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放款流程 » 抵押貸款收入條件下如何實現兩岸和平發展
擴展閱讀
貸款借10萬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抵押貸款收入條件下如何實現兩岸和平發展

發布時間: 2021-10-29 08:07:13

㈠ 新形勢下如何推進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在解決台灣問題上要堅持的方針政策:
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實現兩岸統一的前提和基礎——一個中國原則
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一國兩制
在此基礎上通過以下五個方面來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
第一,大力促進兩岸人員往來。
第二,積極推動兩岸直接、雙向、全面「三通」。
第三,大力推進兩岸產業合作拓展領域、提高層次。
第四,切實推動兩岸金融合作取得實質進展。
第五,探索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

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基礎上,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發展兩岸經濟往來,通過經濟交往弱化政治,讓百姓之間緊密相連,兩岸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們共同的心願,溝通才能夠增進互信,合作才能夠達成雙贏,兩岸同胞的福祉關系於兩岸的和平發展,兩岸的協商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為大陸和台灣的共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㈡ 當前如何實現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和平發展是全人類的共同期盼,但卻永遠是一個難以完全實現的夢想,不然,世界上就不會有戰爭。就兩岸和平發展而言,大陸強調和平發展,國民黨主張和平發展,陳水扁也曾呼籲兩岸和平發展,為何無法兩岸實現和平發展?關鍵是沒有建立起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如今島內政治與兩岸關系形勢的變化,出現了兩岸和平發展的曙光,是因為兩岸尤其是國共兩黨有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共同基礎。一是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二是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三是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四是兩岸相互信任的初步建立。五是主張兩岸共同繁榮與發展。如今兩岸和平發展出現了歷史機會之窗,如何把握與建構,是一個兩岸共同需要做出戰略考慮的重大問題與需要共同努力的歷史使命。過去多次出現改變兩岸關系歷史發展的機會,但在對時局把握與形勢判斷的失誤,兩岸錯過了多次難得的歷史機會。兩岸應吸取教訓,把握歷史機遇,共創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新篇章。
建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或簽署和平協議,成為目前兩岸的共同主張與目標,但卻是一個龐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經過艱苦、長期努力才能達成的政治目標。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容與機制十分廣泛,就其重點而言,應包括如下幾點。一是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合作與經濟整合是維持和平發展的利益機制。缺乏經濟上合作的經濟利益,不會有長久的兩岸和平發展。二政治互信的建立與政治關系的改善。兩岸沒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沒有上述基礎上的政治關系的改善,無法建立兩岸和平架構。三是結束敵對狀態與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在法律層面上改變內戰延續的軍事對立狀態。其中涉及所謂大陸對台導彈部署問題與台灣對外軍事采購問題,是必須認真對待與解決的兩大難點。四是文化領域的全面交流,共同發展中華文明。五是兩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協議的簽署。
兩岸和平發展的障礙與困難。最大的障礙來自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挑戰。堅持台灣獨立的民進黨是台灣一個大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對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建構有很大牽製作用。特別是國民黨執政期間兩岸建立起來的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在島內政黨再次輪替後,面臨不承認這一機制、繼續推動「法理獨立」活動的挑戰與危險,就可能宣告兩岸和平發展框架的破產,兩岸可能會重新陷入統獨斗爭的危機之中。這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難題。其次是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的矛盾與斗爭以及台灣國際空間的安排問題。這一問題復雜,直接考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與和平架構的建立。
兩岸關系的發展與和兩岸和平框架的建立,只是解決台灣問題的過程或過度性安排,而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後目標與結果。統一(和平統一或非和平統一)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終極目標,是實現中國完全崛起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最高目標。也就是說,台灣問題不解決,兩岸沒有統一,就不會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真正復興與中國的真正崛起。
這里提出了台灣問題與兩岸關系問題是何種關系的問題?兩者有何不同?這是需要認真回答的重大政治與歷史命題。本來在台海之間,只有台灣問題,沒有兩岸關系問題(80年代末以前還不曾出現「兩岸關系」這一概念),只有台灣問題的武力與和平統一問題,不存在兩岸關系發展問題,而且台灣問題是國共之間的問題。但台灣問題發展演變到今天,卻發生了很大變化,國共之間解決台灣問題的歷史使命演變為兩岸之間的問題。
目前兩岸關系發展的基礎之上是「擱置爭議」與承認「九二共識」,並得以恢復兩會協商,甚至建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框架,但沒有解決爭議(兩岸爭議的實質是主權問題或統獨問題),沒有解決台灣問題,兩岸在和平發展過程中遲早會面臨這一無法迴避的終極性問題。
兩岸關系本身如何解讀?也是一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兩岸關系是中國大陸地區與台灣地區的關系(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關系的法律表述,意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還是「台灣與中國的關系」(民進黨的政治定位即兩岸為「一邊一國」關系),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關系(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一中各表」下的「九二共識」,實為「一中兩國」關系)?大陸的定位則是國家主體與特殊地區的關系,即台灣地區與祖國大陸的關系或台灣與大陸關系,確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可見,如何定義涉及到對一個中國的認同與兩岸事實分裂的界定等重大問題。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價值判斷。和平是兩岸關系發展的重要目標與重要價值,也是人類社會的普遍價值(人類一直在追求和平),但不是終級目標與終級價值,和平統一才是終極目標與終極價值。經濟發展與共同繁榮是兩岸關系發展的直接實際價值。同樣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也包含了更為復雜的內容,是兩岸和平共處、和平統一還是和平分裂?
重新執政後的國民黨,在台灣民主選舉政治下,不再將追求國家的統一作為政黨政治目標與施政方向,而是一切以維持執政權與選舉為核心,在這樣的考慮下,對兩岸關系政策的思維就有了與過去很大不同與變化。總體上是,「經濟開放,政治保守」;將兩岸關系發展與台灣在國際上不被孤立相聯系,甚至作為前提;將「中華民國命運」與台灣相連結,而不是將台灣命運與中國統一相連結;「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作為處理兩岸關系的基本原則,而非真正實現「兩岸雙贏」;「不統、不獨、不武」成為兩岸與政治關系發展的最高原則,迴避了台灣前途這一核心問題。
盡管如此,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系形勢出現新的重大變化。除了表面的高層互動與恢復協商談判等外,發生五個重要策略性變化:一是「九二共識」取代一個中國原則成為兩岸對話的基礎;二是中華民族取代國家統一成為新的共識;三是「擱置爭議」與「互不否定」找到兩岸關系改善的連接點;四是務實成為突破兩岸關系困難的關鍵。
在兩岸共同尊重與認同中華民族這一旗幟下,在兩岸統一之前的長期過度時期內,在兩岸關系發展與和平框架建構過程中,「反獨」、「遏獨」、「化獨」依然是一個長期艱巨的任務。

