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區貸款 » 重慶市2019年末住戶貸款余額
擴展閱讀
貸款借10萬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重慶市2019年末住戶貸款余額

發布時間: 2021-12-22 22:23:26

㈠ 貸款余額怎麼算啊用等額本息的方法

貸款35.6萬,15年,等額本息,每月還2992.60元,6年後(72期)剩餘本金為249881.23元.詳細如下:
期次 還款時間 償還利息 償還本金 償還本息 剩餘本金
1 2009-9-30 1762.2 1230.4 2992.6 354769.6
2 2009-10-30 1756.11 1236.49 2992.6 353533.1
3 2009-11-30 1749.99 1242.61 2992.6 352290.49
4 2009-12-30 1743.84 1248.76 2992.6 351041.73
5 2010-1-30 1737.66 1254.95 2992.6 349786.78
6 2010-3-2 1731.44 1261.16 2992.6 348525.62
7 2010-3-30 1725.2 1267.4 2992.6 347258.22
8 2010-4-30 1718.93 1273.67 2992.6 345984.55
9 2010-5-30 1712.62 1279.98 2992.6 344704.57
10 2010-6-30 1706.29 1286.31 2992.6 343418.25
11 2010-7-30 1699.92 1292.68 2992.6 342125.57
12 2010-8-30 1693.52 1299.08 2992.6 340826.49
13 2010-9-30 1687.09 1305.51 2992.6 339520.98
14 2010-10-30 1680.63 1311.97 2992.6 338209
15 2010-11-30 1674.13 1318.47 2992.6 336890.54
16 2010-12-30 1667.61 1324.99 2992.6 335565.54
17 2011-1-30 1661.05 1331.55 2992.6 334233.99
18 2011-3-2 1654.46 1338.14 2992.6 332895.84
19 2011-3-30 1647.83 1344.77 2992.6 331551.08
20 2011-4-30 1641.18 1351.42 2992.6 330199.65
21 2011-5-30 1634.49 1358.11 2992.6 328841.54
22 2011-6-30 1627.77 1364.84 2992.6 327476.7
23 2011-7-30 1621.01 1371.59 2992.6 326105.11
24 2011-8-30 1614.22 1378.38 2992.6 324726.73
25 2011-9-30 1607.4 1385.21 2992.6 323341.52
26 2011-10-30 1600.54 1392.06 2992.6 321949.46
27 2011-11-30 1593.65 1398.95 2992.6 320550.51
28 2011-12-30 1586.73 1405.88 2992.6 319144.63
29 2012-1-30 1579.77 1412.84 2992.6 317731.79
30 2012-3-1 1572.77 1419.83 2992.6 316311.96
31 2012-3-30 1565.74 1426.86 2992.6 314885.1
32 2012-4-30 1558.68 1433.92 2992.6 313451.18
33 2012-5-30 1551.58 1441.02 2992.6 312010.16
34 2012-6-30 1544.45 1448.15 2992.6 310562.01
35 2012-7-30 1537.28 1455.32 2992.6 309106.69
36 2012-8-30 1530.08 1462.52 2992.6 307644.16
37 2012-9-30 1522.84 1469.76 2992.6 306174.4
38 2012-10-30 1515.56 1477.04 2992.6 304697.36
39 2012-11-30 1508.25 1484.35 2992.6 303213.01
40 2012-12-30 1500.9 1491.7 2992.6 301721.31
41 2013-1-30 1493.52 1499.08 2992.6 300222.23
42 2013-3-2 1486.1 1506.5 2992.6 298715.73
43 2013-3-30 1478.64 1513.96 2992.6 297201.77
44 2013-4-30 1471.15 1521.45 2992.6 295680.31
45 2013-5-30 1463.62 1528.99 2992.6 294151.33
46 2013-6-30 1456.05 1536.55 2992.6 292614.78
47 2013-7-30 1448.44 1544.16 2992.6 291070.62
48 2013-8-30 1440.8 1551.8 2992.6 289518.81
49 2013-9-30 1433.12 1559.48 2992.6 287959.33
50 2013-10-30 1425.4 1567.2 2992.6 286392.13
51 2013-11-30 1417.64 1574.96 2992.6 284817.16
52 2013-12-30 1409.84 1582.76 2992.6 283234.41
53 2014-1-30 1402.01 1590.59 2992.6 281643.81
54 2014-3-2 1394.14 1598.47 2992.6 280045.35
55 2014-3-30 1386.22 1606.38 2992.6 278438.97
56 2014-4-30 1378.27 1614.33 2992.6 276824.64
