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市民企縱橫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1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趙國強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登記狀態:登記登記機關: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注冊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興華一路華創達大廈C403房
法定代表人:趙國強
成立時間:2008-12-30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379211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興華一路華創達大廈C403房
2. 深圳市南山區民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深圳市南山區民企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08月1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受託資產管理,投資管理咨詢,投資顧問,投資項目管理(不含金融、證券、保險及限制項目)等。
法定代表人:陳印
成立時間:2012-08-13
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647197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區南海大道與創業路交匯處海王大廈寫字樓24E
3. 如何讓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敢貸、願貸、能貸」
民營企業融資難一直存在,相比國企有政府的背書和兜底,民營企業的融資更加市場化,融資難、成本高。這種情況很難在根本上改變,牽涉到更深層次的原因。但是也在積極尋求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
這些政策出台以後,情況有多改觀,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包括單戶授信1000萬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及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主經營性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個百分點。1月份增加2109億元,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6倍;2019年1月,新發放的1000萬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水平為6.16%,環比下降0.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21個百分點;截至2019年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165萬戶,1月份增加26萬戶,同比多增7萬戶。可以看出,最近幾個月對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有較大提升,利率也有所降低。主做股權設計、並購,業余股民,愛好搏擊更多好文,歡迎點贊關注
4. 銀行到底有百分之幾的貸款貸給民企
具體說帶給民企的包括小微型企業的話,各家銀行執行的不一樣,國有銀行少一些去年約6%,股份制銀行及地方商行約30——50%左右。
5. 如何提高民營企業貸款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企業徵信系統提高貸款能力
國家其實已經看到國內銀行金融能力,迫於市場的需求壓力,已經慢慢放開了民營金融服務及市場,由於社會及國家缺失對民眾的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就無法建立良良好的信用體系,更無法規避中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民企,市場經濟信用,職業道德,那個人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對於現在國家放開無序的民營融投資公司,需要用於擴大再生產的中國大量中小型民營企業來說,風險與代價也是相當的大的,要不就是被騙貸款保證金,代辦費,要不就是項目貸款利,貸款成本相當的巨大,現目前如何提高民營企業貸款的能力?就是經營中不從傳統經營中提升自己的經營核心產業科技技術研發能力,還有原始資金的積累,再是不動產的累積,然後,把自己的經營真無論從實體經營,還是從概念都成熟,做一個能保護自己,也能融資的項目財務報告,尋真正有實力且有支持中國民營企業及經濟發展的專業投融資機構去項目現資貸款就好。現階段這樣的事,學會做經營,做事業平常心,最充分的准備,最壞的打算,才能坦然面對這浮燥亂混的中國現狀。
6. 我在深圳一家民企工作,我可以購買國債嗎
當然可以買, 到銀行辦張卡就行
7. 民營企業的考察方法與戰略研究
深圳民營企業「走出去」戰略研究報告
2003-6-26 15:47:00 -
本研究的對象民營經濟是針對國營經濟而言的,它不屬於所有制范疇,而是屬於經濟運行的范疇。在內容上包括民有民營的私人、個體經濟,國有民營經濟和以民營為主體的其他形式經濟,它不包括外資經濟。
本研究中的「走出去」是指資本(包括實物資本)、技術、產品的各種形式輸出,生產要素的國際間配置和產品市場國際化的過程。
本報告的宗旨主要在於,根據國內外的經濟現實與趨勢、深圳民營經濟的運行特徵,提出政府如何創造優良環境,為民營企業「走出去」提供必要條件等的政策建議。因此,本報告的實質任務是針對政府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能否「走出去」的問題提出建議,而不在於民營企業是否「走出去」(這必須由市場決定,屬於企業行為)的對策建議。
一、引言
經濟國際化作為全球化的重要內容將成為21世紀的主流趨勢,快速融入世界經濟循環的中國正以較其他國家快得多的步伐走入國際,經濟的國際化將是中國經濟的重要趨勢。20年來一直走在中國經濟建設前沿的深圳,已經確立了在「十五」期間實現經濟國際化的規劃目標,這表明,推進經濟的國際化戰略是深圳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舉措。
經濟國際化以要素的國際間配置和產品的國際間銷售為內容,它是一個包括勞動力、資本、技術、管理、產品在內的要素和產品國際間的「雙向」流動過程。1980年以來,以資本為核心的「請起來」過程推動了深圳經濟的長足進步,今後,深圳經濟將從與外資合作到向外資學習,從向外資學習走向與外資競爭,在「請進來」與「走出去」過程中尋求發展空間。這表明深圳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必須依賴於經濟國際化戰略的實施,而國際化戰略的順利實施又決定於一個十分關鍵因素——經濟形態能否轉變,即由過去外資支撐的外向型經濟向以民營企業為重要力量的經濟國際化轉換。
二、民營企業「走出去」現狀
從總體上看,深圳民營企業「走出去」仍處於起步階段,「走出去」的企業少,「走出去」的規模不大,「走出去」以商品貿易為主,「走出去」的方式單調,「走出去」的市場主要集中在香港及歐美,未能形成多元化的市場結構。總之,深圳民營經濟「走出去」與深圳的高度外向型經濟不適應,不利於「十五」期間深圳經濟國際化目標的實現。
從政策層面上看,目前出台實施的各項政策措施對零星分散、小規模的民企「走出去」無重大歧視性政策障礙,但現行政策與環境不能支撐民企「走出去」的進一步發展。
1、民營企業「走出去」尚處於數量少、規模小的起步階段
(1)「走出去」以商品輸出為主要內容
商品輸出和實物資本輸出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兩種主要方式。民營企業「走出去」往往是貿易先行,然後在建立起商品貿易網路和貿易經驗的基礎上展開實物資本輸出。