㈢ 新形勢下如何努力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要協調好大陸與台灣地區在感情、價值觀、生活方式及社會制度之間的差異;要協調好國共兩黨、海峽兩岸對「一個中國」原則在內涵認識上的差異;要協調好海峽兩岸發展的長遠目標和現實要求之間的差異;要協調好兩黨兩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簽署、實施各種協議之間的差異;要協調處理好兩岸各政黨之間、各民族之間、各社會階層之間、各宗教組織之間的關系;要協調好兩岸雙方在事務性商談中出現的各種具體認識上的差異。
擴大開放兩地經濟貿易來往,贏得兩地民心一致。

㈣ 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2000字

新形勢下如何推動兩岸和平發展2000字
建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或簽署和平協議,成為目前兩岸的共同主張與目標,但卻是一個龐大的政治工程,是需要經過艱苦、長期努力才能達成的政治目標。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內容與機制十分廣泛,就其重點而言,應包括如下幾點。一是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合作與經濟整合是維持和平發展的利益機制。缺乏經濟上合作的經濟利益,不會有長久的兩岸和平發展。二政治互信的建立與政治關系的改善。兩岸沒有基本的政治互信,沒有上述基礎上的政治關系的改善,無法建立兩岸和平架構。三是結束敵對狀態與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在法律層面上改變內戰延續的軍事對立狀態。其中涉及所謂大陸對台導彈部署問題與台灣對外軍事采購問題,是必須認真對待與解決的兩大難點。四是文化領域的全面交流,共同發展中華文明。五是兩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協議的簽署。

㈤ 《形勢與政策》如何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一、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兩岸應該本著建設性態度,積極面向未來,共同努力,創造條件,通過平等協商,逐步解決兩岸關系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和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我們期待實現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兩岸可以為此簽定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制,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我們將繼續採取積極措施,包括願意協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邁上范圍更廣、層次更高的新台階。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擴大交流,兩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擴大交流。對於任何有利於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建設性意見,我們都願意作出積極回應。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我們了解台灣同胞對參與國際活動問題的感受,重視解決與之相關的問題。兩岸在涉外事務中避免不必要的內耗,有利於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對於台灣同外國開展民間性經濟文化往來的前景,可以視需要進一步協商。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為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對彼此往來作出安排,兩岸可以就在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系展開務實探討。為有利於穩定台海局勢,減輕軍事安全顧慮,兩岸可以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