57 2014-5-30 1370.28 1622.32 2992.6 275202.32
58 2014-6-30 1362.25 1630.35 2992.6 273571.97
59 2014-7-30 1354.18 1638.42 2992.6 271933.55
60 2014-8-30 1346.07 1646.53 2992.6 270287.02
61 2014-9-30 1337.92 1654.68 2992.6 268632.33
62 2014-10-30 1329.73 1662.87 2992.6 266969.46
63 2014-11-30 1321.5 1671.1 2992.6 265298.36
64 2014-12-30 1313.23 1679.38 2992.6 263618.98
65 2015-1-30 1304.91 1687.69 2992.6 261931.29
66 2015-3-2 1296.56 1696.04 2992.6 260235.25
67 2015-3-30 1288.16 1704.44 2992.6 258530.81
68 2015-4-30 1279.73 1712.88 2992.6 256817.94
69 2015-5-30 1271.25 1721.35 2992.6 255096.58
70 2015-6-30 1262.73 1729.87 2992.6 253366.71
71 2015-7-30 1254.17 1738.44 2992.6 251628.27
72 2015-8-30 1245.56 1747.04 2992.6 249881.23
73 2015-9-30 1236.91 1755.69 2992.6 248125.54
74 2015-10-30 1228.22 1764.38 2992.6 246361.16
75 2015-11-30 1219.49 1773.11 2992.6 244588.04
76 2015-12-30 1210.71 1781.89 2992.6 242806.15
77 2016-1-30 1201.89 1790.71 2992.6 241015.44
78 2016-3-1 1193.03 1799.58 2992.6 239215.86
79 2016-3-30 1184.12 1808.48 2992.6 237407.38
80 2016-4-30 1175.17 1817.44 2992.6 235589.94
81 2016-5-30 1166.17 1826.43 2992.6 233763.51
82 2016-6-30 1157.13 1835.47 2992.6 231928.04
83 2016-7-30 1148.04 1844.56 2992.6 230083.48
84 2016-8-30 1138.91 1853.69 2992.6 228229.79
85 2016-9-30 1129.74 1862.87 2992.6 226366.92
86 2016-10-30 1120.52 1872.09 2992.6 224494.84
87 2016-11-30 1111.25 1881.35 2992.6 222613.48
88 2016-12-30 1101.94 1890.67 2992.6 220722.82
89 2017-1-30 1092.58 1900.02 2992.6 218822.79
90 2017-3-2 1083.17 1909.43 2992.6 216913.36
91 2017-3-30 1073.72 1918.88 2992.6 214994.48
92 2017-4-30 1064.22 1928.38 2992.6 213066.1
93 2017-5-30 1054.68 1937.93 2992.6 211128.18
94 2017-6-30 1045.08 1947.52 2992.6 209180.66
95 2017-7-30 1035.44 1957.16 2992.6 207223.5
96 2017-8-30 1025.76 1966.85 2992.6 205256.65
97 2017-9-30 1016.02 1976.58 2992.6 203280.07
98 2017-10-30 1006.24 1986.37 2992.6 201293.71
99 2017-11-30 996.4 1996.2 2992.6 199297.51
100 2017-12-30 986.52 2006.08 2992.6 197291.43
101 2018-1-30 976.59 2016.01 2992.6 195275.42
102 2018-3-2 966.61 2025.99 2992.6 193249.43
103 2018-3-30 956.58 2036.02 2992.6 191213.41
104 2018-4-30 946.51 2046.1 2992.6 189167.31
105 2018-5-30 936.38 2056.22 2992.6 187111.09
106 2018-6-30 926.2 2066.4 2992.6 185044.69
107 2018-7-30 915.97 2076.63 2992.6 182968.06
108 2018-8-30 905.69 2086.91 2992.6 180881.15
109 2018-9-30 895.36 2097.24 2992.6 178783.9
110 2018-10-30 884.98 2107.62 2992.6 176676.28
111 2018-11-30 874.55 2118.05 2992.6 174558.23
112 2018-12-30 864.06 2128.54 2992.6 172429.69
113 2019-1-30 853.53 2139.08 2992.6 170290.61
114 2019-3-2 842.94 2149.66 2992.6 168140.95
115 2019-3-30 832.3 2160.3 2992.6 165980.64
116 2019-4-30 821.6 2171 2992.6 163809.65
117 2019-5-30 810.86 2181.74 2992.6 161627.9
118 2019-6-30 800.06 2192.54 2992.6 159435.36
