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个人缓解资金压力问题
可以用你自己家的房子(两证)去银行办理贷款,如果在县级市等上280平方,应该可以评估25万左右,还了官司赔款,再用还息去保自家的房子吧
Ⅱ 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
您好,现在市面上的贷款基本上都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以缓解资金的压力,时间从3个月-3年不等。选择分期付款不仅要选期数长、压力小的,更重要的是选择正规的大品牌,贷款平台有保障,资金和个人信息都安全。
推荐使用有钱花,有钱花是度小满金融旗下信贷品牌,面向用户提供安全便捷、无抵押、无担保的信贷服务,借钱就上度小满金融APP(点击官方测额)。有钱花消费类贷款,日息低至0.02%起,具有申请简便、利率低放款快、借还灵活、息费透明、安全性强等特点。
和您分享有钱花消费类产品的申请条件:主要分为年龄要求和资料要求两个部分。
一、年龄要求:在18-55周岁之间。特别提示:有钱花谢绝向在校学生提供消费分期贷款,如您是在校学生,请您放弃申请。
二、资料要求: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供您的二代身份证、本人借记卡。
注意:申请只支持借记卡,申请卡也为您的借款银行卡。本人身份信息需为二代身份证信息,不能使用临时身份证、过期身份证、一代身份证进行申请。
此答案由有钱花提供,因内容存在时效性等客观原因,若回答内容与有钱花产品的实际息费计算方式不符,以度小满金融APP-有钱花借款页面显示为准。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Ⅲ 国家对农户的无息贷款,必须由担保公司收费担保才能发放吗
国家对农户的无息贷款,不需要由担保公司收取担保费用,都是由这些农户直接和银行签订无息贷款合同,由银行发放贷款资金。
Ⅳ 给农户发放的第一笔贷款成功经验
创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范围。经办金融机构应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贷的用途,凡是与农户生产、生活相关的均可纳入农户小额信贷范围之内;二是设置灵活的贷款期限。经办金融机构应依据不同贷款的用途,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避免人为形成不良贷款;三是扩大农户小额信贷额度,满足生产经营大户的资金需求;四是逐步实现农户小额贷款利率市场化,减少政府对利率的限制,使利率至少能够充抵农户小额贷款经营机构的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
(二)灵活运用分期还款制度和农户联保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使用分期还款制度时,应考虑不同贷款者的特殊情况,使还款周期与贷款农户收入来源相适应,减轻农户还款的心理压力。农户联保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作为小额信贷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在借鉴孟加拉国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性实践。譬如,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大力推广并严格实施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和小组中心会议制度,而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地区,召开小组中心会议的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三)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首先,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农户资料反映要真实、全面、准确。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电子化管理具有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特点,还可以有效防范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和工作差错造成的法律、信用风险;其次,要明确评级责任。农户的基本状况及信用反映等应由村组干部负责审查把关,并签字负责,信用等级初评由信贷员负责,避免因不负责导致的评级不准确;最后,要严格按照评级标准,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对所有农户都采用统一的标准,以确保评级客观公正,从而有效防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的发生。
(四)构建科学规范的信用评分方法。针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的实际情况,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运用于信用卡消费信用风险评估控制中的信用评分方法,尽快构建一整套的客户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从而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中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这样,经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时,便可通过计算申请贷款农户的信用总分来帮助其做出是否放贷的决定,进而有效地规避信用风险。
(五)建立以农户为中心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农户项目的成功率是影响小额信贷安全的关键因素,而农户由于技术和信息缺乏等原因,项目成功率较低。国内外实践表明,农户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还需要更多与之配套的服务,如农业科学技术、农产品市场信息等。这就要求小额信贷机构为农户提供低费或免费的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社会服务,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给他们以信贷支持。
Ⅳ 江西省余江县财政惠农信贷通是有这个政策吗
江西试点“财政惠农信贷通”
抵押物少,融资成本高,加上抗风险能力低……农业经营遭遇“贷款难”,金融机构面临“放贷难”。当前,江西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大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诞生,“资金饥渴症”日趋明显。如何解决“两难”?今年,江西试点“财政惠农信贷通”等举措,旨在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惠农桥”。记者近日深入永丰采访——
牵线搭桥降风险,
农民融资由民间借贷转向金融机构
50亩、150亩,直到现在的410亩,短短4年内,永丰县光平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回忆创业当初,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的农场主钟光平很是感慨:开始只能向亲友借钱,拜访了10多家才凑足100多万元。借到钱后,不少亲友放心不下,不时催着还钱。
“现在农场规模扩大了,资金需求更大,民间借贷满足不了。”钟光平指出刚刚种下的草莓说,今年农场试种60亩草莓,每亩成本高达1万元,总共60多万元。为了将宝贵的资金用于农场,家中至今没敢建新房。
永丰县委农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共培育专业种养大户2300多户;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家庭农场8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超20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家。
在永丰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大棚内新试种了一种野菜——平卧菊三七。永丰县蔬菜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这种野菜富含有机钙,能提高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市场前景广阔。但要保证常年稳定供应,种植面积必须在300亩以上,但扩大种植每亩成本需要1万多元。
农村的经济激活了,资金需求更大了,怎么解决?