㈥ 聯系實際談談新形勢下應如何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一、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國家核心利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二、推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兩岸同胞要開展經濟大合作,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緊密聯系,實現互利雙贏。
三、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瑰麗燦爛,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財富,是維系兩岸同胞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

四、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兩岸同胞要擴大交流,兩岸各界及其代表性人士要擴大交流,加強善意溝通,增進相互了解。對於任何有利於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建設性意見,我們都願意作出積極回應。
五、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我們一貫致力於維護台灣同胞在國外的正當權益。我們駐外使領館要加強同台灣同胞的聯系,誠心誠意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六、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

㈦ 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一、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合作與經濟整合是維持和平發展的利益機制。應該促進經濟上的合作,實現長久的兩岸和平發展;

二、政治互信的建立與政治關系的改善是兩岸和平發展的有力保障。兩岸只有建立基本的政治互信,才可能實現政治關系的改善,從而建立兩岸和平架構;

三、消除敵對狀態與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在法律層面上改變歷史延續的軍事對立狀態。認真對待與解決其中涉及的大陸對台導彈部署問題與台灣對外軍事采購問題;

四、建立文化領域的全面交流,共同發展中華文明;

五、推動兩岸和平框架的建立或和平協議的簽署,堅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活動。


補充:

  • 兩岸關系是在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關系的簡稱。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

  • 1992年11月,中國兩會就解決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㈧ 如何推進兩岸經濟發展

首先,要發揮民間力量,即「重民間輕官方」。受島內政治環境的變化,兩岸直接介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的可能性降低,至多是單方面的政策調整,無法相互協商與協調,這就需要量充分發揮民間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的角色與力量。一是要發揮國共協商溝通機制,通過國民黨與大陸的良好關系,為兩岸民間經濟合作提供協助。二是通過兩岸民間經濟組織舉辦兩岸各類經濟合作論壇,創造兩岸企業合作的信息與機會。三是鼓勵兩岸企業簽署民間性經濟合作協議。
其次,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就是「重市場輕政府」。在兩岸經濟關系發展進程中,市場一直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台灣當局的大陸經貿政策開放,基本上都是在市場壓力與經濟需要之下被迫開放,是被市場逼著開放,客觀上促進了兩岸經貿關系的發展。未來兩岸經濟合作應努力發揮市場的引導、調節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當局調整政策,為兩岸經濟合作創造條件。
再次,要揮地方政府的功能與作用,即「重地方」。兩岸地方性經濟合作受政治因素影響較小,可讓地方政府走到台前,在相關規定框架下主導與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由兩岸地方政府尤其是大陸地方政府組織更多的兩岸經濟合作交流會、展銷會與座談會等,充分發揮各類經濟園區的特殊政策功能,簽署地方性經濟合作協議,促進兩岸經濟合作。
第四,要發揮法治的作用。在兩岸經濟合作過程中,不論是企業,還是地方政府,或民間組織,要適應新時代,適應「以法治國」或「以法治理」的時代精神,遵守海峽兩岸的有關法規,嚴格依法辦事,可以避免過去人為項目或政策承諾,避免產生嚴重的經濟合作後遺症,可以保證兩岸經濟合作的良好秩序,減少糾紛與矛盾。當兩岸經濟合作糾紛發生時,盡可能通過行政訴訟或仲裁等法律手段解決。
第五,要發揮台商的作用。台商對兩岸經濟發展、兩岸經濟政策、市場、營商環境與商機最了解,是促進兩岸經濟合作的重要橋梁。同時,台商在海峽兩岸有廣泛的人脈關系、商業關系,而且有強大的組織團隊力量,可以在兩岸關系陷入僵局情況下發揮重要的協調、促進作用。
第六,要發揮兩岸經濟合作中大陸主體市場的作用。在兩岸經濟合作中,由於台灣當局的政策限制,在島內經濟合作比較困難,民進黨執政後變得更加困難,大陸企業入島投資、入股、並購等經營活動受到很大限制,日前台灣經濟主管部門又再次否決了大陸企業對台投資案。在這樣的形勢下,鼓勵兩岸企業將經濟合作的場域與重心放在大陸,開展更大范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
第七,要著手解決目前兩岸經濟合作中遇到的新困難。民進黨上台執政後,兩岸經濟往來與合作面臨考驗,已出現倒退現象,兩岸虱目魚項目告停、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出口顯著減少、赴台旅遊人數下降等。對於這些涉及台灣民眾具體利益或特定群體的問題,我們還是應該足夠重視,可通過民間機構或組織協作,給予可能的協助與解決。