119 2019-7-30 789.21 2203.4 2992.6 157231.96
120 2019-8-30 778.3 2214.3 2992.6 155017.65
121 2019-9-30 767.34 2225.27 2992.6 152792.39
122 2019-10-30 756.32 2236.28 2992.6 150556.11
123 2019-11-30 745.25 2247.35 2992.6 148308.76
124 2019-12-30 734.13 2258.47 2992.6 146050.28
125 2020-1-30 722.95 2269.65 2992.6 143780.63
126 2020-3-1 711.71 2280.89 2992.6 141499.74
127 2020-3-30 700.42 2292.18 2992.6 139207.56
128 2020-4-30 689.08 2303.53 2992.6 136904.04
129 2020-5-30 677.67 2314.93 2992.6 134589.11
130 2020-6-30 666.22 2326.39 2992.6 132262.72
131 2020-7-30 654.7 2337.9 2992.6 129924.82
132 2020-8-30 643.13 2349.47 2992.6 127575.35
133 2020-9-30 631.5 2361.1 2992.6 125214.24
134 2020-10-30 619.81 2372.79 2992.6 122841.45
135 2020-11-30 608.07 2384.54 2992.6 120456.91
136 2020-12-30 596.26 2396.34 2992.6 118060.57
137 2021-1-30 584.4 2408.2 2992.6 115652.37
138 2021-3-2 572.48 2420.12 2992.6 113232.25
139 2021-3-30 560.5 2432.1 2992.6 110800.14
140 2021-4-30 548.46 2444.14 2992.6 108356
141 2021-5-30 536.36 2456.24 2992.6 105899.76
142 2021-6-30 524.2 2468.4 2992.6 103431.36
143 2021-7-30 511.99 2480.62 2992.6 100950.75
144 2021-8-30 499.71 2492.9 2992.6 98457.85
145 2021-9-30 487.37 2505.24 2992.6 95952.61
146 2021-10-30 474.97 2517.64 2992.6 93434.98
147 2021-11-30 462.5 2530.1 2992.6 90904.88
148 2021-12-30 449.98 2542.62 2992.6 88362.25
149 2022-1-30 437.39 2555.21 2992.6 85807.04
150 2022-3-2 424.74 2567.86 2992.6 83239.19
151 2022-3-30 412.03 2580.57 2992.6 80658.62
152 2022-4-30 399.26 2593.34 2992.6 78065.27
153 2022-5-30 386.42 2606.18 2992.6 75459.1
154 2022-6-30 373.52 2619.08 2992.6 72840.02
155 2022-7-30 360.56 2632.04 2992.6 70207.97
156 2022-8-30 347.53 2645.07 2992.6 67562.9
157 2022-9-30 334.44 2658.17 2992.6 64904.73
158 2022-10-30 321.28 2671.32 2992.6 62233.41
159 2022-11-30 308.06 2684.55 2992.6 59548.86
160 2022-12-30 294.77 2697.84 2992.6 56851.02
161 2023-1-30 281.41 2711.19 2992.6 54139.83
162 2023-3-2 267.99 2724.61 2992.6 51415.22
163 2023-3-30 254.51 2738.1 2992.6 48677.13
164 2023-4-30 240.95 2751.65 2992.6 45925.48
165 2023-5-30 227.33 2765.27 2992.6 43160.2
166 2023-6-30 213.64 2778.96 2992.6 40381.24
167 2023-7-30 199.89 2792.72 2992.6 37588.53
168 2023-8-30 186.06 2806.54 2992.6 34781.99
169 2023-9-30 172.17 2820.43 2992.6 31961.56
170 2023-10-30 158.21 2834.39 2992.6 29127.17
171 2023-11-30 144.18 2848.42 2992.6 26278.74
172 2023-12-30 130.08 2862.52 2992.6 23416.22
173 2024-1-30 115.91 2876.69 2992.6 20539.53
174 2024-3-1 101.67 2890.93 2992.6 17648.6
175 2024-3-30 87.36 2905.24 2992.6 14743.35
176 2024-4-30 72.98 2919.62 2992.6 11823.73
177 2024-5-30 58.53 2934.08 2992.6 8889.66
178 2024-6-30 44 2948.6 2992.6 5941.06
179 2024-7-30 29.41 2963.19 2992.6 2977.86
180 2024-8-30 14.74 2977.86 2992.6 0
合計 182668.46 356000 538668.46

