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構建金融穩定,金融發展和公平交易的三元
當前金融亂象頻生,局部金融風險頻發,金融監管風暴頻繁,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牽動著各方神經。面對如此錯綜復雜的形勢,加快金融業改革已迫在眉睫。回顧過往,拋開部門本位主義,加強頂層設計,才能切實推進國家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縱觀當前金融業的矛盾與問題,建議從以下四大問題入手,全面規劃和設計金融體系和監管制度。
金融監管目標問題
近現代金融發展史,也是一部金融危機史,每一次危機,都使政府對金融監管的目標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監管基本上是雙目標:金融穩定與金融發展。金融穩定是國際慣例和共識,金融發展則是我國作為後發展國家特殊的國情需要。圍繞著雙目標,各金融監管機構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特別是維護金融穩定,不管是在立法立規上,還是機構設置上都予以了重點鋪陳。
然而,近年來,隨著居民財富的積累,銀行、證券和保險業機構紛紛下大氣力挺進到針對個人財富管理的爭奪中,以股票、債券、基金、私募股權等基礎金融產品為標的,加上互聯網金融助力,個人面對強勢的金融機構和復雜的金融產品,往往淪為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違規理財的受害者,並引發局部金融風險。目前中國人均GDP已接近8000美元,預計到2020年突破1萬美元,家庭和個人將有更大比例的財富從存款和房地產轉向復雜多樣的金融產品,對消費者的金融保護將越發突顯。
借鑒國際經驗,著眼於金融業發展趨勢,應將維護個人與金融機構間的公平交易、防範金融欺詐,作為金融監管目標的第三極,構建穩定、發展和公平交易的三元目標,唯此才能在金融立法、金融機構設置和金融市場秩序維護上,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體制和制度安排。
金融監管體制問題
2015年春夏之交的A股市場暴跌,將中國分業監管的痛點進行了全方位曝光,「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式的監管,既不能總攬金融市場的全貌,也不能適應洶涌擴張的混業經營現實。綜合而言,當前以機構主體為監管邊界的分業體制有以下弊端:
一是監整套利。以近些年急劇膨脹的資產管理業務為例,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針對實質相同或一致的業務,在合格投資者人數、投資門檻、募集方式、風險資本、投資范圍等方面,標准不一,約束不同,導致市場參與者廣泛借道監管偏松的機構或設計多層嵌套的產品實現跨部門、跨市場、跨機構套利。
二是監管真空。近年來,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資產證券化和私人財富管理四大新生事物強勢挺進中國金融業,四大新金融、新業態都橫跨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面對如此混業態勢,銀、證、保三會心態復雜,想管又怕管不好,最後的集體選擇是紮好自己邊界籬笆,而不管交叉空白地帶。由於監管空白,導致新金融野蠻生長,局部風險頻發。
三是監管盲區。現在對於2015年A股巨挫的一個共識是:場外資金利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的各自規則,打通了監管壁壘,而監管部門又都是信息孤島,沒有一個監管部門能夠全流程、全鏈條地掌握入市資金的來源與集聚動態。這種監管盲區在「一行三會」以及外匯局之間的業務接頭地帶大量存在。
四是監管逆勢。上世紀80年代以來,英、德、法、日等主要經濟體全面走向混業經營與混業監管,1999年美國柯林頓政府頒布《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全面結束對混業經營的限制。而當主要經濟大國從分業轉向混業時,我國卻於1992年、1998年和2003年相繼成立證監會、保監會和銀監會。隨著金融深化,分業經營與分業監管已不合時宜。
五是割裂市場。建設統一大市場一直是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目標和方向。然而,分業監管體制把分機構監管自動延伸為分市場監管,規則競爭、審批競爭,但又不互聯互通。
針對分業監管的不足,國內各界進行了廣泛討論。對此,筆者建議在體制改革設計上明確遵循以下三個原則:一是權力制衡原則,不允許任何一家監管機構權力過大;二是混業監管原則,混業經營是大勢所趨,監管體制需要順應發展趨勢;三是金融生產者和金融消費者雙保護原則,保護金融生產者穩定經營,保護金融消費者公平參與交易。
依據上述原則,在充分考慮中國國情和借鑒次貸危機後各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後,可供選擇的改革方案如下:
一是充實央行兩項職能,即宏觀審慎管理職能、金融信息統計職能。為此,在央行內部增設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局,專司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識別、分析、監測與應對預案,制定逆周期資本、行業資本等宏觀審慎監管工具指標等;充實金融信息統計職能,明確所有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都有向央行報送金融信息的義務,明確央行統一制定金融行業的統計標准,明確央行是國家金融信息的統計歸口部門。
二是合並「三會」為「二會」,即調整合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成立中國金融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金融消費者保護委員會。金融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范圍涵蓋所有金融機構和所有場內外、本外幣金融市場。可按五大板塊設置業務司局,即系統重要性金控集團監管板塊、銀行業監管板塊、證券業板塊、保險業板塊、金融市場板塊。金融業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監管范圍涵蓋所有與消費者發生的金融業務,包括存貸款、銀行卡、支付、理財等,都同時接受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的功能性監管。將現行「一行三會」內部的消費者保護局、銀監會打擊非法集資局等並入,從保護金融消費者公平交易、財產安全、自主選擇、受教知情等權益出發,分清職責,並將信用評級機構和個人財富管理規劃咨詢服務納入監管范圍,成立金融消費者協會和財富管理行業協會。
金融法律問題
金融法律是金融制度的載體和保證。金融制度先進與否與金融立法密切相關,所謂國家金融治理體系的現代化實質是金融法律的現代化。目前我國金融法律主要存在四大問題:
一是法律線條粗獷。即使將國務院制定的法規計入,我國金融法律法規與美、日、德等金融發達國家相比,仍十分有限,至今期貨、外匯、金融衍生品等基礎性法律我國尚未制定。
二是法律法規內容不細致,實踐操作性不強。很多法律法規變成了監管部門的基本法,再由各部門制定規范性文件,法律法規才能落地。
三是立法過多體現監管部門的意志。由於金融業的復雜性和專業性,立法部門在權力邊界、法條表述粗細等方面常常擺脫不了監管部門的影響,甚至淪為權力法律化的工具。
四是法律更新遲緩。由於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快等原因,法律法規常常顯著滯後於金融發展現實,其結果要麼是抑制金融創新與發展,要麼是市場參與者不斷試探或挑戰法律與監管的底線。
解決金融法律問題需要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予以統籌考慮,包括立法機構人才的職業化、專業化等。當前為規范混業經營,亟待優先解決《證券法》和《信託法》的修訂與完善。
目前《證券法》修改在即,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強投資者保護等都為修法之必要,但更為迫切的是擴展「證券」的定義。近年來所謂的混業經營,除了金融機構跨部門持牌、跨行業經營外,更重要的是跨市場投融資,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公募基金子公司、私募基金、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圍繞理財業務,突入對方市場,開展全面競爭。業務類似,但依據的監管規則卻不同,導致監管套利盛行。
2017年我國《證券法》的修訂正在加快進行中,建議為混業經營、混業監管奠定法理基礎,至少將各類資產管理集合資金計劃列入「證券」定義。
《信託法》是另一部管理混業經營的基本大法,特別是在大陸法系國家。2001年10月我國《信託法》正式實施。目前《信託法》在內容和實踐上面臨幾大問題:一是將《信託法》狹義地局限為信託公司法,二是束之高閣,法院判例少,證監會、保監會怕引入《信託法》而踩了銀監會的「腳」,選擇視而不見,三是內容不適應金融業發展變化。
從國外經驗看,《信託法》規范的是財富管理制度,而不是一類公司業務,更沒有信託公司這種類型金融機構,各國通過《信託法》將「受人之託,代人理財」各方當事人的權責利進行了法律規范,尤其是對信託財產的隔離、受託人的義務進行了細致明確。當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亂象叢生,根本原因是《信託法》虛弱、虛置。
因此,建議盡快啟動《信託法》修改,將目前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管理的各類資產管理業務全部納入《信託法》的規范之下。著重完善信託登記制度、信託稅收制度、委託人忠義制度、公益信託制度等。
國有金融問題
目前,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無論是規模佔比,還是影響力,國有經濟在金融業中的統領地位都是第一的,而在金融業中,銀行業的國有經濟成分尤為突出,總資產佔比超過60%。
