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金融商業 » 商業銀行貸款壞賬准備計提
擴展閱讀
貸款借10萬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商業銀行貸款壞賬准備計提

發布時間: 2021-11-22 14:14:29

❶ 貸款損失准備怎麼計提

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貸款損失准備金如何計提、計提比例是多少,都是由商業銀行按照審慎原則自主決定的,計提標准主要是根據貸款分類的結果和對貸款損失概率的歷史統計。在轉軌經濟國家則一般由監管當局確定計提原則,確定計提比例的參照標准。

根據我國《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規定,

  1. 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年末余額不得低於年末貸款余額的1%;銀行可以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專項准備:

  2. .對於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對於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對於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

  3. 3對於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貸款的損失准備,計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動20%。特種准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如國別、行業)貸款的特種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按季計提比例。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余額/不良貸款余額。

❷ 貸款准備金的計提比例

特種准備金是根據貸款的國別、行業、特別風險等提取的准備金。具體比例由金融企業根據貸款資產的風險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確定。
一般言之,貸款損失准備的種類及計提比例由商業銀行自行確定,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計人當期損益,發生貸款損失沖減已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已沖銷的貸款損失,以後又收回的,其核銷的貸款損失准備予以轉回。商業銀行不得設置秘密准備。如有確鑿證據表明商業銀行不恰當地運用了謹慎性原則設置秘密准備的,應當作為重大會計差錯予以更正,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事項的性質、調整金額,以及對本銀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
此外,對於已計提專項准備金和特別准備金的銀行,原則上不再提取壞賬准備。已人賬但未收回、逾期達90天以上的應收利息從當期損益中沖回,列入表外科目或非應計表內科目核算。

❸ 銀行為何要計提貸款損失准備

貸出去的款未必能全部收回,肯定有的收不回啦,只能計提貸款損失准備,以防萬一。

❹ 貸款損失准備,壞賬准備的核算區別

實質是一樣的,只是由於企業類型不同,採用的會計制度和會計科目不同而已。貸款損失准備是銀行使用的,壞賬准備是企業使用的,兩者均為資產的備抵賬戶。

貸款損失准備科目核算銀行按照規定提取的貸款損失減值准備。期末,銀行應根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意願、貸款本息的償還情況、抵押品的市價、擔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銀行內部信貸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風險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斷其是否發生減值。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應對其計提貸款損失准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貸款損失准備

壞賬准備是企業的應收款項(含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等)計提的,是備抵賬戶。企業對壞賬損失的核算,採用備抵法。在備抵法下,企業每期末要估計壞賬損失,設置「壞賬准備」賬戶。備抵法是指採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計壞賬損失,提取壞賬准備並轉作當期費用。實際發生壞賬時,直接沖減已計提壞賬准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余額的一種處理方法。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壞賬准備

❺ 壞賬准備的計提范圍

1241
壞賬准備(0.5%)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應收款項等發生減值時計提的減值准備。
二、壞賬准備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准則確定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按應計提的壞賬准備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本科目。本期應計提的壞賬准備大於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計提;應計提的金額小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對於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作為壞賬損失,轉銷應收款項,借記本科目,貸記「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應收分保保險責任准備金」、「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科目。
(三)已確認並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後又收回的,應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應收分保保險責任准備金」、「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同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應收分保保險責任准備金」、「其他應收款」、「長期應收款」等科目。已確認並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後又收回的,企業也可以按照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本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壞賬准備。
不包括應收票據,因為這是銀行墊付的一般沒風險。

❻ 在銀行會計中有沒有壞帳准備科目它與貸款減值准備有什麼區別

對於銀行來說,貸款減值准備就是他們的壞賬准備。

性質是一樣的,

只是企業類型不同,採用的會計制度和會計科目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