目前,深圳市民營企業「走出去」仍處在商品輸出階段,且產品出口值遠低於國有企業的產品出口值。2001年前5個月,國有企業出口值55.6181億美元,占深圳市出口總值的39.41%。「其它企業」(非國有企業)出口值是2.5546億美元,佔1.81%。民營企業尚未成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這與民營企業將成為「走出去」的主要力量的趨勢以及深圳「國際化城市」的目標極不相稱。
(2)「走出去」的目標市場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
從深圳市商品出口的目標市場來看,香港、美國、日本分別占據前三位。1999年,深圳對香港全年累計出口85.2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9.1%,超過對美國出口(81.85億美元),香港成為深圳第一大出口市場。深圳對日本出口受日本經濟影響而產生較大下滑,下降了12.4%。
不過,民營企業的現實能力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其「走出去」的目標市場不能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眾多發展中國家才是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市場主體。
2、現行政策不能推進民企「走出去」的快速發展
雖然民營企業在現行的一些出口政策上沒有受到歧視,例如在自營進出口權的審批上,沒有所有制之分,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深圳市實施《經濟特區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權自動登記暫行辦法〉細則》中規定在深圳經濟特區依法登記注冊,具有法人資格,注冊資本(金)人民幣200萬元以上,有生產設備、生產場所和可供出口商品的生產企業,都可申請登記自營進出口業務。另外,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在出口退稅時也沒有先後之分。
但是,缺乏從整體上推動企業擴展國際市場的戰略。「走出去」不是權宜之計,也不是短期目標,而是深圳順應和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戰略選擇、是深圳在總結二十多年來改革開放經驗基礎上作出的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戰略決策。為此在制定推動「走出去」的具體政策時,必須從全局性、戰略性的角度來考慮。目前,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已制訂了「走出去」的規劃性戰略,北京也頒布了促進私營個體經濟發展條例,以立法的方式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目前深圳則缺乏從整體上推動企業擴展國際市場的戰略,現行政策執行力度不夠、結果還不到位,尚未對民企大規模「走出去」形成促進效應。
三、民營企業「走出去」的主要問題
1、出口退稅滯緩
深圳是一個經濟外向型城市,外貿出口在深圳的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出口退稅政策作為促進出口,促進外貿經濟穩步增長的重要措施,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出口創匯的積極性,進而影響著深圳經濟的發展。深圳市政府一直重視出口退稅,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出口退稅的措施和政策,但目前出口退稅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1)出口退稅額的差距
深圳市今年l—7月份的出口退稅為30.76億元,同比增長116.45%。而上海今年上半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106.3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5.27億元增長24.7%。兩個城市退稅的差距表明,深圳的出口退稅額與其外貿出口額(自1993年以來,深圳外貿出口總額連續八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榜首)不相稱。
(2)出口退稅滯緩
企業辦理出口退稅,通常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有些企業甚至需要半年或者一年。出口退稅滯緩已成為企業生產進一步發展的瓶頸。針對這個問題,深圳市政府7月下旬出台了退稅額度質押貸款實施辦法。但該辦法仍待完善。出口退稅質押貸款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出口退稅滯緩這個問題,它只是暫時緩解了企業的短期資金壓力,而且對銀行來說,風險較大,表現在:一是由於企業出口退稅的時間不確定,加上企業不能提供任何擔保,萬一企業倒閉,則利息難以收回;二是由於企業出口退稅賬戶的唯一性得不到政府相關部門的確認,銀行難以監控企業騙稅情況的發生。另外,受廣東潮汕地區騙取出口退稅大案影響,凡是潮汕地區的企業不予退稅,加上國家派專門工作組進行檢查的時間較長等因素,對出口退稅質押貸款業務的開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2、「走出去」缺乏信息溝通渠道
民營企業在國外經營的最大困難在於難以快速、准確獲取當地的信息資源,關鍵在於兩方面的信息:一是所在國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投資環境的信息。二是當地合作企業、代理商、銀行及中介機構的資信狀況。這些資源和市場信息通常是可以共享的。但在海外經營的國內企業之間(尤其是同行業企業之間)由於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渠道,無法實現資源和市場信息的共享。此外,企業由於自身實力和資源有限,僅憑自身的實力來收集這些資料和信息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相應的政府部門和中介組織的幫助——建立溝通和交流渠道、提供所在國政治、市場需求信息及金融、稅收、法律等政策信息,以及協調企業間的競爭與合作。
3、民企「走出去」的市場服務體系不力
民營企業具有規模小、體制傳統、人才不足、經營視野窄等不足,這些特點決定了民企的國際經營能力弱,國際市場開拓能力缺乏,在國際舞台上沒有競爭優勢,這說明,在國內市場上都不具強有力競爭力的民企,其「走出去」需要大力扶持,但一直以來,無論是早期對民企的政治歧視,還是後來對外資的高度重視,都使得民營企業「走出去」未能受到足夠重視,民營企業「走出去」沒有得到資金、人才政策傾斜,民企沒有從政府得到強有力的國際投資市場、商品市場拓展支持,使其「走出去」步伐緩慢。
四、民企「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民營經濟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仍將以傳統行業為主體,規范化、科技化、國際化為其發展方向。政府制定政策的著眼點是:「扶持、提高、發展」。政府的角色定位於:為民營企業創造條件,培育環境,著眼於投資促進和引導、投資保護和保障,並引導企業自主探索合適的海外投資模式和發展道路,不在於直接參與「走出去」的具體過程。
我們所提出的對策建議,立足於這樣的基本思路:一部分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資源,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企業層面來看,是否「走出去」發展以及採取何種方式「走出去」,屬於企業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
因而,制定政策和採取的措施,既要有利於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又要符合加入WTO的要求,有突破重點,具有可操作性:
(1)切實轉變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應明確「走出去」是我們應對WTO、推動我市經濟增長的最積極的措施,是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
(2)制定「放開」與「支持」兩個層面的政策,適應不同層次的「走出去」主體。「放開」政策適用於一般的國有、民營和股份制企業,「支持」政策主要適用於大型企業集團。
(3)總結吸取經驗教訓,不盲目「走出去」發展,在創造大環境的條件下,引導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制定「走出去」的目標和戰略,有步驟地向外擴張。
基於深圳市民營企業「走出去」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們提出了深圳市支持民企「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一)盡快規劃並實施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強市戰略
通過實施「2+3」戰略,即出台並實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扶持政策,營造一個民企「走出去」的優良大環境,實現吸引一批民企來深圳「走出去」、組建一批民企集團「走出去」、扶持一批民科企業「走出去」,把深圳建設成全國民營經濟「走出去」的強市。
1、出台並實施一套民企「走出去」的配套扶持發展政策。
民營企業能「走出去」首先需要民企在國內強起來,通過推出配套扶持政策,創造一流的政策環境,通過政策優勢創造民企發展的「窪地」,吸引國內其他地區的民企特別是著名民企來深發展。配套扶持政策必須包括:民企土地使用的優惠政策;民企融資政策;民企引進與使用人才政策;民企產品市場拓展扶持計劃;進一步加快民企產品出口退稅的辦法;民企「走出去」的外匯管理辦法。通過配套扶持政策的實施,推動民企迅速發展,進而實現「走出去」。
2、營造一個民企「走出去」的優良環境。
現階段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制約因素在於缺乏良好的管理和社會服務環境。為適應「走出去」的戰略需要,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應為企業創造寬松便利的環境,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提供資金、體制和出入境管理等政策上的支持,鼓勵並引導企業在境外建立銷售網路、生產體系和融資渠道,進行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跨國經營,帶動和擴大全市出口,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的資源。
深圳在創造有利於民企「走出去」的環境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發展社會服務體系。政府的重要責任是組織社會力量,為民營企業的主體——中小企業創造專業化的服務體系。要總結設立「創業中心」、產業孵化器的經驗,發展創業輔導、投資咨詢、管理診斷等中介服務,發展培訓中心、技術市場、人才市場和信息服務等為民營中小企業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服務的內容主要有五個方面,即:市場准入、信息共享、技術援助、人才開發、資金融通。
(2)強調平等待遇。具體措施可從這些方面著手:制定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電訊、銀行、市政建設與管理、供水供電等行業向民營經濟開放;盡快設立民營經濟指導、管理與服務機構,如民營經濟服務中心;加大對民營經濟的宣傳力度;定期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民營企業及民企管理、技術人員;支持管理和技術人才向民企合理流動;引導政府機構精簡人員流向民企,積極創業。
(3)清理歧視性法律法規。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訂條例、立法規不等於大功告成,要解決存在的問題,還要全社會形成共識,共同努力。據了解,北京市限制私營企業和個體戶進入的行業和經營的商品共有71項,其中北京市有許可權解決的只有10多項,大多數的管理權屬在有關部委。深圳市也不同程度存在對民營經濟的不平等和歧視性法律法規。因此,發展民營經濟,還需舉全社會之力,加快取消對民營經濟的不合理限制,支持、鼓勵和引導私營、個體經濟健康發展。
深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應認真清理外經貿工作中對民營企業可能存在的歧視政策,對國有、集體和私營外經貿企業實行同等的各項外經貿管理政策。民營企業可以享受國家制定的各項扶持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的財政支持、稅費減免、檢驗檢疫等政策。允許私營企業兼並國有、集體外經貿企業,非公有企業在外貿流通領域的出資比例可達49%(職工持股會出資比例可達100%),取消對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和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限制。
(4)提高政府部門工作效率。政府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首先須端正工作人員為民企服務的思想,加強對政府部門工作效率的檢查和監督。對民企在辦理申報、退稅及相關事宜時要有明確的處理時間、責任承擔的制度規定。此外,還可採取如下措施:投訴和監督機制制度化;推行一站式服務,集中辦理多種業務;加強工作人員素質培養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工作人員待遇,吸引高素質人員。
(5)培育、規范法律、會計、評估、咨詢等社會中介組織。建議由政府牽頭設立對外投資促進中心、外經協會等社會中介機構,努力提供信息、安全和保障等方面的服務,從而使企業把自己微觀的海外投資活動與本市、本地區的「走出去」發展目標緊密結合,同時,避免和減少國內企業在海外的盲目投資和無序競爭。社會中介機構中,一類是咨詢機構,如市場咨詢和投資咨詢公司,它們具備比較強的市場分析和判斷能力和一定的技術力量,可協助銀行和企業切實作好項目的評估研究工作,避免決策失誤和不良債務的產生。另一類是指有信譽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審計師事務所。但是,現在能真正擔當起上述任務的咨詢機構還比較少,因此應大力培養和發展此類機構。
(6)出入境和護照管理步向規范。建議政府對不同所有者企業出國經商人員發放統一護照;對規模較大、信譽較好的民營企業也允許其持「因公普通護照」出境;實行出國經商人員「一次審批、多次有效」的辦法。
3、組建一批企業集團「走出去」
組建企業集團「走出去」的目標在於真正打造出深圳自己的跨國公司,對此,我們建議兩大內容:
(1)推動一批具有相當實力和一定品牌的深圳企業組建集團「走出去」。目前深圳有一批民營企業已具有一定的「走出去」實力。如國家重點高科技企業中興通訊(國有控股民營企業),今年上半年實現合同銷售額67.5億元,交換機、智能網等產品進入包括北美等發達地區在內的40多個國家和地區。因而政府重點扶持、推動一批民營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組建集團「走出去」,是把深圳建成全國「走出去」強市的重要舉措。
(2)整合勞動密集型企業形成「合力」走出去。從行業構成來看,深圳民企在普通機電產品、輕工塑料、服裝鞋帽、玩具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中有一定的競爭力。但這些行業的民企單個「走出去」面臨的挑戰和競爭相當激烈。因此,充分整合深圳現有民營企業的優勢,組建民企集團形成合力「走出去」是改善勞動密集型企業「走出去」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另一重要舉措。組建民企集團「走出去」可以採取的具體措施:①幫助民企按照市場規范進行企業重組;②成立新型的工貿或科工貿結合的企業集團;③按行業重點扶持數家有發展前景的企業組建民企集團;④減少企業間不規范競爭,鼓勵企業聯合開拓國際市場。