㈡ 三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下降 房產金融政策短期難松綁

中新經緯客戶端10月31日電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2019年三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回落至16.8%,連續10個季度回落;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為31.3%,環比降0.5個百分點,同比降0.1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研究員沈昕表示,730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市場預期隨之轉變,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連續4個月上升,三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部分城市房貸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下降,百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也將繼續收窄。同時需要注意到,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不斷創新高,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這也預示著房產金融政策短期內仍難松綁。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走勢
報告稱,從人民銀行季度公布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走勢來看,近年來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9.0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比上季度末低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1.1個百分點。
觀察歷史數據,2004年四季度-2014年四季度的10年間,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由1.6萬億元上升至11.5萬億元,期間新增房貸余額約9.9萬億。2015年-2017年四季度,短短3年時間,貸款余額迅速攀升至21.9萬億元,期間新增貸款余額約10.4萬億。對比2004-2014年間的9.9萬億余額新增可以看出,本輪僅用了30%的時間卻增加了105%的貸款。
回顧過去13年數據,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速最高點出現在2009年四季度(60%),這與四萬億刺激有關。此後2010-2011年間,中央相繼出台了「國十一條」、「國十條」、「9.29新政」、「新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大幅提高了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息,個人房貸余額增速隨之回落,2012年二季度回落至11%。2012年三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開始回升,2013年四季度達到21%後重新回落。2014年-2015年二季度間,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一直在17-18%區間內盤整。2015年三季度開始,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快速提升,加上國家不斷出台的一系列去庫存利好政策,2017年一季度超過了之前5年的增速水平達到35.7%。
2017年二季度,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出現回落(30.8%),此後8個季度繼續保持回落態勢,2018年二季度以來回落速度有所趨緩,2019年三季度回落至16.8%。四季度來看,預計短期內全國性的調控政策不會放鬆,商品房銷售難有大起色,個人房貸余額同比增速還將進一步小幅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走勢
報告對人民銀行季度公布的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做差估算出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季度新增額走勢。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10900億元,環比持平,同比增長5%,房貸余額新增額目前絕對值仍處於歷史較高位。
報告稱,觀察歷史數據,2016年四季度以來,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連續回落。2017年四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進一步降至8000億元,同比下降33%。2018年前三季度連續反彈,四季度下降至8700億元。2019年一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反彈至11200億元,這是由於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後,流動性較為充裕,商業銀行放貸意願較強。二季度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環比一季度小幅下降,三季度與二季度持平。
從全國人民幣新增貸款中個人房貸佔比來看,2019年三季度,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額佔新增境內貸款比例為28%,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
觀察歷史數據,該指標大致出現三個高點(30%以上),分別發生在2007、2009年和2016年。2016年三季度,該指標連續刷新歷史最高值,達到53%。也就是說,新增境內貸款中有將近一半流向了住戶按揭貸款。2017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新增額佔新增境內貸款比例連續兩個季度下降,三四季度重新回升。2018年一季度該指標回落,此後三個季度小幅上升。2019年一季度該指標回落,二季度再次上升,三季度小幅下降。從絕對值來看,該指標已經回到2016年初水平,但仍高於2008年以來平均值較多,說明住戶部門房貸去杠桿未來仍有空間。
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走勢
報告將個人住房貸款余額新增額佔全國一、二手房成交總額的比重與9%公積金貸款佔全國住宅成交總額比重的歷史平均值加總,估算出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
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為31.3%,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觀察歷史數據,從2015年三季度開始,居民購房杠桿快速上升,2016年四季度達到2010年以來最高位,為44.6%。2017年一季度,該指標小幅回落至44.4%,此後7個季度連續下行,2019年一二季度小幅上升,三季度再次下行。
報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居民購房杠桿率上行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其一,央行2019年1月份全面降准1個百分點後,流動性較為充裕,商業銀行放貸節奏加快。其二,全國首套房貸利率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連降6個月,居民貸款意願增強。但三季度部分熱點城市首套房貸利率紛紛上調,6月份以來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已連續4個月上升。這使得居民貸款意願減弱,三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小幅下降。國慶長假後,全國住房按揭貸款市場執行了新的LPR定價機制,但從各地的執行情況來看,與之前的貸款利率相比基本保持穩定。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這將制約居民貸款意願進一步增強。
