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興國縣產業扶貧信貸通借款申請:是到期還本金和利息嗎
貼息,除光伏其他貸款都是分紅
B. 服務三農是啥意思
以農商銀行為例,服務三農意思是助力農村宜居、農業興旺、農民富裕。
作為聯系「三農」的金融橋梁和紐帶,全南農商銀行主動承擔政治責任,做好「三農」金融服務工作,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專注「三農」服務主業,優化「三農」金融服務,精耕細作,助力鄉村振興和實體經濟發展。
截至2018年末,全南農商銀行涉農貸款余額21.9億元,同比增幅達16.26%,高於各項貸款增幅0.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75億元,比年初新增1.58億元。
同時,該行制定了《全南農商銀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評級授信整村推進五年規劃》,在轄區實施整村推進;通過深度四掃,對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養戶大戶、私營業主等按照「網格化」分行業走訪,規劃實現上戶調查、授信評級、貸款用信「三個全覆蓋」。
截至2018年末,新增授信客戶達到3486戶,新增授信金額5.5588億元。小額農貸評級授信整村推進完成121個村小組,新增授信農戶2264戶,授信金額達2.242億元。
(2)產業扶貧信貸通貧困貸款擴展閱讀:
舉例:
在全南縣南逕鎮中切村的香韻蘭花產業扶貧基地,古家營村的貧困戶劉觀苟通過「扶貧信貸通」貸款5萬元入股扶貧基地,預計年平均收益可達到8600元。
該基地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得田租、基地務工得報酬、資金入股得分紅、託管經營得實惠、種植蘭花得收益」等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200餘戶。
其中合作社通過組織全鎮貧困戶使用「扶貧信貸通」貸款、自有資金或單位幫助貧困戶出資等方式入股入社的貧困戶達190餘戶,入股資金約150萬元。
C. 2020年貧困戶還可以納入精準扶貧系統嗎
工作內容 (一)精準識別 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 (1)核准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14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並納入扶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 (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准,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台,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 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採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 3、建立幫扶台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台賬,幫扶台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 (二)精準施策 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辦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 (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 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佔比40%以上; 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於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於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 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 (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16年—2020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 (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後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 (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准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辦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 (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准。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 (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 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 (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 (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並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00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 (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准,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 (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 (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並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 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 (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 「十二五」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採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後備幹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後備幹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實行科級領導幹部(含後備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採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1名鄉鎮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幹部每月要不少於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00元的標准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於生活開支。 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願、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 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 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 9、引導行業扶貧。 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頻、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葯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葯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D. 什麼是結對幫扶的四個一
『』選准一項優勢主導產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
創新貧困村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大力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發展貧困村組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提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組織化程度。
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58個縣設立『』產業扶貧信貸通『』,支持貧困村建立『』選准一項優勢主導產業、設立一筆貸款風險金、組建一個合作組織、落實一種幫扶機制『』的四位一體產業扶貧新模式。
(4)產業扶貧信貸通貧困貸款擴展閱讀
加強扶貧對象就業創業能力培訓。在教育部門普惠扶持政策的基礎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扶貧部門進一步加大扶貧對象培訓特惠扶持力度,增強其就地發展產業、進城進園就業、自我發展創業的能力素質。
對貧困戶新生代職業學歷教育和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提高專項扶貧資金補助標准,減輕扶貧對象經濟負擔。加強致富帶頭人培訓,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就業。
E. 怎麼引導和保障貧困人員到企業就業
