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當今金融危機下大學生頻繁跳槽的現象急!
一.分析當今就業形勢:
在當今追求個人價值的市場經濟時代,人的商品屬性越來越凸顯,個人流向位高價厚的地方也是無可非議的.人往高處走,古今同理.但如今大學生跳槽頻率直線上揚的現象還是影起了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普遍大學生都認為就業很難,找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不容易.而大部分企業認為中國大學生對社會需求而言,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就業難的問題,只是難在心上,難在觀念上,難在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就業意識上.那麼,難道就業不難?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以填寫問卷和結構式訪談兩種形式對東莞的人才市場求職者和一些企業領導進行了走訪.通過整理分析和思考,發現之所以大學生覺得就業難是因為陷入了以下三個誤區之中:
誤區之一:「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
大學生認為就業難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學歷太低。「學歷越高越好找工作」抱著這樣的想法,「先考研後就業」就成了許多大學生的理想選擇。
我院很多同學都把考研學等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期待今後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是一種選擇,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總有人因考不上還要去重新就業,即使考上了將來還要面臨就業的壓力和競爭。企業也許不會高薪招聘一個碩士、博士去做文員,可能錄取中專生就夠了。企業也要贏利,要開源節流 .「企業不會選最優秀的職員,但一定會選最合適的.」這是在我們去廣東東莞做調查時,所有被采訪過的領導都說過的一句話。
誤區之二:「技能越多,證書越多越好找工作」
許多大學生認為學習的技能越多、證書越多越好找工作,於是盲目地參加各種培訓班。如駕駛培訓、英語等級培訓、電腦技術培訓、各種認證培訓等。
如今工作不好找,多學一門技能會增加自己的求職分量是許多學生的心態。參加這些培訓固然沒有壞處,但這些都是培訓基本技能,沒有針對性、實用性,對企業來說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企業更看中的是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基本素質修養、個人品質、吃苦精神和敬業能力,包括工作經驗和技巧等。因此,盲目參加各類培訓班有的時候非但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而且可能對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
誤區之三:「市場供大於求」
大學生就業難的首要原因是就業市場供大於求。 「學校擴招」成為大學教育質量下降、就業難的「罪魁禍首」。許多大學生腦海里存在著這些想法,認為人才市場存在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就像一塊上好的奶油蛋糕,發達城市和地區就像蛋糕上的花,誰都想吃那朵花.很多大學生找工作,不看自己的實力和需求,盲目地往人才濟濟的好單位跑.結果沒有應聘上.造成有的市場人才嚴重飽和,而有的市場急需人才.其實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仍然十分強烈,很多企業喊「渴」。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人才素質偏低、人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急需大批大學生人才加盟.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很多畢業生的願望和社會需求呈錯位狀態。一方面,很多中小型企事業單位,很多基層第一線單位,有很多崗位應該由大學畢業生來充實,但大學生期望值過高,不願意去;另一方面,一些畢業生的素質、能力跟社會的要求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有些單位想找到理想的畢業生,事實上也很困難。