此前央行發布消息稱,要求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適度增長,嚴禁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加強對銀行理財、委託貸款等渠道流入房地產的資金管理。9月監管嚴查信用卡資金流入樓市情況,包括境內房地產類商戶、房產相關契稅等,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下調房地產類商戶交易限額,並限制在住宅、地產中介等商戶刷卡交易。當前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連續2個季度回升後有所下降,目前來看短期內房貸政策很難全面放鬆,預計2019年四季度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繼續小幅下降。
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與百城房價指數關系
報告比較全國居民購房杠桿率與百城房價指數季度環比漲幅走勢發現,房價漲幅與居民杠桿率總體呈現正相關關系。2015年一季度開始,居民購房杠桿率和房價指數同時出現大幅攀升態勢,房價指數季度環比漲幅在2017年二季度見頂,居民購房杠桿率在2016年四季度見頂,主要原因是2016年底開始越來越多的城市收緊信貸政策。2018年一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二季度杠桿率進一步下行,房價指數漲幅擴大,這主要是二季度部分二線城市樓市有升溫跡象,三四線城市還在輪動上漲。7.31政治局會議後,市場明顯降溫,三四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
2019年一二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上行。730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市場預期隨之轉變,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連續4個月上升,三季度杠桿率和房價指數漲幅同步下行。若年內5年期LPR不調整,預計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將繼續橫盤小幅震盪,部分城市房貸利率還有可能進一步小幅上行,四季度居民購房杠桿率還將下降,百城房價指數環比漲幅也將繼續收窄。
全國住戶部門杠桿率走勢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7–2008年,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保持在20%以下的較低水平,2008年末為17.9%。2009年初至2010年二季度,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隨著「四萬億」刺激政策的推出,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此後至2012年底,上升趨勢減緩。2013年一季度,住戶部門杠桿率達到31%,首次突破30%,此後連續快速上升至今。2018年底,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為53.2%,相比2008年底增長了35.3個百分點。2019年三季度,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繼續上升至56.3%,環比上季度上升1個百分點,同比去年同期上升4.1個百分點。
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末,所有統計國家的住戶部門平均杠桿率為59.7%,發達國家為72.1%,新興市場國家為39.9%。目前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低於國際平均水平,但高於新興市場國家平均水平。但需要看到的是,在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快速上升的同時,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住戶部門都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去杠桿。例如,美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從2008年末的95.4%顯著降至2018年末的76.3%,同期日本住戶部門杠桿率從59.5%降至58.1%,歐盟從60.4%降至57.7%。且近年來我國住戶部門杠桿率增速較快,如果不加以控制,未來幾年有可能超越歐盟和日本。
全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存款余額走勢
全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和全國住戶部門存款余額的比值變化,也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住戶部門的資金杠桿走勢。2007年一季度-2009年一季度,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在20%-30%之間小幅波動。2009年二季度開始,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基本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2016年以來呈加速上行趨勢,這與2016年以來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較高有關。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從2008年末的25.3%上升至2018年末的66.1%,期間上升了40.8個百分點。2019年三季度,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上升至66.2%,創歷史新高。
近年來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例持續上升,與存款余額增速持續下行,貸款余額增速持續高於存款余額增速有關。住戶部門存款余額增速持續放緩,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與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有關,過去大多數居民的節約型消費方式已不再是主流,與之相應的高儲蓄率也逐漸降低。
二是與居民代際更迭有關,目前,80後、90後已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他們不再像父輩、祖輩那樣熱衷於儲蓄。
三是理財方式發生了變革,銀行理財產品、互聯網理財產品等分流了一部分的銀行存款。
四是實物類資產住房正在成為中國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居民熱衷於將貨幣類資產的儲蓄存款和理財產品轉化為房產。
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持續高位也與住房貸款持續高增長有關,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2008-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住戶部門貸款余額中的佔比為45%-54%,即個人住房貸款佔住戶部門總貸款的一半左右,是居民負債的最主要組成部分。隨著近日央行強調,要保持個人住房貸款合理適度增長,嚴禁消費貸款違規用於購房,預計下半年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增速將會有所放緩,住戶部門貸存款余額比值的上升趨勢也將趨緩。
(來源:中新經緯)