國有經濟占據金融業主導地位有利於宏觀調控,有利於維護金融穩定,有利於化解局部金融風險,有利於配合國家重大經濟戰略部署。然而,在獲得上述優勢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問題,集中可歸結為低效率。由於國有經濟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上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導致其在資金投向上偏好國有經濟、在經營風格上過於強調穩健,在考核機制上缺乏長效激勵,其結果是銀行將大量低成本資金投向低效的國有企業、地方政府融資平台。
這些年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體現在民營企業,資產管理市場上混亂的通道業務和嵌套業務,其根源也是民營企業通過正規渠道難以獲得低成本資金。
過去的改革實踐證明政企分開、政資分開並不能解決國企效率低下問題,說到底,國企本質上是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國有大銀行之所以能從十幾年前「技術上破產」的境地走向今天的世界性金融巨頭,成功的秘訣是:政府剝離不良資產+政府注資+政府傾斜上市融資+政府長期高利差保護,政府的扶持發揮了主要作用,市場化能力有限。為此,建議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和推動國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銀行業國有經濟改革需要加快步伐。
一是將幾家國有大銀行逐漸改造成國有資本佔主導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漸進、有序地將中投公司或匯金公司的注資通過市場化機制和手段置換為民營資本,國有資本佔比降至50%以下、控股權以上的第一大股東。
二是將中、農、工、建、交、郵儲六大銀行之外的國有股份制銀行改造成以民營資本為主、國有資本為輔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資本僅是重要大股東,不具有控股地位,更多表現為戰略性財務持有者。
三是加快民間資本開設中小銀行的審核步伐。中小銀行的市場定位是吸收本地存款、向本地發放貸款,類似於美國的社區銀行。政府對民間資本開設中小銀行的政策要透明、簡潔、便利化,門檻要求應僅限於:按照相對規范的股份制建立,產權清晰;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參加存款保險體系;市場定位明確。只要發起成立的企業符合上述要求,就應盡快批准從事銀行業。
四是深化國有大銀行企業制度改革。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推行更加市場化的管理層選拔方式,銀行董事會主席和銀行行長均應由董事會選聘產生。建立良性的管理層激勵,確保高級管理人員以股東利益為主要目標。在市場化選人用人的前提下,高管薪酬應完全市場化。
(作者系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客座教授)
『貳』 金融機構對貸款分類的劃分是怎樣的
金融機構對貸款分類的劃分是怎樣的?金融機構一般會把借款者分為兩大類:企事業單位貸款和自然人其他貸款。並通過分析判斷貸款人及時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確定機構自身將會承擔損失的風險程度,將貸款分為五類。這五級分類具體是怎麼劃分的呢?
金融機構對貸款分類的劃分:
一、正常貸款
貸款人能夠正常履行合同,有一定的經濟能力確保及時還本付息,且不存在還款拖欠、逾期等不良記錄。銀行對此類貸款人按時足額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信譽有足夠的信心。此類貸款人給放款金融機構帶來損失的概率很小,基本為零。
二、關注貸款
貸款人當前有足夠經濟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是卻存在可能對及時償還貸款不利的因素。這些因素若繼續持續,將會影響到貸款人償還貸款的能力。此類貸款人給放款金融機構帶來貸款損失率一般不超過5%。
三、次級貸款
貸款人還款經濟能力出現明顯問題,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已經無法正常及時償還貸款本息,需要通過處分資產或對外融資乃至執行抵押擔保來還款付息。此類貸款人給放款金融機構帶來的貸款損失率一般在30%-50%。
四、可疑貸款
貸款人執行抵押或擔保後還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只是因為存在貸款人重組、兼並、合並、抵押物處理和未決訴訟等待定因素,損失金額的多少還不能確定,此類貸款人給放款金融機構帶來的貸款損失率一般在50%-75%之間。
五、損失貸款
貸款人無論如何採取措施都不能夠償還本息,或者雖然能收回極少部分,但價值很低。從放款機構來說,再將其作為資產保留在賬目上也沒意義了。此類貸款人給放款金融機構帶來的貸款損失率在75%-100%。