應該肯定地講,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絕不是供大於求,而是「供求兩旺」.應該承認,如果畢業生願意根據社會需要擇業,大學生就業狀況就不會是現在我們所感到的這樣難.我想,除了身體條件不行外,每個畢業生事實上都應該能找到自己的崗位,這才是最符合大學生就業市場客觀實際的。在我們到了東莞的第三天,大雁電子有限公司的凡總就給我們分析了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他說:「許多大學生小公司不去、沒有底薪需要靠業績提成的工作不做;自己創業吧,所需要的企業家精神在中國學生身上又是一種罕見的品質,私營企業被很多人鄙夷;國營企業又失去了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吸收力;外企——許多人雖然嚮往外企但自身卻沒有獲得外企所需要的那種素質和文化,因此也是欲進無門.」
凡總還說:「對於每一位求職者來說,他們都希望自己能找到一個能發揮自己特長、待遇又很高的工作。然而在實際擇業的過程中,這樣兩全其美的好事確實很難如願。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學生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從學校走入社會後,要重新洗腦,一切從基層做起.」凡總還說:「現在大學生擇業還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大學生在擇業時挑肥揀瘦,這山望著那山高。到頭來卻兩手空空,一事無成。因此,求職者在擇業前,應把自己的專業特長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實際結合起來,對照衡量後再去擇業。」
二. 深刻全面剖析大學生跳槽的原因:
1.大學生為什麼要跳槽
在大學生沒有擺正心態之前,在沒有獲得太多的證書之前,在堅持認為就業難的情況下,卻仍然頻頻跳槽或正在為跳槽做准備.這又是為什麼呢?導致員工跳槽的原因有哪些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跳槽者的動機很簡單,不外乎是為了奔向更好的職位、待遇,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或專業不對口等原因而另投新主。具體比例如左圖:這些都是跳槽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對薪資不滿意」和「發展空間不夠」,這是歷年來一直存在的問題。而在這次調查中,發現東莞的企業最看中的是就職者有沒有工作經驗。一方面,企業用工大都要求大學畢業生有工作經驗(至少要有實習經歷)。而另一方面,企業又不給大學畢業生提供實習的機會。 「沒有工作經驗是就業的最大障礙。」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為增加工作經驗,不惜拋棄在學校的學習時間,來保證校外打工實踐。學生一族成了假期廉價勞動力。許多企業在招聘時都特別強調工作經驗,學生被拒之門外。大學生剛畢業哪來工作經驗?誰又能為在校學生提供積累工作經驗的機會?顯然這是一個矛盾。於是大學生便利用假期到企業打工甚至免費實習,以積累工作經驗,有的還耽誤了學習的時間。
然而這里有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很多大學生把工作經驗當成了工作經歷。認為多進幾家企業多做幾份工作,那麼再找工作時就可以說曾經在哪些公司任過職,希望給企業的感覺就是你工作經驗很豐富。殊不知企業不需要這樣頻頻跳槽的人才,因為你有的只是工作經歷而非工作經驗,因為你頻頻跳槽學到的只是表面的不實用的東西。這就像挖井一樣,挖一會換一個地方,永遠也挖不到水。頻繁盲目的跳槽對自己和企業的發展都沒有什麼幫助。
有些用人單位設限制條件完全是為了減少招聘的工作量,節約成本,要求英語六級、要求有工作經驗,甚至要求有駕照。也許這些在實際工作中根本就用不著。單位的目的很簡單:遞簡歷的人太多,通過提高限制條件,直接擠掉一部分人,減少工作量。就是這樣對整個社會來說就減少了不必要的浪費。就算很多工作,很多普通人都是可以勝任的。而且不一定比有經驗的人或是大學生幹得差,但招聘單位怎麼能夠知道某個人干某工作將會非常出色,不試是不知道的。但顯然招聘單位不能讓每個人都去乾乾試試。沒有更好的辦法來鑒別人才,那麼通過學歷、地域、工作經驗等等歧視性的限制條件的設置來篩選就能有效地降低單位的選擇成本。就這一部分事實而言,招聘單位選出人就是目的。這對社會的整體利益是有益的。
2.跳槽的弊端
不可能說跳槽的原因都是個人因素引起的,企業因素和社會因素也佔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只能是個人因素去適應社會的需求,再就業前先慎重擇業,通過網路瀏覽一下對方公司的網站,大致了解一下對方公司的一些信息。同時再熟悉一次自己應聘的職位及對這個職位的要求。對於大學生來說,過多的跳槽,不僅會浪費了自己積累起來的人脈和資源,而且會使用人單位因為害怕而選擇了不使用。頻繁跳槽使得大學生在用人單位眼裡的形象變差,甚至波及以後大學生的求職。所以,好不容易有了工作的大學生,應當慎重地使用跳槽這個動作。
員工的流動,對企業來講既有積極影響也有不利影響。雖然老員工跳槽後,新員工加入,新鮮血液給企業帶來新的活力;但導致的消極影響卻是顯然易見的,尤其是管理人員的流動弊大於利。主要表現在:員工心理不穩,對企業信心不足,破壞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服務質量下降,生產效率低;客源流失,商業機密泄露;替換與培訓成本加大等。
3.選擇怎樣的企業可以降低跳槽