工作內容(一)精準識別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1)核准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14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並納入扶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准,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台,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採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3、建立幫扶台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台賬,幫扶台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二)精準施策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佔比40%以上;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於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於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16年—2020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後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准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准。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並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00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准,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並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十二五」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採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後備幹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後備幹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2)實行科級領導幹部(含後備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採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1名鄉鎮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幹部每月要不少於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00元的標准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於生活開支。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願、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9、引導行業扶貧。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頻、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葯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葯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F. 郵政儲蓄銀行產業扶貧信貸通貸款申請已有一個月了,還沒有審批下來,請問該通過什麼途徑才能盡塊使它批下
哪裡的,我們這邊快
G. 貧困村精準扶貧建房土房變磚房有補貼
工作內容
(一)精準識別
1、扎實做好建檔立卡
(1)核准底數,精準識別。按照國家制定的統一的扶貧對象識別辦法,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根據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科學劃分「扶貧開發戶、扶貧低保戶、純低保戶、五保戶」四種貧困戶類型。完善規模控制、精準識別、動態管理機制,採取按收入倒排、公示公告的方式,逐村逐戶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和精確復核,以收入為依據,設置排除指標,對2014年建檔扶貧對象進行再次摸底識別,並納入扶貧信息網路管理系統。嚴格審核各村上報的幫扶貧困戶名單,確保建檔立卡戶是真貧困,確保做到扶真貧。
(2)完善系統,建檔立卡。按照國家統一的貧困識別標准,完善貧困村、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建立互聯互通扶貧信息系統平台,做到「一戶一網頁、一戶一對策、一戶一幫扶、一年一結果、一年一核查」,做到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3)動態監測,分級管理。按照脫貧出、返貧進的原則,以年度為節點,以脫貧目標為依據,逐村逐戶建立貧困幫扶檔案,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做到有進有出、逐年更新、分級管理、動態監測。
2、建立幫扶制度。對家庭沒有勞動能力的農村生活困難戶,給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扶持,根據有關政策切實做到「應保盡保」。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低收入戶,要明確具體的到戶幫扶措施和年度目標,採取各種扶貧開發方式和方法,扎實開展針對性的幫扶。
3、建立幫扶台賬。各村(處)要建立本村(處)的結對幫扶台賬,幫扶台帳要有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年度目標、幫扶投入、實施過程、實施結果和扶貧對象戶收入變動等內容和指標。
(二)精準施策
1、精心組織實施產業扶貧。
(1)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鎮民政所和農辦要指導各村(處)參照《蘆溪縣產業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和要求,堅持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大力發展果業、油茶、苗木、茶葉、黑山羊等特色優勢產業和養殖業,培育主導產品,提高特色產業開發效益。
(2)促進扶持政策落實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意願的扶貧對象,申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農業產業化組織要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以及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和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同時,縣下達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於扶持貧困戶能直接參與、直接受益、穩定增收的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服務項目和其他產業項目,加大對貧困村產業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發揮產業基地對貧困戶的輻射帶動作用。
(3)探索建立產業發展帶動機制。積極引導承包土地向專業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流轉,增加貧困戶財產性收入。推行「公司十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提高貧困戶的組織化水平,讓貧困戶從產業發展中獲得更多利益。①扶貧龍頭企業在貧困村建立特色種養業基地、帶動貧困戶增加5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
扶持期內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發展農業產業化成績突出,在企業場所、設備購置等方面年度總投資5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扶持;②農業企業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3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地區和貧困村年度總投資3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③農業合作社要入社農戶30戶以上且貧困戶佔比40%以上;
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10戶以上,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在貧困村年度總投資20萬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④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扶持期內帶動貧困戶增加不少於10戶或帶動農戶增加不少於30戶,且人均純收入年增加2000元以上可以申報產業扶貧資金項目。
2、大力實施搬遷移民扶貧。
(1)科學制定規劃。對地處深山區、庫區、地質災害頻發區,就地脫貧難度大、成本高的貧困群眾,按照群眾自願、規模適度、梯度安置的原則,扎實推進移民搬遷扶貧,有序引導貧困人口向市區、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搬遷轉移。根據摸底調查申報,2016年—2020年我鎮每年計劃向上級申報搬遷移民100人,5年共計搬遷500人,其中搬遷貧困人口150人。
(2)強化到戶扶持。搬遷移民戶可享受搬遷移民扶貧補助,對貧困搬遷戶可以疊加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補助,對特別困難的貧困搬遷戶,進一步提高建房補助。勞動保障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搬遷戶到工業園就業,動員和引導社會力量「一對一」幫扶,幫助解決後續發展問題,實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3、扎實推進教育扶貧。
(1)優先支持貧困村教育發展事業。加強貧困村學校規劃,優先支持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同步實現標准化和現代遠程教育,讓貧困村群眾子女能就近享受公平優質教育資源。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公辦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扶持民辦幼兒園建設,使每個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