㈢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余額是多少

2019年年末居民貸款買房的余額,是53個億。

㈣ 貸款余額怎麼計算

因為經過幾次調息,現在根本沒有什麼直接公式算。
你最好去你貸款銀行的信貸部,帶上你的身份證讓他們給你打一張還款清單,上面有你以還本金、利息,還剩的本金。

㈤ 住戶消費性貸款余額包括購房貸款

包括
個人消費貸款
貸款基本條件:借款人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本地常住,有固定住所、職業、有還本付息能力和意願,通過審核的自然人。
貸款用途:可用於房屋裝修、購買汽車、旅遊、出國留學、購置消費品或服務等各類家庭綜合消費支出。
貸款金額:根據借款人的基本條件、還款能力、信用狀況、擔保情況、貸款用途等情況,綜合測算確定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1000萬元。
貸款期限:根據借款人的實際情況綜合測算確定,最長不超過10年(含)。
貸款利率:執行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公布的同期同檔次基準貸款利率。
貸款擔保:可採用信用、保證、抵押、質押、組合擔保等擔保方式。
還款方式:貸款期限在一年(含)以內的,採用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還本的還款方式;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則上應採用等額本金或等額本息還款方式。
個人購房貸款
貸款基本條件:借款人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在本地常住,有固定住所、職業、有還本付息能力和意願,通過審核的自然人。
貸款用途:可用於購買住房或商用房。
貸款金額:最高不得超過購房款的80%,購買二套住房、二手房、商用房等依照本行相關規定執行。
貸款期限:購買住房貸款最長期限不得超過30年,購買商用房貸款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0年,且借款人年齡加貸款期限不超過65周歲。
貸款利率:依照本行最新政策執行。
貸款擔保:可採用信用、保證、抵押、質押、組合擔保等擔保方式。
還款方式:貸款期限在一年(含)以內的,採用按月付息、到期一次性還本的還款方式;貸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採用等額本金或等額本息還款方式。

㈥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增速連續兩年回落
2018年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低1.2個百分點

在房地產市場「嚴控」的背景下,房地產信貸情況是市場的焦點之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阮健弘在15日的2018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上回應新京報記者提問時指出,2018年房地產貸款增速出現平穩回落。
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回落
阮健弘介紹,截至2018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0%,增速比2017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全年房地產貸款增加6.45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39.9%,比2017年佔比水平低1.2個百分點,比2016年低4.9個百分點。
她表示,從結構上看,一是個人住房貸款增速比2017年低。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比2017年回落4.4個百分點。二是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比2017年高。2018年末,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為10.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6%,增速比2017年高5.5個百分點。其中,保障性住房開發貸款余額4.32萬億元,同比增長29.5%,增速比2017年低3.1個百分點。
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佔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2016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新年首次降准實施,樓市影響幾何?
1月4日,央行宣布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
對於昨日實施的新年首次降准,此前有多位市場人士提及,降准或有利於引導房貸利率下行。但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類指導」這一大的調控框架下,再次走全面刺激樓市老路的可能性不大。
此前,國內部分地區房貸利率松動的新聞已受到市場普遍關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對新京報記者指出,房地產市場核心是看杠桿,也就是首套房資格的認定和首套、二套房貸款的額度,這些現在都沒有變化,所以市場利率的輕微波動對於市場影響很小。
展望未來,在嚴控的大基調下,市場對房價的預期也有所變化。央行此前發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對下季房價,27.4%的居民預期「上漲」,49.6%的居民預期「基本不變」,11.8%的居民預期「下降」,11.1%的居民「看不準」。
將這份季度調查較前幾次結果對比著看,預期「上漲」的下降了(上季度為33.7%),預計下降的有所提高(上季度為9.6%)。
據新華社,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構建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類指導,夯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記者宓迪)

㈦ 央行出新規!從明年3月起,你的房貸合同要變了


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30號 來源:央行官網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換錨」


LPR運行4個月以來,商業銀行新發放的貸款正在掛鉤LPR。央行表示,目前接近90%的新發放貸款已經參考LPR定價。


存量貸款如何轉換為LPR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存量浮動利率貸款仍基於貸款基準利率定價,不能及時反映市場利率變化,不利於保證借貸雙方的權益。」央行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范若瀅分析稱,自央行2019年8月實施LPR改革以來,經多次報價後,當前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別報4.15%和4.8%,分別較8月份下行16個和5個基點。但實體經濟融資利率降幅有限,2019年三季度末,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62%,僅比上年末下行了2個基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不降反升,2019年三季度末為5.96%,較上年末上行了5個基點。


范若瀅指出,在LPR報價機制改革後,央行制定了相應的「358」考核要求(2019年9月末,全國性銀行業金融機構新發放貸款中應用LPR做為定價基準的比例不少於30%;2019年12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50%;2020年3月末,上述比例不少於80%),但僅針對增量貸款,LPR作用發揮效果並不明顯。本次則是針對存量貸款,預計未來LPR對貸款定價的引導作用將明顯增強,有利於更好地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


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預計初次轉換之後,存量貸款的利率執行水平將與轉換之前保持基本不變。這有助於推進轉換工作順利進行,也有助於保護借貸雙方的利益。