今年,江西推出“财政惠农信贷通”,省、设区市、县三级财政,按2∶1∶2的比例筹集资金,存入中国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等多家合作银行,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金。合作银行再按补偿金放大8倍发放贷款。贷款利率优惠,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20%;贷款手续简便,发放快捷,不需要抵押和担保。
建设贷款绿色通道,
小贷款滋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财政惠农信贷通’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风险,让我们更有信心将更多资金投向‘三农’。”中国邮储银行永丰县支行负责人介绍说,邮储银行专门打造“家庭农场贷款绿色通道”,带动了小额贷款的强劲复苏。目前,全县家庭农场贷款发放60多笔,金额超千万元。
有了金融“活水”,农民最是高兴。今年32岁的艾燕军是永丰昌盛生态甲鱼合作社的理事,他说:“甲鱼养殖3年才能上市,生产周期长。每年天热时,甲鱼长势快,购买食料、甲鱼苗所需资金大。今年我向邮储银行申请到了80万元贷款,心里底气足了。”艾燕军告诉记者,生态养殖甲鱼市场前景好、销路畅。他正新建200亩养殖场,还需更多资金支持。
为了加快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试点,永丰县对635户符合条件、有贷款意愿的经营主体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还在全省率先对家庭农场贷款利息进行财政补贴,与“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配合运用,以撬动更多资金向“三农”放贷,尤其是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进一步缓解农户资金压力。
永丰县光平家庭农场农场主钟光平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他一年只能在银行贷到几万元,即使同其他农户联合担保也只能共同贷到50万元。而今年他就已经贷款60万元,使用时长可达3年,还能享受到政府最高3万元的贷款利息补贴,目前正计划进一步扩大农场经营规模。记者 李冬明
Ⅵ 略谈如何缓解乡镇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乡镇财政是我国基层的财政部门,是保障实现乡镇政权的工具,担负着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正常运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个人经费的支出等重要方面的支出责任。但是,现阶段,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运转艰难的情况普遍存在,所以,研究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办法势在必行,对于确保乡镇正常运转、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要重要的意义。
缓解乡镇财政资金支付压力的建议:
一、是建议严格控制人员增长,定岗定员,充分利用现有财政供养人员,合理调配人员,适度控制正常经费运转支出规模。
二、是建议合理调整乡镇财政体制,适当提高乡镇财力结算比例,同时根据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原则,增加乡镇转移支付力度。
三、是建议乡镇结合自身的财政实力,有计划地控制当年度开工的工程量,适度控制乡镇的债务规模。同时要在保证政府信誉度的前提下,灵活利用各种方式延长建设资金支付时间,合理制定地方政府债务还款计划,缓解乡镇财政资金支付压力。
四、建议乡镇充分利用好本镇当年度土地批租指标,结合乡镇优势资源,尽力提高拍卖土地的出让收益,并且确保其收益的资金及时到位,保证农民失地补偿资金、工程款的正常支付,维护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转。
五、完善县乡财政体制,激励乡镇财政发展。具体内容是“收支统管、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节支留用”。
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工业园区带动作用。以工业园区的发展带动乡镇的发展,对于乡镇的劳动力的就业,乡镇主体税种的增加都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七、坚持因地制宜,挖掘乡镇潜在财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给予政策和财力的双重支持,发挥区域优势,挖掘增收潜力。对矿产资源储藏丰富的乡镇,要科学规划,从考虑安全、环保的角度入手,加大开采、发掘力度;对于农产品丰富的乡镇,要重点发挥其农业优势,确保增收。通过聘请专家讲座、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发放科普材料等方式和手段,帮助其做大、做强。
Ⅶ 农户贷款的当前农户贷款难的原因与对策建议
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比较复杂,存在诸多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 (一)政策和市场因素
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随着近几年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结构渐趋优化,总体上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要求。由于受地域及局部环境的影响,地方有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政府短期目标行为比较突出,影响了当地农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农业的深层次开发。