4、引進一批外地企業進入深圳,壯大深圳企業「走出去」的隊伍
在整合深圳現有企業資源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引進一批外地企業進入深圳、迅速壯大深圳企業「走出去」的隊伍,是把深圳建設成為「走出去」強市的有力支撐。制定與實施比國內民企發達地區更為優惠的政策條件,創造更為優良的發展環境,將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地區及國內其他省區的民企引進來發展,再扶持它們「走出去」。
5、扶持一批民科企業「走出去」
高科技民營企業正在成為深圳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目前深圳市從事高新技術產業的民營企業已達8000多家,2000年產值達315億元,年銷售額佔全市高科技企業總產值的比例已上升到32%以上。下面針對民科企業存在的一些具體困難,提出發展民營高科技、促進深圳經濟持續增長的幾條措施:
(1)設立民企科技園區;中小型民科企業缺少科研和生產基地,進一步開發和擴大規模存在困難。市總商會在政協提案中建議政府規范一塊土地建立民營高科技工業園,把目前零散的、有一定發展前景的民科企業及民科項目安排到該園區立足發展,同時在該工業園建立民營科技孵化中心,作為培育高新技術項目和企業成長的基地,將優秀的民科項目和民科企業推向市場。政府可考慮在高新技術產業帶的規劃中劃出一塊作為民企科技園區,為部分有發展前景的民科企業解決土地資源困難,並允許一定數量的專業性外貿服務公司及其它中介機構入園,以形成深圳市一級的民科企業孵化基地。
(2)發展風險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是專門針對民營高科技企業設立的創業基金。上海市政府組建了包括上海創業投資公司、上海科技投資公司、上海聯創投資管理公司、上海技術產權交易所等專業機構在內的風險投資體系。到2001年初,上海市籌集的創業投資資金超過50億元,各類創業投資公司及管理公司超過40家。深圳市也初步形成風險投資體系,存在問題主要為市場風險和技術風險較大、投資收益低且缺少退出機制,因而繼續發展、健全風險投資基金、積極引入國外的類似基金至關重要。
(3)營造留住高級人才的社會環境。高級人才的缺乏是深圳民營科技企業發展的大障礙。留住高素質人才需要為高級人才創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形成高素質人才在民科企業創業的歸宿感。具體做法有: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宣傳力度;表彰有突出貢獻的民企和民企人才;提高民企人才社會地位和社會福利;提高民營企業家素質;支持資助企業的人才培養計劃。
(4)繼續推出其它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措施。最近深圳海關為適應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經營方式和海關監管要求,集中推出了「便捷通關6措施」,即企業提前報關、企業聯網報關、貨物快速轉關、海關上門驗放、貨物加急通關、企業擔保驗放。不過享受這種待遇的企業有嚴格限制,如年出口金額1億美元以上、產品列入《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等,更多的民科企業則難以受惠。海關、稅收及政府其它部門可繼續推出促進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措施,並將部分便捷措施適當推廣到范圍更寬的其它高新技術企業。
(二)實施名牌戰略推動民企「走出去」
名牌是具有與一般商標不同信譽價值的馳名品牌,利用名牌可以極大提高新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成功率,名牌延伸還能促進「走出去」的產品名牌發展為企業名牌。
1、推進深圳名牌「走出去」戰略,使深圳成為中國名牌「走出去」的搖籃
從八十年代起,深圳創造了飛亞達、康佳、小護士、喜之郎、中華牌自行車、錦綉中華、招商銀行等一系列在國內市場享有很高知名度的消費品和服務品牌,而且已經成為國內地產、家電等行業名牌產品的搖籃。名牌產品是社會綜合實力的表現。造就一個名牌並「走出去」可能花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基於此,深圳市名牌企業「走出去」應改變由企業自發孕育、形成名牌再「走出去」的模式,盡快推出一個扶持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走出去」的中長期規劃,以質量技術監督局、外經貿、市總商會等部門為主要力量,在ISO9000認證、推介深圳名牌等方面扶持一批省級和國家級名牌企業「走出去」,使深圳成為中國名牌「走出去」的搖籃。
2、快速推進深圳名牌企業的ISO9000認證
ISO9000國際標准自1987年以來己被世界上80多個國家和地區採用,WTO將ISO9000證書作為國際貿易往來憑證,企業只有獲得這種認證方可暢通無阻。因而快速推進ISO9000認證,是在加入WTO和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大背景下使深圳名牌企業「走出去」和進入國際名牌競爭的基石。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的問題主要在於,一是認為ISO9000認證起點過高、難以通過;二是缺乏政府部門在ISO9000認證上的支持和指導。事實上,ISO9000實際上是全球通用的質量體系的基礎標准,即最低的質量體系標准。其次,深圳市的有關政府部門如質量技術監督局等應積極給予指導,加強認證宣傳和培訓工作,引導企業針對不同市場開發不同品牌,推動一批本地名牌企業通過ISO9000認證、按國際通行標准「走出去」。
3、建設「走出去」的深圳名牌企業網
商會等組織則可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大力推介深圳名牌,樹立深圳名牌的國際形象。國內部分省市如四川、雲南等地已建立了地區性的名牌企業推介網站,深圳也可建設「走出去」的名牌企業的英文網站,與「中國品牌網」、國家技術監督部門建立鏈接,形成專門向海外推介深圳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的電子渠道。
8. 創業初期如何貸款
到目前為止,中國在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已超過1000萬家,佔全國企業總數的99%,中小企業對GDP和財政收入的貢獻分別達60%和40%,為社會提供了84%的就業機會。但與我國中小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中小民營經濟的融資現狀與其地位的不匹配性已成為中小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主要沖突。據海通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80%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30%的中小企業資金十分緊張。
現狀
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銀行貸款;政府扶持;企業自身。
(1)銀行貸款