金融機構根據貸款質量進行分類,可以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增加利潤,保持金融穩定,而我們對這些金融知識的了解能夠更好的掌握市場動態,一旦有相關需求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叄』 貸款程序有哪些步驟
第一步:建立信貸關系
要申請銀行貸款,首先要申請建立信貸關系時企業須提交《建立信貸關系申請書》一式兩份。銀行在接到企業提交的申請書後,要指派信貸員進行調查。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
①企業經營的合法性。企業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必需的有關條件。對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應檢查營業執照批準的營業范圍與實際經營范圍是否相符。
②企業經營的獨立性。企業是否實行獨立經濟核算,單獨計算盈虧,有獨立的財務計劃、會計報表。
③企業及其生產的主要產品是否屬於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序列。
④企業經營的效益性。企業會計決算是否准確,符合有關規定;財務成果的現狀及趨勢。
⑤企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企業流動資金、固定資金是否分口管理;流動資金佔用水平及結構是否合理,有無被擠占、挪用。
⑥新建擴建企業。擴大能力部分所需流動資金30%是否已籌足。如暫時不足,是否已制定在短期內補足的計劃。
信貸員對上述情況調查了解後,要寫出書面報告,並簽署是否建立信貸關系的意見,提交科(股)長、行長(主任)逐級審查批准。經行長(主任)同意與企業建立信貸關系後,銀企雙方應簽訂《建立信貸關系契約》。
第二步:提出貸款申請
已建立信貸關系的企業,可根據其生產經營過程中合理的流動資金所需來申請銀行貸款。〔以工業生產企業為例〕申請貸款時必須提交《工業生產企業流動資金借款申請書》。
銀行依據國家產業政策、信貸政策及有關制度,並結合上級行批準的信貸規模計劃和信貸資金來源對企業借款申請進行認真審查。
第三步:貸款審查
貸款審查的主要內容有:
① 貸款的直接用途。符合工業企業流動資金貸款支持范圍的直接用途有:
<1>合理進貨支付貨款;
<2>承付應付票據;
<3>經銀行批準的預付貨款;
<4>各專項貸款按規定的用途使用;
<5>其他符合規定的用途。
②企業經營狀況。主要包括物資購、耗、存及產品供、產、銷狀況,流動資金佔用水平及結構狀況;信譽狀況;經濟效益狀況等。
③企業挖潛計劃、流動資金周轉加速計劃、流動資金補充計劃的執行情況。
④企業發展前景。主要指企業所屬行業的發展前景,企業發展方向,上要產品結構、壽命周期和新產品開發能力,主要領導人實際工作能力,經營決策水平及開拓、創新能力。
⑤企業負債能力。主要指企業自有流動資金實有額及流動資產負債狀況,一般可用自有流動資金佔全部流動資金比例和企業流動資產負債率兩項指標分析。
第四步:簽定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是貸款人將一定數量的貨幣交付給借款人按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人到期還本付息的協議,是一種經濟合同。借款合同有自己的特徵,合同標的是貨幣,貸款方一般是國家銀行或其它金融組織,貸款利息由國家規定,當事人不能隨意商定。
當事人雙方依法就借款合同的主要條款經過協商,達成協議。由借款方提出申請,經貸款方審查認可後,即可簽定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應具備下列條款:
借款種類;借款用途;借款金額;借款利率;借款期限;還款資金來源及還款方式;保證條款;違約責任;當事人雙方商定的其它條款。
借款合同必須由當事人雙方的代表或憑法定代表授權證明的經辦人簽章,並加蓋公章。
第五步:發放銀行貸款
企業申請貸款經審查批准後,應由銀企雙方根據貸款種類簽定相關種類的借款合同。簽定合同時應注意項目填寫准確,文字清楚工整,不能塗改;借、貸、保三方公章及法人代表簽章齊全無誤。借款方立借據。
借款借據是書面借款憑證,可與借款合同同時簽定,也可在合同規定的額度和有效時間內,一次或分次訂立。銀行經辦人員應認真審查核對借款申請書的各項內容是否無誤,是否與借款合同相符。
借款申請書審查無誤後,填制放款放出通知單,由信貨員,科(股)長」兩簽」或行長(主任)」三簽」 送銀行會計部門辦理貸款撥入借款方帳戶的手續。借款申請書及放款放出通知單經會計部門入帳後,最後一聯返回信貸部門作為登記貸款台帳憑證。
(3)金融貸款的構建擴展閱讀:
貸款注意事項
1、向銀行提供資料要真實,提供本人住址、聯系方式要准確,變更時要及時通知銀行;
2、貸款用途要合法合規,交易背景要真實;
3、根據自己的還款能力和未來收入預期,選擇適合自己的還款方式;
4、申請貸款額度要量力而行,通常月還款額不宜超過家庭總收入的50%;
5、認真閱讀合同條款,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
6、要按時還款,避免產生不良信用記錄;
7、不要遺失借款合同和借據,對於抵押類貸款,還清貸款後不要忘記撤銷抵押登記;
8、提前還款必須要提前一個月與銀行溝通才可以辦理。
9、外地人辦理商業貸款一般銀行要求借款人在本地有穩定的收入外,還要到戶口所在地開據戶籍證明(有的銀行還要求辦公證);而房屋置業擔保公司對外地人的要求要在本地有收入外再辦理個暫住證即可。