表现为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在结构调整中片面强调市场导向,而忽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一些地方领导行政干预严重,不顾农民意愿,一哄而起,农业结构的调整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如鄂东某县前几年为发展蚕桑,要求农民大面积种植蚕桑,当市场情况发生变化后,蚕桑卖不出去,又挖掉蚕桑,后来市场稍有好转,又重新种植蚕桑,不行后又挖桑,形成“种桑、挖桑、再种桑、再挖桑”的怪事,结果不仅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也使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受到损失,挫伤了农民生产和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农业是投资大、周期长、收益小的行业,对农户贷款几乎没有什么盈利,从经营角度讲,农村金融部门对这种低效农业不甚愿意给予贷款,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对农户贷款的发放。地方相关政策的不配套,缺乏长远眼光和对市场的准确把握,以及不适当的行政干预,必然影响到信贷功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削弱了其支农的力度。
(二)资金因素
农户贷款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发放,而信用社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矛盾和大气候的影响,经营中遇到很大困难,不良信贷资产占比重高,资金实力普遍不足。制约了对农业生产和农户所需的信贷投入。资金不足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突出问题。尽管近几年人民银行对信用社支农再贷款力度加大,资金总的看有所松动,但仍有不少信用社存在资金紧张问题。不少县市信用联社经常动用存款准备金,还有的县市为保付而不得不使用人民银行紧急贷款。信用社资金不足表现为:一是信贷资产质量板结,酿成了流动性陷阱,大多数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占比达80%以上,大量不良信贷资产造成信用社支农能力下降;二是一些信用社亏损过大,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了信用社支付困难,亏损的压力既削弱了信用社支农能力,又加剧了其支付矛盾,形成沉重的包袱;三是结算短脚,异地汇款几度转汇,又难于到帐,使农民客户不能得到快捷、便利的服务,致使一些大户和对公户纷纷转移他行,信用社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筹资能力受到削弱,进一步导致信用社负债比例失调。
(三)农村信用环境因素
在农村,尤其是在欠发达的贫困山区,人们的信用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强,相对缺乏对信贷资金还本付息的主动性。农村金融业由于本身具有经营上的风险性,对法律机关的依赖性很强,但目前司法效率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使农村金融部门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少信用社出于无奈,对大量不良信贷资产只好采取消极态度,一般都不愿意使用起诉方法来保护金融债权,使许多信贷资产处于自然流失状态。农村行政干预贷款现象也十分严重,由于近几年基层商业银行信贷权限上收,机构撤并,一些县、乡行政部门指令信用社发放本不应由信用社发放的非农贷款,这些贷款往往都是有借无还,使那些急需资金的农户得不到贷款支持。
(四)农户因素
对大部分农户来说,贷款难主要是由于偿还能力的问题。目前农户联保、抵押担保还不健全,一些边远山区这一办法尚未启动,缺乏贷款保证条件是农户得不到贷款支持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农户抵押物来看,仅仅是陈旧的农机具和房屋,由于农村距城区较远,这些抵押物多数未经过公证和过户。对农户的大额贷款的抵押实际是形同虚设,一旦贷款出现风险,抵押物难以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近年来农民收入普遍下降,稍有风险的项目不敢开发,农民单纯依靠种养业,收入很低,对贷款缺乏承受能力。大额信用贷款放出后很少能够归还,因此信用社非本社的存单作质押,一般不放大额贷款,而单纯从事种养业的农户,很少有大额存单进行质押,这必然影响到大额贷款的发放。
(五)贷款机构因素
一是健全了内控机制,收贷收息力度加大,对贷款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只惩不奖,使信贷人员普遍产生“惧贷”的心理,多以不贷为上策。加上目前信用社正逐步推行“工效挂钩”的人事工资制度改革,使信贷人员感到收贷收息与工效挂钩的压力和责任不断加大,受个人利益驱动,造成信贷人员畏首畏尾,以规避风险、明哲保身为主。
二是信用社放款的额度、权限也制约了农户贷款的发放,按规定5000元以上的所有贷款都必须报县联社集体审批。基层信用社只能发放少量的5000元以下的小额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户的正常贷款。而且贷款手续繁琐,环节多,时间长,即使发放一笔小额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少则一个月,多则2—3个月。
三是在执行贷款政策上存在偏差,如有的信用社在对农户的等级评定中,要求申请贷款的农户必须在信用社入股,有股金和其它条件的,可评为一、二等,没有股金的则评为三、四等,而三、四等是不能获得贷款的,使那些没有人股但又需要贷款的农户得不到信用社的支持。
四是一些信贷人员作风不扎实,没有经常深入农户,了解农户的生产和资金需求情况,对信用社的支农政策宣传不够,服务不到位,只是被动地应付,甚至存在关系贷款、人情贷款的现象,使那些真正需要贷款而没有“路子”的农户实难获得贷款。
(六)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因素