「為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未來一段時間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間。借款人與銀行平等協商,採用LPR作為定價基準將可能是普遍的方式,這對借款人是相對有利的。」董希淼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通過這種市場化方式,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更好地為穩增長、穩就業服務。即便借款人與銀行協商轉換為固定利率,現有的同期限LPR仍然可能是固定利率執行水平的重要參考。同時,這也體現了利率市場化原則,即利率定價相關事項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如何改


不少人對存款貸款如何改還存在疑問,中新經緯客戶端這就為您劃重點。


一、可以協商


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已處於最後一個重定價周期的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可不轉換。


二、實施時間


轉換工作自2020年3月1日開始,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


三、利率水平


轉換後的貸款利率水平由雙方協商確定,其中,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要求,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轉換時點的利率水平應保持不變。


四、房貸(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的)


(1)期限品種:LPR的期限品種依據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確定,確定後在合同剩餘期限內不再調整;(註:LPR有1年期和5年期以上兩個品種,一般房貸均為5年期以上)


(2)加點數值:加點數值為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與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為負值),在合同剩餘期限內固定不變;


(3)利率水平:轉換時點利率水平保持不變;


(4)重定日周期:借貸雙方可重新約定重定價周期和重定價日,重定價周期最短為一年;


(5)同一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在2020年3月-2020年8月之間任意時點轉換,均根據2019年12月LPR和原執行的利率水平確定加點數值,加點數值不受轉換時點的影響,銀行和客戶可合理分散辦理。


五、其他貸款


其他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可由借貸雙方按市場化原則協商確定具體轉換條款,包括參考LPR的期限品種、加點數值、重定價周期、重定價日等,或轉為固定利率。


存量房貸利率2021年真正變化


在銀行貸款中,房貸占據了很大的份額。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末,中國住戶部門貸款余額47.9萬億元,住戶部門貸款余額占存款類金融機構全部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5.1%,同比上升2.8個百分點。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8萬億元,佔住戶部門債務余額的比例為53.9%。


從當前情況看,銀行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4.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那參照LPR定價後,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下調,購房者的實際還款金額會減少呢?答案是暫時不會。


央行表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加點數值應等於原合同最近的執行利率水平與2019年12月發布的相應期限LPR的差值。央行為此舉例稱,若某筆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原合同期限20年,剩餘期限為8年,原合同約定的利率為5年期以上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現執行利率為4.9%×(1+10%)=5.39%。2019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為4.8%。如果借貸雙方確定在2020年3月30日轉換定價基準,且重定價周期仍為1年,重定價日仍為每年1月1日,那麼加點幅度應為0.59個百分點(5.39%-4.8%=0.59%)。


也就是說,在上述案例中,房貸利率的定價錨點從基準貸款利率變為LPR後,加點方式從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變為了LPR上浮0.59個百分點,當前實際貸款利率不變。


目前,大多數存量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的重定價周期為1年且重定價日為每年1月1日。諸葛找房副總裁苑承建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此次利率轉換期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但實際執行時間是從2021年開始,也就是說,2020年客戶實際執行的房貸還是按照2019年的房貸執行,按照當前的還款約定償還。即使LPR在2020年下降,客戶也只能從2021年開始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


前述案例中,2020年3月30日至12月31日,執行的利率水平仍是5.39%(4.8%+0.59%)。在此後的第一個重定價日,即2021年1月1日,按照重新約定的重定價規則,執行的利率將調整為2020年12月發布的5年期以上LPR+0.59%,此後每年以此類推。


由於LPR每月都會發布一次,那是否意味著房貸利率每月都要變化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次政策給出了明確答復,即可以約定一直不變,也可以約定一年一次,但絕對不會出現每個月調整一次。


央行也給出兩個選擇,即借款人可與銀行協商確定將定價基準轉換為LPR,或轉換為固定利率,借款人只有一次選擇權,轉換之後不能再次轉換。苑承建認為,對於用戶來說,固定利率長期確定,無法享受利率下行的紅利,但同樣也可以在利率上行時避免成本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稱,降息周期的大門已經打開,一年期LPR主要針對企業貸款,5年期LPR基本代表了房貸利率的走勢,實際房貸利率的下調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雖然央行給商業銀行預留了2個月多月的准備時間,不過不少銀行從業人員表示,接下來銀行的工作任務會比較重。


據央行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末,中國本外幣貸款余額157.56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151.97萬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貨幣資金借貸關系持續期間內,利率水平是否變動來劃分,利率可分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據了解,在銀行存量貸款中,浮動利率貸款佔比較大。