小微企業貸款的政策
(一)對金融機構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的,利率水平不高於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150%(含本數)的單筆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高於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150%的單筆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納增值稅。
(二)對金融機構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放單筆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中,不高於該筆貸款按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150%(含本數)計算的利息收入部分,免徵增值稅;超過部分按照現行政策規定繳納增值稅。
金融機構可按會計年度在以上兩種方法之間選定其一作為該年的免稅適用方法,一經選定,該會計年度內不得變更。
金融機構,是指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已通過監管部門上一年度「兩增兩控」考核的機構(2018年通過考核的機構名單以2018年上半年實現「兩增兩控」目標為准),以及經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批准成立的開發銀行及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
「兩增兩控」是指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平,
合理控制小微企業貸款資產質量水平和貸款綜合成本(包括利率和貸款相關的銀行服務收費)水平。金融機構完成「兩增兩控」情況,以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考核結果為准。
小型企業、微型企業,是指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准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的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其中,資產總額和從業人員指標均以貸款發放時的實際狀態確定;營業收入指標以貸款發放前12個自然月的累計數確定,不滿12個自然月的,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營業收入(年)=企業實際存續期間營業收入/企業實際存續月數×12
小額貸款,是指單戶授信小於1000萬元(含本數)的小型企業、微型企業或個體工商戶貸款;沒有授信額度的,是指單戶貸款合同金額且貸款余額在1000萬元(含本數)以下的貸款。
金融機構應將相關免稅證明材料留存備查,單獨核算符合免稅條件的小額貸款利息收入,按現行規定向主管稅務機構辦理納稅申報;未單獨核算的,不得免徵增值稅。
金融機構應依法依規享受增值稅優惠政策,一經發現存在虛報或造假騙取本項稅收優惠情形的,停止享受本通知有關增值稅優惠政策。
金融機構應持續跟蹤貸款投向,確保貸款資金真正流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貸款的實際使用主體與申請主體一致。
銀保監會按年組織開展免稅政策執行情況督察,並將督察結果及時通報財稅主管部門。鼓勵金融機構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減少抵押擔保的中間環節,切實有效降低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各地稅務部門要加強免稅政策執行情況後續管理,對金融機構開展小微金融免稅政策專項檢查,發現問題的,按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處理,並將有關情況逐級上報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
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要組織開展免稅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
金融機構向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單戶授信小於100萬元(含本數),或者沒有授信額度,單戶貸款合同金額且貸款余額在100萬元(含本數)以下的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
『肆』 關於 金融 貸款 的問題
其實做這個你注要要搞懂幾種流程,具體的業務發展還是要自己努力的,因為這種工作在最初時也很累的,要恆心,信心。
1.貸款流程,你幫別人貸款,是以擔保公司的貸,還是直接幫銀行跑業務。你要弄懂申請的流程。
