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年有效利率12% 按月計息,每半年支付一次,計算半年實際利率如果每季度支付一次,計算半年實際利率
年有效利率12%按月計息,如果每半年支付一次,一共要付2次,所以半年實際利率=(1+i/m)^m-1=(1+12%/2)^2-1=12.36%。
年有效利率12%按月計息,如果每季度支付一次,一共要付3次,所以半年實際利率=(1+i/m)^m-1=(1+12%/3)^3-1≈12.49%。
(1)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以年為計息周期計算的利息。年有效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幾表示。當經濟發展處於增長階段時,銀行投資的機會增多,對可貸資金的需求增大,年有效利率上升;反之,當經濟發展低靡,社會處於蕭條時期時,銀行投資意願減少,自然對於可貸資金的需求量減小,年有效利率一般較低。
一般來說,當央行擴大貨幣供給量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供大於求,年有效利率會隨之下降;反之,央行實行緊縮式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可貸資金供不應求,年有效利率會隨之上升。
⑵ 已知貸款季度利息1%, 求年實際利率!
年利率 = 季度利率×4 = 1%×4 = 4%
所以,答案為4.06%應該是錯了。
⑶ 如果年利率為12%,按照每季度計息一次,實際的年利率是多少
計算實際的年利率一般用兩種方法:
第一種:用公式,季度復利的:(1+12%/4)^4 -1=12.55%;月復利的,(1+12%/12)^12 -1=12.68%;當然這種計算方法也有可能要用到計算器算乘方。
第二種方法:用計算器,nom=12,cy或者py=4,eff=12.55; 月復利的cypy=12,eff=12.68,這里得出的數字就是百分數的分子。
(3)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影響年利率的因素:
1、央行的政策
一般來說,當央行擴大貨幣供給量時,可貸資金供給總量將增加,供大於求,自然利率會隨之下降;反之,央行實行緊縮式的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可貸資金供不應求,利率會隨之上升。
2、價格水平
市場利率為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當價格水平上升時,市場利率也相應提高,否則實際利率可能為負值。同時,由於價格上升,公眾的存款意願將下降而工商企業的貸款需求上升,貸款需求大於貸款供給所導致的存貸不平衡必然導致利率上升。
3、股票和債券市場
如果證券市場處於上升時期,市場利率將上升;反之利率相對而言也降低。
4、國際經濟形勢
一國經濟參數的變動,特別是匯率、利率的變動也會影響到其它國家利率的波動。自然,國際證券市場的漲跌也會對國際銀行業務所面對的利率產生風險。
計算方法的例子:存款100元 ,銀行答應付年利率4.2 %,那麼未來一年銀行就得支付 4.2元利息,計算公式是 100×4.2% = 4.2元,公式為:利率=利息÷本金÷時間×100%,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00 × 4.2 %=4.2元,最後取款100+4.2=104.2元。
年利率的調控政策:
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
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杠桿,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年利率
⑷ 季度利息計算公式是多少
銀行結息的利息計算的基本公式:單利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常用的單利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數=本金×月利率×月數=本金×日數×月利率÷30=計息積數之和×日利率
積數(把逐日的金額累計為一天的金額稱之積數)=本金×日數
年利率÷12=月利率
年利率÷360=月利率÷30=日利率
結息是指利息的實際給付。銀行對一筆存款或貸款,並不是每天支付或收取利息,而是集中在特定的日期才實際收付利息。
(4)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存貸款利率的結息主要包括:
1、活期存款由按年結息,調整為按季結息,每季度末月的20日為結息日,次日付息。
2、人民幣各項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的計息結息方式,由借貸雙方協商確定
3、人民幣中、長期貸款利率由原來的一年一定,改為由借貸雙方根據商業原則確定,
⑸ 貸款實際利率計算公式
1、利息的計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2、等額本息法:
計算公式:月還款額=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n/[(1+月利率)^n-1]
式中n表示貸款月數,^n表示n次方,如^240,表示240次方(貸款20年、240個月)
月利率=年利率/12
總利息=月還款額*貸款月數-本金
3、等額本金法:
計算公式:月還款額=本金/n+剩餘本金*月利率
總利息=本金*月利率*(貸款月數/2+0.5)
4、貸款利息一般分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種。
5、利率以百分比表示,月利率以千分比表示,日利率以萬分比表示
