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記在哪裡是 債權投資----成本 這個科目嗎
借方相加,貸方相減原來兩個數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
結合分錄明確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注意:交易費用)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可借可貸)
(1)貸款攤余成本交易費用擴展閱讀: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B. CPA 貸款的攤余成本 應該如何理解
很簡單,貸款資產的賬戶和固定資產是相似的,賬面價值賬戶加上減值准備(就是貸款-以減值)賬戶借方之和就是攤余價值,記住這一點就行了,好比估定資產的攤余價值就是估定資產賬面價值加上折舊加上提取的減值准備,原理是一樣的。
這道題目中,你就看賬面是 100 000 000,貸款損失准備06年年底提取了100 000 000,後來又收到利息 沖回了 1 000 000,然後加上應收利息確認的增加成本2 250 000,就是答案。
很多資產的攤余價值都是這樣計算的,賬面減去提取的減值,加上後來增加的資產。做多了漸漸就明白了。
C. CPA教材貸款攤余成本例題不明白,持有至到期的攤余成本我一直按照賬面價值算的,沒有錯過。那麼貸款呢
3月31日算利息收入的時候
這個」收入「是利潤表數字,反應20x7年1月1日到3月31日這段時間區間裡面的利息收入
應該按1月1日的攤余成本余額為基礎算
3月31日收到利息100萬的時候 是沖減當天的余額
所以 其實是這道題答案這里的敘述方式不好
如果兩筆分錄反過來做,就容易理解一點了
記住,做攤余成本的時候
永遠先算利潤表的利息,再扣減現金流,得到期末攤余成本
D. CPA教材41頁 關於貸款的攤余成本計算
貸款已減值為什麼是 100 000 000?
你可以這樣看,當貸款發生減值時,需要把「本金」的賬面價值轉入到「貸款-已減值」這個科目,這個科目只有在發生減值時才出現,金額是和「本金」里的一樣,表示的是貸款的賬面價值,以後發生事項就全部在「貸款-已減值」這個科目處理,「本金」這個科目就不再出現了
攤余成本為什麼是 100 000 000 —10 000 000=90 000 000?
在這里,攤余成本相當於貸款的賬面價值,期初賬面價值是100 000 000,因為發生了減值10 000 000,所以期末賬面價值是100 000 000 —10 000 000=90 000 000
或者你可以這么看,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投資收益-應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期初攤余成本=100 000 000,投資收益-應收利息=0(這是實際利息和合同利息的差額,這里合同利率和實際利率為0,所以差額為0),已收回的本金=0(沒有收回本金),已發生的減值損失=10 000 000,所以攤余成本=100 000 000 —10 000 000=90 000 000
E. 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攤余成本=價款+交易費用- 嗎
在沒有到期未收到的利息情況下,持有至到期投資起初攤余成本等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即成本二級科目與利息調整二級科目的代數和。
F. 也是CPA教材41頁 關於貸款的攤余成本計算
這個和後面的金融資產減值有關系的吧。
看了後面的例子好像是沒什麼矛盾的。
收到現金都是借記存放同業,貸記貸款——已減值。
應該收的利息都是借記貸款損失准備,貸記利息收入的。
應該是有損失准備的話,原來計應收利息的都要先轉到准備裡面去的。所以就沒有反應在應收利息裡面了。
我個人理解是這樣的:這一筆利息極大可能是收不到的。那就像貸款減值之後要轉成貸款——已減值一樣,這一筆利息也要分開算,否則這應收利息當中就會有可能收得到和很可能收不到,混起來了。正因為很可能收不到,所以就當做是減值來算到備抵賬戶里去了。
G. 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的攤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費用
期初攤余成本 = 購買時支付的價款 + 相關費用
本期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票面價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攤余成本X實際利率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攤余成本 – 應收利息 + 投資收益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 其帳面價值
你這習題明顯是錯的,都說了「實際支付價款為992.77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20萬元」,又說「期初攤余成本是972.7萬元「,都前後矛盾了。
H. 貸款減值之後的攤余成本的計算
攤余成本除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外基本都是用這個公式算的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本金-本期收回的利息-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在資產發生減值後 減值後的金額就是下一期期初的攤余成本
I. 有關貸款的攤余成本一點不明白的地方
呵呵,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比如你花100元買了面值為125元的債券,期限三年,票面利率是5%,也就是說三年後你將會收到125元的本金,但是發行債券的怎麼會做賠本買賣呢?這是因為實際利率比票面利率高的原因,假定實際利率是10%。通俗的講就是,如果你將你的100元存入銀行,那麼你每年可以得到10元的利息,而你買了債券,每年應收利息=125*5%=6.25,這樣你的實際收益看似就減少了3.75元,即:利息調整=10-6.25=3.75,所以你此時付出的成本就不是100了,而是100+3.75=103.75元,但是,你存在銀行的100元,除了每年收取利息10元,到期後你得到的本金還是100,而你購買的這個債券就會使你在到期後得到125元了,之間的差值就是25元,而你就需要將這多出來的25元攤余到三年之中,利用的就是實際利率法了。
J. 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的攤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費用
期初攤余成本 = 購買時支付的價款 + 相關費用
本期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票面價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攤余成本X實際利率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攤余成本 – 應收利息 + 投資收益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 其帳面價值
你這習題明顯是錯的,都說了「實際支付價款為992.77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20萬元」,又說「期初攤余成本是972.7萬元「,都前後矛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