2.評估的方式
,你要了解不管是任何資產都有價值的,但這個價值是如何評估的,又有什麼方式可以提高這個評估價值。
3.風險承諾,人家叫你貸款,一開始都不願意給錢,有些人等你事辦得差不多了,又不辦了,我以前很多朋友碰到過這種,最後還虧幾餐飯錢,但你一開始就收錢也麻煩,萬一辦不成,而且人家也不一定願意。
4.資產抵押的方式,這個要注意,你有些建議人家用這個哪個抵押,萬一還不起,最後找你報仇,這種事時有發生。
這個叫融資公司,你在銀行有熟人就好搞。要能貸到款,最後是客源,中介很多,車行的也多。
『伍』 企業如何建立信貸關系,企業遵守信貸的程序
建立信貸關系,它是取得貸款的前提條件.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金融機構,向有信貸關系的企業發放貸款首先是建立信貸關系,這是必須遵守的原則.在我國,企業與銀行建立信貸關系:
(一)要求企業向金融機構,如向銀行提出書面申請;
(二)由銀行受理審查;
(三)由銀行做出信貸與否的決策.企業向銀行提交的書面申請中,應具備經營的合渚性、經營的獨立性、經營的效益狀況、資金使用的合理性等內容,並附有有關文件、資料、如果是新建與擴建的企業,還應附有批準的文件、資料等。
一般工交企業應送交銀行工交信貸部門;商業企業應送交銀行商業信貸部門;農村企業應送交銀行有關農業信貸部門;申請建立外匯貸款的三資企業以及國內從事進出口業務的企業,申請書應交銀行國際信貸業務部門;如申請基本建設貸款、技術改造貸款,申請書應交銀行辦理固定資產貸款的業務部門;申請書經銀行調查了解同意後,即可同企業簽定《建立貸款關系契約》該契約中的各項條款銀行與企業雙方須共同遵守。
企業遵守信貸的程序
銀行與企業雙方建立信貸關系後,企業即可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需要,向銀行申請所需的貸款。按照借款的種類分別填報申請書,申請書要按銀行規定,提前向開戶銀行提出,銀行根據信貸規模計劃和信貸資金的狀況,經審查後決定貸款與否,貸款時間、利息水平等。銀行信貸應嚴格遵循信貸政策和國家有關規定。當企業申請銀行承兌匯票時,企業應向銀行提交《銀行承兌申請審批書》,取得銀行的同意後,企業與銀行簽訂《承兌協議》,並開具銀行承兌匯票,連同購銷合同、發票、運輸單證一並交開戶銀行,持有銀行承兌匯票的企業作為收款人,在承兌期內需要資金時可持銀行承兌匯票向其開戶銀行申請貼現。
企業向銀行貸款時還應向銀行提供貸款的直接用途,企業資產負債的近期狀況,其目的是為了盡快取得銀行的貸款。銀行信貸部門收到企業的借款申請書後,會派信貸員深入企業進行調查,企業應積極配合信貸員的調查,以取得銀行貸款。
『陸』 如何構建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在管理信貸業務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原則將風險意識落實到信貸業務的每一個環節中去;在拓展信貸業務過程中更要貫穿風險調整收益的思想正確處理業務發展與風險控制的關系建立科學的信貸風險管理機制
一、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
市場經濟環境下商業銀行業是一個經營風險、批發信用的行業其風險遠大於其他服務行業一家商業銀行因經營不善形成的風險所造成的社會問題更是遠遠大於任何一個企業沒有風險就沒有收益商業銀行的經營就是在風險與收益之間作出決策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商業銀行在追求高回報、高效益、高速發展中往往隱藏著巨大風險一方面風險具有隱蔽性現在沒有風險並不意味著將來沒有風險;另一方面風險又具有遷徙性、流動性風險遷徙的「禍水」往往從管理水平較高的銀行轉移到管理水平較低的銀行
作為企業商業銀行的經營充滿著風險和變數受各種因素、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商業銀行發展信貸業務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風險在中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益業務是信貸業務為了競爭和追求高額回報商業銀行在高速發展信貸業務的過程中產生了大量不良資產這是商業銀行經營中面臨的最大風險近幾年中國啟動了商業銀行股份化改制一手注資一手剝離不良資產使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下降但這並非源於體制上的根本改善貸款基數的迅速擴張以及貸款的長期化趨勢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銀行監管的相對缺失也局部放大了金融風險
二、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原因剖析
中國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雖然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不良資產率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仍然對中國商業銀行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銀行機構管理信貸風險的能力仍然薄弱銀行信貸業務仍然存在著嚴重的操作風險