(2)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對建檔立卡的貧困生要直接落實享受現有國家濟困助學政策,逐步提高貧困生資助標准。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貧困生進行資助,為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開展「一對一」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
(3)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
4、積極開展就業扶貧
(1)實施「訂單」培訓。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根據企業用工需求,縣就業局將開展訂單式免費技能培訓,並將拿出部分資金對企業開展扶貧對象培訓的給予適當的培訓補貼。
(2)提升就業技能。大力實施「雨露計劃」,對參加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的扶貧對象給予每人每證1000元培訓補助,提升貧困家庭勞動力創業就業技能;對貧困戶家庭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參加職業教育實行免費學習,並連續兩年每年補助2000元(其中中職補助一、二年級,高職補助一、二、三年級)。
(3)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就業方式。協調勞動就業部門加大就業推介力度,通過購買城市新增的城管、環衛、園林等政府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一批農村公路養護、保潔、服務業、治安巡邏等公益性崗位,用於扶持貧困人口就業。
5、大力實施保障扶貧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補助標准,擴大低保覆蓋面,對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貧困群眾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敬老院建設,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2)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將貧困人口納入代繳范圍,讓貧困對象實現「老有所養」。
(3)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擴大新農合報銷葯品目錄范圍,對農村低保、五保對象參加新農合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全額補助,在縣級醫院住院新農合補償取消起付線,在新農合補償基礎上,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推進「費用+病種」的醫療救助模式,將重性精神病、尿毒症血透等8種疾病實施免費救治;將耐多葯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等17種重大疾病納入農村居民重大疾病救治范圍,增加慢性病病種,將高血壓病、糖尿病等18種慢性病列入我縣新農合門診大病補償范圍,提高慢性病的封頂線和報賬比例,封頂線由3000元/年提高到4000元/年,報賬比例由40%提高到60%。減少因病致貧或返貧的發生。
(4)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積極推進「救急難」工作,落實臨時救助配套資金,對因病、因災、因殘等支出型特殊原因致貧的困難家庭實施臨時特別救助,並引導社會力量加大幫扶救助力度,幫助渡過難關。逐步建立完善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保障力度。
(5)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住房保障體系,優先安排危舊房改造指標,對特困扶貧對象住房救助要政策疊加,實行「交鑰匙」工程。
6、實行精準結對幫扶扶貧
(1)實行部門駐村幫扶貧困村制度。一是繼續抓好
「十二五」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重點貧困村脫貧的關鍵之年,縣委縣政府將成立14個重點貧困村幫扶工作組,採取「1+2+3」的方式進行幫扶,即由1名縣級領導,2名科級後備幹部,3個幫扶單位組成工作組,對1個貧困村進行幫扶,其中2名科級後備幹部作為長期駐村蹲點的工作人員,根據「一村一策」的原則,結合實際,幫扶貧困村發展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貧困人口增收。我鎮有一個村被列入重點幫扶,請加強銜接,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2)實行科級領導幹部(含後備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制度。堅持重點幫扶與聯系幫扶相結合,除無勞動能力的聯系幫扶對象外,對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戶實行重點幫扶,做到責任到人。根據縣委、縣政府科級以上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工作要求,採取「1+1+1」(即1名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1名鄉鎮駐村幹部、1名村幹部)方式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我鎮共計188戶。科級(含科級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1戶扶貧開發戶和聯系幫扶2戶扶貧低保戶。全鎮扶貧開發戶實行科級以上幹部幫扶全覆蓋。結對幫扶幹部每月要不少於1次上戶幫扶,要根據所結對的貧困戶實際情況,制定出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脫貧路子(即「一戶一法」),充分解決好貧困戶的教育、就業,力爭幫助每戶貧困戶推薦1名以上勞動力就業。本輪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結對幫扶僅對扶貧開發戶籌集配套產業幫扶資金。科級以上(含後備幹部)幹部重點幫扶扶貧開發戶按照每年每戶幫扶2000元的標准籌措產業幫扶資金,其中1000元由政府從專項資金中支出,另外1000元由科級以上幹部(含科級後備幹部)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幫助扶貧開發戶發展生產。幫扶資金不得用於生活開支。
7、組織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一是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按照「自主自願、互惠互贏」原則,積極引導非公企業主動與貧困村結對共建,利用資本、技術、信息等優勢,幫助貧困村發展村級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二是開展「學雷鋒扶貧濟困月」活動。每年3月由民政所、婦聯、團委、教育助理室等有關部門組織社會各界開展助困、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等主題活動,爭做好人好事,幫助貧困戶等解決實際困難。三是開展「國家扶貧日」活動。每年10月17日在全鎮范圍開展扶貧募捐活動,廣泛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各界愛心人士捐款捐物。四是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自主設立扶貧公益基金,拓展社會扶貧籌資渠道。
8、積極探索推動金融扶貧。
利用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資金,在產業扶貧擔保貸款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產業扶貧擔保貸款工作,建立「產業扶貧信貸通」。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支持貧困鄉村發展現代農業。大力發展果園、林權抵押、倉單、保單和應收賬款質押等信貸業務,重點加大對管理規范、操作合規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貧困村扶貧互助社和農村殘疾人扶貧基地等經營組織的支持力度。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企業+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提高農業金融服務集約化水平。
9、引導行業扶貧。
按照「統一規劃、各司其職、捆綁使用、用途不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整合農業、林業、交通、水利、教育、衛生以及文廣等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實施水、電、路、寬頻、環境改善等工程,推進農村地區的物流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落後面貌,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10、深入推進科技扶貧。
建立健全收益分成、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分配政策,鼓勵和吸引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員通過兼職、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咨詢等方式,為我鎮產業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推動老區蘇區經濟發展。農技站要根據各地自然、生態條件和產業發展特點,重點推廣種植、養殖、林果、食用菌、中葯材等5個方面,良種繁育與栽培、品種改良與養殖、食用菌栽培、中葯材種植、溫室栽培養殖等5類技術。通過一批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較大幅度地提高產量、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貧困戶收入,增強貧困村可持續發展能力。文化站要有計劃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一方面加強科技培訓,普及推廣先進適用、農民易學易懂易用的技術;另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讓貧困農民參加具體的科技扶貧項目,從實踐中接受鍛煉,增長致富本領。
H. 產業扶貧信貸通個人貸款申請書怎樣寫
1.說明下為什麼要申請此貸款,懇求批准
2.簡單的介紹下公司基本情況
3.向銀行承若這筆貸款的用途和責任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