在發展好的企業,企業會盡量挽留自己的員工,減少員工的流動。比如;廣東東莞的品翔塑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品翔)的宗旨是:選才、用才、育才和留才。人才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是企業的最大價值所在,有的企業能在進程上突飛猛進,常盛不衰。就是他的人事階梯建設完善,有充足的後備人才庫。並且此公司有完善的薪資制度、福利待遇、發展空間等。以精神激勵和經濟激勵相結合,實行制度管理和感情管理相配套,讓員工有強烈的歸屬感。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不妨可以考慮一下這樣的企業。
三.個人看法和建議:
本次的社會實踐,通過對企業領導和人才市場求職者面對面的交流,感受頗多。我認為要降低跳槽率,讓更多的大學生找到更合適的工作,除了自身要努力外,學校也可以針對性的給予我們一些幫助,如:
1.提高大學生的工作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學校和一些企業達成一定的協議,同學們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單位進行學習和實踐。在鍛煉自己的同時,還可以勤工儉學。
2.多開設一些心理輔導課程:
現在的大學生普遍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學校領導可以根據同學們反映的情況和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一些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同學們樹立良好的心態、正確的道德觀和自信心。
3.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
很多人和書都強調大學生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那麼,什麼是定位,應該怎樣定位呢?教育的本質,在於觀念的更新。有了正確的理念,專業其實只是一個技術問題。反之,如果在指導思想上出現了錯誤,譬如讓一個天生五音不全的人去追求成為音樂家,那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成功的。當然這個例子有點絕對,事實上許多人學習的時候渾然不覺,等到發現錯誤的時候,為時已晚。所以有必要在高校中真正地開展針對學生的職業人生規劃設計的課程。幫助學生們選擇適合自己的事業,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為一個人只是社會的一個個體,是有局限性的。只有找准了適合自己的事業和位置,才能有所成就。
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奮起改變自己的命運。君不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即使是在大學生就業難的說法甚囂塵上的今天,有多少優秀的青年,拋棄了昨日的煩惱,把握了明日的先機,找到了自己一生發展的通道,獲得了自己全力搏擊的位置。
在品翔我們聽到了「一個蝸牛」的故事。有一天小蝸牛看見蝴蝶在天上飛來飛去,很羨慕,就問媽媽:「媽媽,蝴蝶沒有背著重重的殼,為什麼可以飛呀?」媽媽說;「因為他們有藍天保護啊。」又有一次,小蝸牛又看見蚯蚓在地裡面隨心所欲的鑽來鑽去,有問媽媽:「媽媽,蚯蚓也不用背著重重的殼,卻可以在地裡面鑽來鑽去,為什麼呀?」媽媽說:「因為他們有地的保護呀。小蝸牛啊,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我們自己!」是的,我們不靠天,不靠地,我們靠我們自己!
㈡ 每天做金融貸款工作是種怎樣的體驗
猶如每天在戰場一般,真的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啊,爭分奪秒,步步為營。
㈢ 我八年信貸員經歷,想跳槽,能給些建議嗎
跳槽,是現代職場中常見的現象,近年信貸人員跳槽在銀行業較普遍。如果現在考慮跳槽,應注意如下幾點:
一、要下苦功,掌握信貸基本功,成為業內真實的信貸人才。信貸人員必須具備的素養包括:金融、財務、法律及行業專業知識等,這是吃飯的本錢,有了真才實學,可走遍天下;要積蓄學歷、職稱、資歷等,履歷對於跳糟很有用。
二、要用心,廣交朋友,積累必要的信貸資源。跳槽的目的無非是高職和高薪,信貸資源就是跳糟的資本,高薪需要存貸款客戶資源,高職需要廣博的人脈關系,有高人、貴人相助,諸事順利。
三、要選時機,在對的時間選擇對的銀行和職位。經濟下行期,穩增長、控風險、調結構、補短板、增效益是銀行業轉型的要點,以前跳糟是進門吃三年,再找下家吃三年,現在不一定可行,要知道自身的優勢、劣勢所在,知道自己要什麼,擇機而動,決不能輕舉妄動,出了門就你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將可能永遠在路上。
㈣ 我從一個金融單位跳槽出來,現在自己干,有個之前的同事自己開個個金融公司,想要我過去幫忙,我沒時間,
所以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