1.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是銀行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主要成因由於地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歷史上商業銀行按行政區劃設置帶來的地域性政府管理政府色彩濃厚導致一些信貸業務內控程序在商業銀行不同區域或不同層級呈現出非標准化特徵缺乏統一規范的衡量標准行政化、人為因素過多增大了信貸風險隱患
2.監督不力、責任認定不到位是信貸操作風險嚴重的另一個原因為加大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力度商業銀行內部及外部監管機構組織了大量現場檢查但這種檢查多是自上而下運動式的、就事論事式的專項檢查而非內在性的和制度化的檢查由於這種檢查不能從體制上查找原因並加以整改缺乏持續跟進的責任認定、追究機制諸多問題屢查屢犯的現象難以從根本上消除
3.關鍵崗位制約制度執行乏力是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產生的又一個重要原因盡管商業銀行的制度中對一些關鍵崗位有明確界定但這些制度執行起來並不順暢在許多情況下這些制度的執行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和借口而大打折扣從目前看認真分析每一筆不良貸款主要有貸款前調查風險、合同簽訂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抵押擔保風險、貸款使用中的風險、清收中的法律障礙、受償中的風險、處置風險等等從考核、發放、管理整個過程梳理分析半數以上是由道德因素造成的雖然形成的風險不同但原因相似就是貸前調查不徹底貸中審查不嚴格、貸後跟蹤不深入甚至存在尋租行為或者因為個人的私利而放縱風險真正由於不可抗力造成風險還是很少其原因還是沒有從信貸管理體制上貸款審批上建立個人負責制基礎上的集體決策制實際上是無人負責制以前在我們的銀行中都是一把手說了算這使得一把手蘊涵了非常大的道德風險貸款的決策至一家銀行的興衰成敗都維系在一個人的道德和智慧上
4.商業銀行信貸業務風險防範權責不對稱導致風險控制滯後一方面商業銀行信息不對稱依然嚴重銀行間將借款人往往利用這種信息溝通不暢在多家銀行獲得遠遠超過其自身承債能力的授信導致各家銀行競相通過放鬆擔保條件等手段進行競爭既不利於信貸市場競爭環境又增加了銀行經營風險處置方面各商業銀行間缺乏互換平台和制度規范一旦借款人出現總是各自為政出現了風險不能站在共同維護金融安全的高度上僅從自身利益出發採取壓貸、置換等簡單處置措施甚至出現對外發布虛假信息騙取他行信貸資金後自己抽逃的行為最終使系統性風險加劇另一方面商業銀行內部信息依然存在不對稱的問題首先在授信過程中信息不對稱調查員只反映借款人合規性信息而對借款人所存在的風險提及較少決策者只是在調查員提供的信息上分析決策無法掌握借款人的風險信息從而在貸款發放時難以對貸款風險全面掌握、客觀評價和有效控制隨著授信業務的進一步集中這種矛盾更加突出其次公司類貸款部門、零售類貸款部門之間信息不對稱此種情況在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授信中突出存在再次目前信貸管理的風險識別與衡量體系仍以主觀型、經濟型和指標型為主銀行授信與各項財務數據特別是資本規模、銷售收入、利潤、銀行負債之間存在著強正向相關關系因此銀行數據識別不到位造成信息缺失
5.符合現代商業銀行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尚未完全確立與之相適應的自我約束、自我激勵和自我發展機制有待完善以及金融生態環境也不利於商業銀行控制操作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特別是許多商業銀行內部重視業務發展、輕視風險管理的認識傾向嚴重風險管理文化缺失也是操作風險形成的重要誘因
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管理機制
信貸業務需要商業銀行承擔風險、控制風險並在風險管理中獲得收益不斷提升控制風險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商業銀行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為此商業銀行必須建立科學高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風險控制的長效機制
1.樹立審慎經營、持續規范的發展觀念以審慎經營、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落實商業銀行的發展觀念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管宏觀環境如何變化堅持制止以犧牲信貸資產質量為代價追求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全面協調保證信貸業務發展與自身的調控能力和管理能力相適應;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保證短期發展服從長期發展的要求切實把握好發展的節奏真正做到對股東、銀行、客戶、員工負責