一位國有銀行支行個貸經理表示,他所在的銀行目前銀行貸款中絕大多數都是浮動利率貸款。


「我們銀行沒有固定利率貸款,一般客戶會要求申請浮動利率貸款。」另一位外資銀行的貸款客戶經理告訴中新經緯記者。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此次央行在《公告》中規定,「金融機構應與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客戶就定價基準轉換條款進行協商,原則上應於2020年8月31日前完成。」以個人住房貸款為例,截止2018年末,我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25.75萬億元,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8.89%,且個人住房貸款具有受眾廣、金額小、筆數多的特點,「換錨」將對銀行的合同、系統、報表、人員、風控等多方面形成影響,短期內銀行內部管理面臨考驗。


范若瀅同樣認為,此次「換錨」給商業銀行帶來更大的經營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在儲蓄率趨於下行、存款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由於存量貸款規模大,定價基準轉換後將給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息差管理和資產負債管理壓力。另一方面,對商業銀行風險定價、內部定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公告要求來看,最終貸款利率要通過銀行與客戶協商的方式來確定,需要銀行綜合考慮客戶本身的信用資質、放款銀行的資金成本、風險成本和市場供求等多種因素。未來如何優化調整FTP定價管理體系,是商業銀行需要思考的問題。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中新經緯


優質內容推薦


北環東段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架橋梁通過初步驗收


遼寧下達19.3億元支持老舊小區改造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小鎮!鎮海這地方魅力無限……

㈧ 6大銀行個人房貸余額增加

據記者統計,截至2019年末,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2.53萬億元,同比增速為13.36%。在2019年六大行新增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近四成。業內人士表示,2020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客戶仍是銀行積極爭取的資源,但在「房住不炒」政策導向下,將重點支持居民首套住房貸款需求;預計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呈下降趨勢,但短期內下調空間有限。
個人房貸業務競爭激烈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達21.46萬億元。從貸款余額看,截至2019年末,建行和工行個人住房貸款均突破5萬億元大關,分別為5.31萬億元和5.17萬億元。從新增量看,2019年,工行、建行和農行新增個人住房貸款均逾5000億元。其中,工行增量最大,為5763.18億元。從增速看,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個人住房貸款同比增速均超過兩位數,郵儲銀行增速最快,達19.9%。
各家銀行對於個人房貸客戶的「搶奪」可謂激烈。在個人貸款業務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分量舉足輕重。據統計,2019年,六家國有大行貸款和墊款合計新增6.39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佔比39.56%。
何以成為「香餑餑」
個人房貸業務為何受到銀行青睞?優秀的資產質量是關鍵因素,從2019年銀行年報可窺一斑。截至2019年末,建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僅0.24%,與上年末持平。工行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個人貸款不良額、不良率連續三年「雙降」,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質量創近十年來最好水平。截至2019年末,農業銀行個人住房類不良貸款率為0.3%,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表示,2020年,房地產開發貸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是銀行相對希望爭取的業務,但在監管政策要求下,增長通常會受到一定限制。目前「房住不炒」仍是主基調,貸款增長尤其是開發貸增長有限。近期不少省市出台政策,緩解開發企業流動性困難,比如在土地出讓和商品房預售環節放寬要求等,對開發企業的經營壓力起到直接紓困效果。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房地產相關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一直是銀行眼中的「香餑餑」。預計在今年企業端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情況下,銀行在個人房貸領域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貸款需求將逐步恢復
盡管2020年初受到疫情影響,但建行副行長紀志宏在該行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今年一季度該行個人住房貸款增長平穩,主要得益於前期積累需求的釋放。「國家會繼續出台支持經濟穩定發展舉措。3月,我們已看到住房貸款申請量、客流量有了明顯恢復。」
夏丹表示,對於原本具備購房吸引力的城市,不論開發貸還是按揭貸需求,都隨著工地停工和樓盤停售受到一定阻礙,開發和購房需求沒有消失,那麼對貸款需求的影響多為時點的推遲。若疫情防控進展不出現反復,在復工陸續推進和線下售樓恢復之下,開發貸和按揭貸需求有望逐步恢復。
從全國平均水平看,房貸利率下調幅度基本與LPR水平保持一致。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預計,未來全國房貸利率整體水平會呈現下降趨勢。考慮到疫情影響正在減弱,復工復產穩步推進,監管部門對短期內下調5年期LPR偏謹慎,即使房貸利率繼續下降,其短期下調空間也較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