從銀行方面看,雖然中小企業對銀行較為依賴,但其從銀行得到貸款份額較少,很多中小民營企業即使有好的項目也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上海中小民營企業的長期資金來源中銀行貸款比重僅佔6%。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主要投向是大型國有企業,較多的中小民營企業由於很難得到銀行貸款,有時不得不求助於民間高利借貸,由此引起了眾多的債務糾紛。從企業方面看,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較高。貸款加息等體現了中小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存在著體制性的障礙,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小民營企業經營業績總體不佳與融資信用度低。另外,雖然各地都出台了《關於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管理的若干規定》,並安排了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資金。但是由於擔保人資產抵押及企業自身信用擔保的苛刻條件,使較多的中小民營企業難以享受到政策的優惠。據調查,目前按中小民營企業貸款信用擔保現行的規定辦理貸款的戶數與金額,與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的實際需求差距甚遠。
(2)政府扶持
國際上,政府扶持的手段主要有財政補貼、政府采購、稅收優惠、信用擔保、風險投資、金融服務等。就我國而言,前三項運用較多,下面將就這幾點進行詳細論述。財政補貼是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國家或地方科委、專家組評估確屬技術先進但短期有虧損的中小企業、處於創業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以及創新領域的中小企業,政府可以給予相當於投資額一定比例的津貼或補助,以增加投資者的信心。對於符合國有資產投資方向的產業部門,政府可以直接對屬於此類產業的中小企業進行資本投入,或者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無論哪種形式的財政補貼,均是國家給予中小企業的直接資金支持,有直接性、權威性、實效性的特點。但是由於制度因素的缺失,造成了中小企業對國家財政的過分依賴,市場的調節作用降低,中小企業的功能發揮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抑制。
政府采購政策實質上屬於保護型的扶持政策。通過政府采購,擴大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從而達到擴大生產、促進發展的目標。通過公開發布的政府采購招標信息,規范的招投標程序,科學、嚴格的評審制度等等,為中小企業公平參與政府采購領域創造平等參與競爭的前提條件,給予中小企業更多的、更加公平的機會。由於這是一項傾斜性的產業扶持政策,在具體操作上嚴格遵循一定的原則,所以就需要一系列量化標準的出台,以保證政策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在實際操作中,更應避免「多頭管理」和「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確保政策實施到位。稅收優惠是各國支持和保護中小企業發展、增強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通行做法。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採用的統一比例稅率33%,而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用差別稅率,即中小企業低稅率、大企業高稅率的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的不合理負擔。尤其對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對其利潤再投資部分可實行稅收抵免政策。對與高新技術相關的中小企業適當減征營業稅,對中小企業科技人員給予適當的個人所得稅減免。
資本市場體系的設立和金融改革的深入,需要依靠政府扶持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減少中小企業的資本缺口。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是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而建中小企業板塊則是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首要環節和切入點,不僅有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而且可以完善資本市場功能,進而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信用擔保政策是由政府牽頭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開辟穩定的資金來源。發展為以社會、企業為主要資金來源的擔保體系。信用擔保機構的形式有政府出資組建擔保組織,銀行提供配套專項貸款,其運作方式可以採用委託政府選定的商業銀行或投資公司管理和組建政策性金融擔保機構進行;二是由政府、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擔保機構,實行會員制的運作模式。雖然政府出面為企業擔保的有效性仍值得商榷,但無論哪種擔保政策,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銀行的壞賬負擔,需要一個制度框架對其進行規范。
(3)企業自身
中小企業以自身為核心的融資可以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部分,內源融資通過內部職工持股、盈餘公積金的合理使用等實現,外源融資主要有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下面將主要闡述一下股票融資。國內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和私募市場的不健全,是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目前,滬深兩市僅有上市公司1285家,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新建立的中小企業板塊作為滿足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融資需求的平台,其獨特的引導、示範和催化功能,對於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成長將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同時,中小企業板塊既是注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講求上市公司質量的市場,也是培育創業理念、催生創業機制的市場。然而,由於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龐大,即使深圳交易所短期內「速成」,使中小企業板上市的公司數量達到100家以上,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只是「杯水車薪」。所以說在相關法律和上市規則不作大幅修改的前提下,已上市或擬上市的中小企業,都稱得上是中小企業中的「大企業」,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小企業中做大的企業融資困難通過上市得到緩解,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大特點。但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獲取發展所急需的資金,「私募」等其他直接融資渠道因為法律等原因也未能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原因
從中小民營企業主要的三個融資渠道出發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
1.中小民營企業貸款籌資難