審慎經營的本質是要在依法合規的基礎上將資本、效益和風險綜合平衡的經營理念落實到信貸業務管理活動中實現從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的根本轉變;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緊緊圍繞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來制定實際的信貸業務發展戰略明確資產經營理念、市場定位、發展模式和發展目標並持之以恆、貫徹到底促進信貸業務保持平穩、持續、健康發展
2.徹底變革信貸管理方式努力實現從單純速度向與效益相統一轉變從粗放管理向規范集約管理轉變;樹立風險與收益相平衡風險與資本相匹配的理念堅持信貸業務高速度、高效益、高質量發展3.加快商業銀行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步伐從體制上嚴防信貸業務操作風險的產生要盡快建立規范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視會制度引進國內外戰略不斷優化組織體系建立科學的信貸決策體系和風險管理體制建立審慎的會計財務制度和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關鍵是建立權利制衡機制對審貸權利加以制約同時強化外部監督的透明
4.進一步完善風險防範體系一方面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降低支行貸款審批許可權實行支行首貸戶審批零權利;另一方面設立風險管理部、放款中心建立科學的授信業務流程同時從政策制定、指引授信、方案設計、行業授信、余額限制、項目進入與退出指引等方面加強對授信業務的管理使管理關口前移
5.對信貸業務「三查」制度細化升級將信用風險度量尺度從傳統的以擔保抵押為主轉變到以客戶現金流量分析和還貸能力的判斷、預測為主同時,全面落實風險責任追究制度,強化高管層及員工風險防範意識,逐級簽訂風險責任狀,成功的構築有效的「信貸風險防火牆」
6.運用計算機系統進行信貸綜合管理通過系統對業務的前期調查、復查符合、審查審批、貸款發放、貸後管理、業務分析、檔案管理都設定標准化的操作程序將信貸政策的制度固化到相應的計算機系統中如果違章操作系統會自動拒絕避免了人為因素
7.要努力爭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呼籲盡快完善與金融業有關的法律體系打擊債務人惡意逃債的行為保護債權人利益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誠然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控制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一系列外部條件的支持也有待改善因此在信貸管理中應樹立審慎經營、持續規范的發展觀盡快形成分工明確、責任清晰、有效制衡的內部管理架構建立科學規范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形成風險管理的長效機制實現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規范、健康、可持續發展
『柒』 金融信貸的定義
提的問題是不是不對啊?我在網上查了半天都查不到什麼是金融信貸?只有
1、什麼是信貸?
有廣狹兩義。廣義的信貸即信用,指一切以實現承諾為條件的價值運動形式。通常作狹義的理解,專指銀行的信用業務活動。包括銀行與客戶往來發生的存款業務和貸款業務。另外,現在也往往從字義上單純解釋為銀行發放的貸款。
2、什麼是銀行信貸
銀行信貸 銀行信貸是銀行將自己籌集的資金暫時借給企事業單位使用,在約定時間內收回並收取一定利息的經濟活動。 種類: 按幣種分為人民幣貸款和外匯貸款。 按用途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和固定資產貸款。
3、什麼是小額信貸
小額信貸是一種城鄉低收入階層為服務對象的小規模的金融服務方式。小額信貸旨在通過金融服務為貧困農戶或微型企業提供獲得自我就業和自我發展的機會,促進其走向自我生存和發展。它既是一種金融服務的創新,又是一種扶貧的重要方式。
4、什麼是消費信貸
消費信貸是個人和家庭用於滿足個人需求(房產抵押貸款例外)的信貸,與企業信貸相反。消費信貸是商業企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對消費者個人提供的信貸。主要用於消費者購買耐用消費品(如傢具、家電、汽車等)、房屋和各種勞務。
5、什麼是出口信貸
出口國為了支持本國產品的出口,增強國際競爭力,在政府的支持下,由本國專業銀行或商業銀行向本國出口商或外國進口商(或銀行)提供較市場利率略低的貸款,以解決買方支付進口商品資金的需要。根據貸款對象,出口信貸可以分為買方信貸和賣方信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