㈨ 新形勢下如何努力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解決台灣問題, 發展兩岸關系,把握歷史機遇,共創兩岸和平發展,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目標。維護祖國統一、解決台灣問題的前提、原則和基礎以及最佳方式是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兩種制度把握與建構,並繼續努力推動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

1、需要我們認真地總結歷史經驗,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

回顧兩岸關系的風雨歷程,其間取得的積極成果和寶貴經驗值得我們珍惜,其間經歷的種種曲折和沖突值得我們深思。冷靜梳理兩岸關系的歷史脈絡,准確把握兩岸關系的本質屬性,深刻認識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更加自覺地探索兩岸關系的內在規律,更加堅定地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

2、需要兩岸雙方發揮政治智慧、積極面向未來。

兩岸關系在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和今後難免遇到的新問題。兩岸應做到積極抓住和切實用好機遇,冷靜務實地對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對於兩岸雙方來說,謀全局,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認真貫徹「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理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3、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需要積極探索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

通過兩岸同胞多年努力,兩岸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員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合作領域之廣泛、共同利益之擴大,都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兩岸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又站在同一個新的起點上,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廣闊的前景。兩岸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攜手合作、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從如何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為全體中華兒女謀利益出發,積極探索交流合作的新思路,不斷拓寬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並依靠兩岸同胞共同付諸實踐。

4、在新的形勢下,應更為努力地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

更為努力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合作,更為努力地推進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的交往擴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兩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進兩岸同胞的手足親情,讓中華民族精神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煥發新的光彩,世代永續傳承。

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尊重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情感、當家作主的願望,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對於一些由於對大陸缺乏了解而對發展兩岸關系存在誤解、疑慮的台灣同胞,我們都將以誠相待,歡迎他們來大陸訪問、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努力實現兩岸同胞大團結,促進兩岸關系大發展。

5、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的交流,共同致力於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

對於那些曾經對「台獨」抱有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我們熱忱歡迎他們回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

㈩ 如何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第一,需要我們認真地總結歷史經驗,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回顧兩岸關系的風雨歷程,其間取得的積極成果和寶貴經驗值得我們珍惜,其間經歷的種種曲折和沖突值得我們深思。冷靜梳理兩岸關系的歷史脈絡,准確把握兩岸關系的本質屬性,深刻認識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重要意義,更加自覺地探索兩岸關系的內在規律,更加堅定地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
第二,需要兩岸雙方發揮政治智慧、積極面向未來。兩岸關系在面臨難得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歷史遺留問題和今後難免遇到的新問題。兩岸應做到積極抓住和切實用好機遇,冷靜務實地對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古人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今天,對於兩岸雙方來說,謀全局,就是要以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為重,以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大局為重。只要真正秉持和認真貫徹「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的理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道路就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第三,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新局面,需要積極探索加強兩岸交流合作的新思路、新方式。通過兩岸同胞多年努力,兩岸交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員往來之頻繁、經濟聯系之密切、文化交流之活躍、合作領域之廣泛、共同利益之擴大,都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今天,兩岸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又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可以說,兩岸現在比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攜手合作、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從如何為兩岸同胞謀福祉、為台海地區謀和平、為全體中華兒女謀利益出發,積極探索交流合作的新思路,不斷拓寬交流合作的新領域,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設性意見,並依靠兩岸同胞共同付諸實踐。
第四,在新的形勢下,我們應更為努力地推動兩岸直接「三通」進程,更為努力地促進兩岸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合作,更為努力地推進兩岸同胞和社會各界的交往.擴大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厚植兩岸同胞的共同文化根基增進兩岸同胞的手足親情,讓中華民族精神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進程中煥發新的光彩,世代永續傳承。我們理解、信賴、關心台灣同胞,尊重台灣同胞愛鄉愛土的情感、當家作主的願望,將繼續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切實維護台灣同胞的正當權益。對於一些由於對大陸缺乏了解而對發展兩岸關系存在誤解、疑慮的台灣同胞,我們都將以誠相待,歡迎他們來大陸訪問、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努力實現兩岸同胞大團結,促進兩岸關系大發展。
第五,在新的形勢下,我們將繼續加強與台灣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的交流,共同致力於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對於那些曾經對「台獨」抱有幻想、主張過「台獨」甚至從事過「台獨」活動的人,我們熱忱歡迎他們回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