長期以來,中小民營企業獲得銀行貸款較難。具體而言,一是近幾年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戰略和方式發生變化。根據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導向,包括貸款在內的社會資金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三年脫困任務,中小民營企業受到冷落。為加入WTO做准備,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確立了面向大企業、大城市的「兩大」戰略,中小民營企業未被列為貸款重點。二是基層金融系統對貸款實行連帶責任制,對貸款責任人實行連帶責任制度,加上基層銀行授權、授信不足,給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帶來一定困難。三是中小民營企業資本收益不相稱,影響到銀行貸款的積極性。銀行給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額度一般較小,且手續繁瑣,業務量大,費時費力,業務成本高。加上貸款利率受到政策調控限制,與貸給國有大中企業的利率差別不大,利潤小而風險大。因而銀行往往給幾十家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額抵不上給一家大中企業的貸款多,省時省力,風險小。四是為防範金融風險,金融系統中對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方式作了重大調整,由過去基本上是信用貸款改為抵押貸款或擔保貸款。中小民營企業資產規模小,企業發展急需資金,通常沒有有效資產做貸款抵押或質押,無法提供銀行通常需要的足夠的擔保。五是中小民營企業信息缺失也是銀行向中小民營企業放貸和投資的障礙。另外,現代企業尚未完全建立起來,其財務制度建設與經營管理不規范,對銀行的決策易產生誤導。據中國農業銀行調查,80%的中小民營企業,財務報表不真實或沒有財務報表,中小民營企業利息回收率為43%。可見一些中小民營企業信用觀念淡薄、經營管理不規范已成為制約自身發展,導致籌資貸款難。
2.政府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政策支持本身存在操作性的不足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在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過程中,為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1998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改善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要求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成立中小企業信貸部,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持;要求民生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鄉信用合作社在支持中小企業和鄉鎮企業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1999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在金融服務體系、貸款評估、貸款條件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規劃和指導。但是中國人民銀行尚缺乏有效手段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和改進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大都是原則性的指導意見,對處於商業化、市場化轉變過程中的各金融機構的約束力明顯不足。因此,落實這些政策尚需要一些時間。
前國家經貿委作為中小企業的主管部門,近年來在中小企業方面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進行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1999年6月,國家經貿委發布《關於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截至2000年10月底,全國一共有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省級或市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從各地的實踐看,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在提高中小企業信用,保障銀行的債權安全,改善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狀況,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等方面確實會發揮積極和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具體操作來看,仍有如下主要問題:一是過度控制風險造成擔保效率低下;二是缺乏再擔保機構以及地方政府擔保能力弱;三是擔保機構不獨立與行政干預;四是共擔風險與調動銀行積極性不夠;五是行業自律與市場准入規則不完善;六是信用與互助擔保、商業擔保的分工不合理;最後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創造守信的市場環境。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尚不明確。一些創業投資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制定了創業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如英國將創業投資企業視為「投資管道」,免徵所得稅,對投資者實行稅收抵扣。但我國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中小企業的稅收激勵政策。
3.企業自身的融資渠道沒有打開
中小企業不熟悉國際融資渠道和國際化融資的規范時限、文件資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資本需求、選擇和潛在的融資費用;不了解海外證券交易市場的運行規則等等均制約著其融資渠道的拓展。在內部融資方面,中小企業還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資管理機制,對各種新的內部融資方法缺乏必要的認識,運用較少,再加上企業規模、融資渠道的限制,使得內部融資的發展十分緩慢。從股票市場來看,創業板發行市盈率偏低,融資成本較高,加大了企業籌資成本。而大部分受融資難困擾的中小企業,還不符合國內市場上的盈利標准。另外,抵押擔保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手段,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發展呈現多樣化趨勢,但蘊含較大風險。從債券市場來看,中小民營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務融資渠道基本封閉。目前國家每年都發行一部分企業債務,但是現行公司法、證券法及有關部門法律條文嚴格規定了公司債券的發行主體及發行條件,面對門檻過高的債市,中小民營企業只能望而卻步。有時,中小民營企業會求助於一些民間「金融組織」,以高出正常利率10%-40%的利率籌資。這一方面加大了企業的籌資成本,另一方面不利於政府和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市場的監督管理。
途徑
為盡快消除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和種種障礙,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以上述三個方面為核心展開,有如下的途徑:
1.建立中小企業金融體系
(1)設立專門的中小企業銀行,處理中小企業的存貸款事宜,提高中小企業資金運用的效率和專業性。條件成熟時,還可組建地方性的中小企業發展政策性銀行,專門落實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扶持。商業性中小企業銀行,可由城市合作銀行、城鄉信用合作社改制而來,充分發揮地方性的非國有銀行金融機構對當地經濟情況比較了解的優勢。同時,加快金融網點的鋪設,提高中小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從目前已有的一些中小金融機構來看,因普遍缺乏政策性融資權,在其政策環境、體制結構、經營管理、自身發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整體經營狀況不佳,沒有很好地起到為中小民營企業服務的作用,影響了對中小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2)充分利用創業板市場。雖然目前內地的創業板市場已具雛形,但發展尚不完善,而香港的創業板市場發展成熟,為新興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符合該市場上市要求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可考慮到香港的創業板市場上市。
2.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經濟金融政策體系,發揮中小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政府在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過程中應做到:降低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和交易成本。如重新考慮不適合服務中小客戶的規章制度,關注相關的抵押法規以降低風險、制定對創新發展必需的政策、法律和規章制度框架;增強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的能力。如促進專業貸款技術的革新,使金融機構能夠低成本的評估中小企業信用,對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提高金融市場的競爭壓力。如降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要求等。具體來看:
(1)各級政府要建立專門服務管理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機構,專門研究並負責對中小民營企業的管理和扶持,包括利用政府資金向中小民營企業,特別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調整產業結構及經濟布局的中小民營企業、高科技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向高科技的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投資基金。
(2)建立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信用保險基金,完善中小民營企業貸款風險緩沖機制。一方面充分挖掘動產擔保資源潛力,債務人一旦不能還貸,債權人無須通過訴訟便可直接拍賣質物;另一方面實行憑訂單貸款,山東、江蘇搞脫水蔬菜加工的企業,只要有訂單,銀行考察屬實後,就可以辦理貸款手續,這確是一種既便捷、風險又較小的貸款方式。
(3)鼓勵商業銀行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工具,向中小民營企業提供承兌、貼現、轉賬、財務管理、信息服務等新型金融服務,使其享受與大中型企業同等待遇。企業間資金拆借、「三來一補」、賣方信貸、賒購等均是理想選擇。
(4)制定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中小企業的稅收政策。盡快出台具體辦法,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創業投資企業增加對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投資。同時鼓勵企業和個人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進行捐贈,准予捐贈支出按稅法規定在稅前扣除。
3.企業自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適度發展股份融資
新的《證券法》對包括股市和債市在內的直接融資市場准入採取核准制,為中小民營企業打開了通道。創業板市場的建立使中小民營企業有了一個特定的市場融資渠道,和使其股權得以便利流動場所,為一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的股權融資、股權交易和流動提供方便。為此,中小民營企業要加強自律,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機制,改善經營管理,增強經營能力,完善風險控制制度,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增強企業運作透明度,促進企業建立規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
9. 民營企業貸款問題
貸款要有人,就樓上說的,很多人怕擔風險。
試試找租貨公司,可以租用他的設備。
還有借親戚朋友的。
總之,大額貸款很難,小額的不頂用。
在尋求外部資金之前,先看看內部的資金資源有沒有充分利用:
■ 企業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現金流預測系統;
■ 向顧客提供足夠的激勵條件鼓勵他們及時付款;
■ 對客戶要有嚴格的信用評估程序;
■ 做好給供應商付款的計劃;
■ 盡全力保證銷售收入;
■ 控制庫存量;
■ 完善質量控制體系,降低廢品率;
■ 變現閑置資產。
尋求外部資金資源
如果內部資源都已經充分利用,那麼再看有什麼外部資源:
■ 你自己或你的合夥人的資金
■ 家人或朋友的資金
■ 企業的往來帳戶銀行透支或貸款的可能
■ 代理商應付款或票據的貼現
■ 出售反租(出售給租賃公司再租用該項資產)
■ 商業銀行貸款
■ 政府或公共機構的無償資助或貼息貸款
■ 最後才是VC投資基金
10. 民企融資有多難
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六個原因:
一、擔保融資能力不足
當企業出現資金困難時,超過70%的企業選擇通過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貸款來解決資金問題。抵押貸款是銀行貸款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存在個體經營,私營經營模式的規模小,負債大,固定資產不多等情況,而且信譽普遍不高,這就使銀行在給民營企業貸款時產生了很多顧慮。
二、擔保成本高
從一些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中發現,目前擔保機構融資擔保能力不足,企業普遍反映擔保費用和融資成本較高,多數要提供抵押物甚至反擔保措施,實際操作難度大。在民營企業取得貸款的成本中不僅要支付銀行的利息,還要支付各種抵押登記,辦證,評估資產所花的費用,還有按銀行要求參加的財產保險費用以及風險保證金的利息等。
三、貸款時間效率低
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多為臨時性資金需要,時效性比較強,對其來說,時間就是生命,但是現在的金融機構為了加強風險控制,強化了貸款的審批程序,程序繁雜,往往是貸款批准後已經錯失了商機。
四、民營企業信用觀念薄弱,信息不透明
