业信用,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如降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等。具体来看:
(1)各级政府要建立专门服务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机构,专门研究并负责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资金向中小民营企业,特别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及经济布局的中小民营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投资基金。
(2)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信用保险基金,完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风险缓冲机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动产担保资源潜力,债务人一旦不能还贷,债权人无须通过诉讼便可直接拍卖质物;另一方面实行凭订单贷款,山东、江苏搞脱水蔬菜加工的企业,只要有订单,银行考察属实后,就可以办理贷款手续,这确是一种既便捷、风险又较小的贷款方式。
(3)鼓励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向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承兑、贴现、转账、财务管理、信息服务等新型金融服务,使其享受与大中型企业同等待遇。企业间资金拆借、“三来一补”、卖方信贷、赊购等均是理想选择。
(4)制定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小企业的税收政策。尽快出台具体办法,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进行捐赠,准予捐赠支出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
3.企业自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度发展股份融资
新的《证券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民营企业打开了通道。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民营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和使其股权得以便利流动场所,为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股权融资、股权交易和流动提供方便。为此,中小民营企业要加强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机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营能力,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强企业运作透明度,促进企业建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9. 民营企业贷款问题
贷款要有人,就楼上说的,很多人怕担风险。
试试找租货公司,可以租用他的设备。
还有借亲戚朋友的。
总之,大额贷款很难,小额的不顶用。
在寻求外部资金之前,先看看内部的资金资源有没有充分利用:
■ 企业应该有一个很好的现金流预测系统;
■ 向顾客提供足够的激励条件鼓励他们及时付款;
■ 对客户要有严格的信用评估程序;
■ 做好给供应商付款的计划;
■ 尽全力保证销售收入;
■ 控制库存量;
■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降低废品率;
■ 变现闲置资产。
寻求外部资金资源
如果内部资源都已经充分利用,那么再看有什么外部资源:
■ 你自己或你的合伙人的资金
■ 家人或朋友的资金
■ 企业的往来帐户银行透支或贷款的可能
■ 代理商应付款或票据的贴现
■ 出售反租(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用该项资产)
■ 商业银行贷款
■ 政府或公共机构的无偿资助或贴息贷款
■ 最后才是VC投资基金
10. 民企融资有多难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六个原因:
一、担保融资能力不足
当企业出现资金困难时,超过70%的企业选择通过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来解决资金问题。抵押贷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都存在个体经营,私营经营模式的规模小,负债大,固定资产不多等情况,而且信誉普遍不高,这就使银行在给民营企业贷款时产生了很多顾虑。
二、担保成本高
从一些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发现,目前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能力不足,企业普遍反映担保费用和融资成本较高,多数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担保措施,实际操作难度大。在民营企业取得贷款的成本中不仅要支付银行的利息,还要支付各种抵押登记,办证,评估资产所花的费用,还有按银行要求参加的财产保险费用以及风险保证金的利息等。
三、贷款时间效率低
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多为临时性资金需要,时效性比较强,对其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但是现在的金融机构为了加强风险控制,强化了贷款的审批程序,程序繁杂,往往是贷款批准后已经错失了商机。
四、民营企业信用观念薄弱,信息不透明
我国部分民营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违约率、损失率相对其他企业客户要高的多,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不少企业将贷款资金作为自有资金使用,银行一旦给这样的企业发放贷款就很难到期收回,导致发生在民营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大型企业。目前,银行中的不良贷款有相当数量就来自于民营企业。再有,很多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薄弱,财务报表透明度较差,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途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使其在贷款过程中无法向贷款机构证明其还款能力。因此,民营企业常常得不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五、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差
民营企业不像上市公司那样可以上市发行股票直接融资。民营企业要想直接融资很大一部分要靠私人关系,但这种资源是有限的,而像大的财团在看不到未来的回报时很少会把资金借给你小小的企业,而且现在民间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人们更愿意把钱投入可预见的收益行为中,这就使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也不尽人意。
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近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和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民营企业面临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明显增加,资金严重短缺,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凸显。金融危机的加剧使一些国外投资公司纷纷撤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化。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方法:
一、打开动产担保融资之门
在应收账款、存货和设备之类的企业动产融资过程中,经常会发因为生物权引发的冲突,而动产融资却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
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相关人士介绍,动产融资登记服务,是通过登记公示支持融资的动产上的权利关系,来预防物权冲突;或者在发生物权冲突的情况下,高效提供公正解决物权冲突的权利排序的证据,即通过物权得到保障的动产对融资的支持,来保障和促进信用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登记的开展也化解了银行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后顾之忧,有效避免了承租人非法处置租赁物的可能。
据悉,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根据《物权法》的授权建设。并于2007年10月上线运行的、我国首个基于互联网的动产融资(权属)登记公示平台。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又于2009年7月建成了融资租赁登记公示系统。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支持及对登记业务进行规范管理下,征信中心及其下设专业服务机构依托两个登记系统,提供动产融资登记服务。
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
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三、实现民企与银行信息共享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在于其领导者出于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等目的,随意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家监督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就必须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经贸、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政府有关部门间建立民营企业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而且可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
四、强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
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
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
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
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