6、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30=日利率;年利率÷360=日利率。
(5)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分類情況
利息計算公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第一,計算利息的基本公式,儲蓄存款利息計算的基本公式為: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第二,利率的換算,其中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三者的換算關系是: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月利率=年利率÷12(月)=日利率×30(天);日利率=年利率÷360(天)=月利率÷30(天),除此之外,使用利率要注意與存期相一致;
第三,利息計算公式中的計息起點問題
1、儲蓄存款的計息起點為元,元以下的角分不計付利息;
2、利息金額算至厘位,實際支付時將厘位四捨五入至分位;
3、除活期儲蓄年度結算可將利息轉入本金生息外,其他各種儲蓄存款不論存期如何,一律於支取時利隨本清,不計復息;
第四,利息計算公式中存期的計算問題
1、計算存期採取算頭不算尾的辦法;
2、不論大月、小月、平月、閏月,每月均按30天計算,全年按360天計算;
3、各種存款的到期日,均按對年對月對日計算,如遇開戶日為到期月份所缺日期,則以到期月的末日為到期日。
存期計算規定:
1、算頭不算尾,計算利息時,存款天數一律算頭不算尾,即從存入日起算至取款前一天止;
2、不論閏年、平年,不分月大、月小,全年按360天,每月均按30天計算;
3、對年、對月、對日計算,各種定期存款的到期日均以對年、對月、對日為准。即自存入日至次年同月同日為一對年,存入日至下月同一日為對月;
4、定期儲蓄到期日,比如遇法定假期不辦公,可以提前一日支取,視同到期計算利息,手續同提前支取辦理。
利息的計算公式:本金×年利率(百分數)×存期
如果收利息稅再×(1-5%)
本息合計=本金+利息
應計利息的計算公式是:
應計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應計利息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已計息天數按實際持有天數計算。
PS:存期要與利率相對應,不一定是年利率,也可能是日利率還有月利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利息計算公式
⑹ 年利率10%,按季計息,半年實際利率,年實際利率怎麼算
計算
1、存款實質利率
根據費雪方程式,在存款期間的實質利率是:
ir=in−p
其中p= 該段期間的實質通貨膨脹率
2、預期實質利率
而投資的預期實質回報是:ir=in−pe
in=名義利率
ir= 實質利率
pe= 期間的預期通貨膨脹率。
3、實際貸款利率
設i為當年存貸款的名義利率,n為每年的計息次數,則實際貸款利率r(n)為
r(n) = (1 + i / n)^ n - 1
當n趨於無窮大時,i則為連續復利利率,若欲使到期的連續復利i與實際利率r存款收益相同,則r應滿足
r =exp(i)-1
當涉及名義利率、通脹率時,實際利率為
1+名義利率=(1+通脹率)×(1+實際利率)
(6)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實際利率法的簡便演算法
對於採用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的金融資產(負債)的後續計量的核算,一般採用列表計算每個資產負債表日上述分錄模型中的金額。在確認後,計算實際利率時,編制「實際利率法攤銷表」,在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按照表上金額進行會計處理。
按照以上的分析,攤余成本等於賬面價值,那麼,每個資產負債表日進行後續計量時,可以不通過列表形式計算分錄模型的金額,而直接按照攤銷前該項金融資產(負債)賬面價值與實際利率的乘積確認各期應享有的投資收益或應分攤的成本費用,按照面值(本金或成本)與票面利率(合同利率)確認各期應收取或支付的利息債權或債務,差額作為利息調整項目。
這樣,避免了編表以及保管表格供以後各期利用的麻煩。採用賬面價值按照分錄模型攤銷,發生金融資產減值,重新計算實際利率後,按照賬面價值與新實際利率計算確定本期的投資收益即可,不必重新編制攤銷表,簡化了核算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際利率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實際利率
⑺ 已知年息,按季度付息,怎麼計算利息
本金乘以合同約定的利率(年利率)除以360乘以季度天數或者本金乘以合同約定的利率(月利率)除以30乘以季度天數。
若是零存整取,用單利年金方式計算,公式如下:SN =A(1+R)+A(1+2R)+…+A(1+NR)=NA+1/2 N(N+1)AR,A表示每期存入的本金,SN為單利年金終值,NA是本金。若是活期存款,每季度末的20日為結息日,次日付息,計息公式為存款利息=本金×存期×利率。
(7)按季度付利息貸款實際利率公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等額本金還款:即借款人將貸款額平均分攤到整個還款期內每期(月)歸還,同時付清上一交易日到本次還款日間的貸款利息的一種還款方式。這種方式每月的還款額逐月減少。
按月付息到期還本:即借款人在貸款到期日一次性歸還貸款本金〔期限一年以下(含一年)貸款適用〕,貸款按日計息,利息按月歸還。
提前償還全部貸款:即借款人向銀行提出申請,可以提前償還全部貸款金額,償還後此時貸款銀行會終止借款人的貸款,並辦理相應的解除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