我國部分民營企業信用觀念淡薄,誠信意識差,違約率、損失率相對其他企業客戶要高的多,嚴重影響了民營企業的整體信用形象。不少企業將貸款資金作為自有資金使用,銀行一旦給這樣的企業發放貸款就很難到期收回,導致發生在民營企業的不良貸款率高於大型企業。目前,銀行中的不良貸款有相當數量就來自於民營企業。再有,很多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制度薄弱,財務報表透明度較差,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很難通過一般途徑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使其在貸款過程中無法向貸款機構證明其還款能力。因此,民營企業常常得不到銀行貸款的支持。
五、民營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差
民營企業不像上市公司那樣可以上市發行股票直接融資。民營企業要想直接融資很大一部分要靠私人關系,但這種資源是有限的,而像大的財團在看不到未來的回報時很少會把資金借給你小小的企業,而且現在民間資本市場發展還不成熟,人們更願意把錢投入可預見的收益行為中,這就使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行為也不盡人意。
六、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近來,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深和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的影響,民營企業面臨需求下降、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和風險明顯增加,資金嚴重短缺,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更加凸顯。金融危機的加劇使一些國外投資公司紛紛撤資,使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更加惡化。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方法:
一、打開動產擔保融資之門
在應收賬款、存貨和設備之類的企業動產融資過程中,經常會發因為生物權引發的沖突,而動產融資卻有效的緩解了這一矛盾。
據中國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相關人士介紹,動產融資登記服務,是通過登記公示支持融資的動產上的權利關系,來預防物權沖突;或者在發生物權沖突的情況下,高效提供公正解決物權沖突的權利排序的證據,即通過物權得到保障的動產對融資的支持,來保障和促進信用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登記的開展也化解了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的後顧之憂,有效避免了承租人非法處置租賃物的可能。
據悉,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是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根據《物權法》的授權建設。並於2007年10月上線運行的、我國首個基於互聯網的動產融資(權屬)登記公示平台。在此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又於2009年7月建成了融資租賃登記公示系統。在人民銀行總行的支持及對登記業務進行規范管理下,徵信中心及其下設專業服務機構依託兩個登記系統,提供動產融資登記服務。
二、加強內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
民營企業在目前直接融資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要想通過間接融資從而解決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這方面,民營企業可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通常a級以上信用級別企業的各項指標為:資產負債率低於50%,利息支付倍數達到4倍以上,全部資本化比率在40%以下,資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貨周轉率在4次以上,凈資產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營企業還應樹立良好的企業法人形象,杜絕不良信用記錄,提高還款的信譽程度,大力開拓產品市場,用訂單證明自己的實力,並作為抵押。
三、實現民企與銀行信息共享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大弊端在於其領導者出於申請銀行貸款、偷漏稅等目的,隨意編制不同的會計報表,嚴重損害了國家利益。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國家監督以制止多套報表現象,就必須實現對民營企業的財務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經貿、財政、稅收、金融、工商、質量技術監督、公安等有關部門共同探索建立部門間信息互通與共享機制。為此,必須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等先進技術和現代化工具,在政府有關部門間建立民營企業信息發布與共享平台,並在法律框架內實現政府部門對民營企業信用信息的查詢、交流與共享,實現信息共享不僅可以制止多套報表現象,而且可以強化民營企業財務基礎工作,推動財務管理現代化。
四、強化管理工作,建立規范財務管理系統
努力轉變為具有先進管理經營理念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上要減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負面影響,建立現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方面民營企業不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靈活高效優勢,而且要在發展到一定階段要果敢地拋棄舊的管理模式,大膽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結合自身情況,走向股份化、規模化和集約化,建立起適應民營企業發展的新型的現代企業科學管理模式。著重提高企業經營者和主要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素質,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要進行有關政策法規和財務管理方面的學習培訓,造就有現代管理意識的管理者。建立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額管理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財務管理系統。
民營企業融資的風險:
1、管理監督機制缺位,形成道德風險
有些民營企業在獲取大量、高額的銀行貸款後,或螞蟻搬家,或瞞天過海,將資金抽逃、轉移到外地,甚至國外,然後逃之夭夭,使銀行追債無門,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傳遞不對稱,形成數據風險
有些民營企業為了獲得銀行融資,美化報表,向銀行提供含有大量虛假信息的審計報告,增加了銀行甄別信息真偽的難度。
3、經營行為不規范,形成投機風險
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來源於資金的流動性風險。特別是民營企業大多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企業的老闆既是投資者,又是經營者,企業在不同程度上等同於老闆個人,員工處於被動的「打工者」地位,參政議政意識薄弱。企業的經營方式、策略完全取決於老闆個人的興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確定性,形成法律風險
給企業經營與生存帶來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