自1999年人民银行出台支农再贷款政策后,通过不断增加支农再贷款投入,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紧张状况,扩大了农户贷款面,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但从支农再贷款的管理上看,支农再贷款期限较短,不能与农业生产的周期相适应。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季节性强的特点,其资金周转比较慢,一般地说,传统的种植业生产周期大多在6个月以上,养殖业大多在9个月以上,有的经济作物如林果特产品甚至达2—3年才能产生效益。而支农再贷款的期限最长为一年,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同步,与农户需求不一致,使得部分缺资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申请和使用采取极其谨慎态度。事实上,近两年已有一部分支农资金不能按期收回,信用社只好以拆借资金归还人民银行再贷款,影响了信用社对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支农再贷款的效果。 从当前看,要把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作为农村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中心任务,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把是否符合农民利益、是否让农民满意作为信用社支农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建议之一:加大支农投入,增加支农信贷资金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农业问题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解决其资金来源则应主要依靠农村信用社”。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进一步拓展信贷支农范围,扩大服务领域,把贷款重点放在支持农户和农业生产上。信用社支农信贷投入总量不能低于上年水平,对农户和农业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应达70%左右。信用社要大力做好资金组织工作,认真清理外拆、外借、外贷资金,两级联社要做好辖内信用社的资金余缺调剂工作,确保支农资金及时投放:信用社在资金不足时,可酌情向人民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合理确定再贷款的期限和金额,保证用于信用社增加农户贷款。
建议之二:明确支持重点,搞好结构调整
农村金融部门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拓展信贷领域,把支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着力点放到支持结构调整上来。集中资金优先发放农户种养业贷款和为农业服务的农产品加工、运输、小型农机具贷款,支持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贷款和农户多种经营贷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专业大户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它们为农金部门扩大信贷投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要重点支持专业大户从事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需要。为防止结构调整可能造成的信贷资金流失,政府可建立农业结构调节基金,增强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政府在农户优势项目的产出期,可按农产品销售额提取千分之五的风险调节基金,作为农业发展项目专项扶持资金或新发展农业项目风险补偿金,在农产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从调节基金中适当拿出一部分,作为价格补差,以平衡农户 心理,保护优势项目的稳定发展,避免“跟着感觉走”的短期行为。
建议之三:优化农村信用环境,提高社会信用水平
在这方面要借鉴广东高州市的做法,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行农村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三信”建设试点工作,由农信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一种“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体系。具体通过评估农户资信、划分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核发贷款证等,建立“一户一档”的贷款管理制度,提高整个农村社会信用水平:为解决那些急需贷款扶持而又缺乏相应保汪条件的大额农户贷款问题,可由政府牵头成立专门的中介担保机构,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担保服务,培植更多的既符合贷款政策又具备贷款条件的农户,以利于争取信用社的进一步扶持,健全农联保贷款网络组织体系,农户小额贷款的联保可在自然村、组中进行,农村专业大户的联保应由所在乡、镇种养专业协会成员联保,无论那一类的联保都应手续齐全,切实做到既联保,又联责。
建议之四:完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
一是对大额农户贷款亦可实行信用放款,在健全农户经济档案、夯实农户信息咨询系统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农户信用贷款的额度,针对不同的农户,不同的农业项目准许发放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信用贷款。
二是适当下放农户贷款审批权,对20000元以下大额农户贷款,只要资金充足,可由乡镇信用社自主发放,只报联社备案。
三是在加强内控机制的同时,建立信贷激励机制,推行信贷营销责任制,把发放“三农”贷款、扩大农户贷款面作为对信贷人员考核的内容之一。在进行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地方实际,尽可能地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相关配套措施,保证责、权、利的对等,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机制上消除他们的“惧贷”心理。
四是对贷款的责任追究应区别对待,如对种养业大户确因自然灾害招致贷款损失,不应由信贷人员承担全部责任,以减轻信贷人员的心理压力。
建议之五:改进工作作风,完善金融服务
要在加强贷款管理的同时,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推行贷款公开制度,实现贷款发放“四公开”,即计划公开、对象公开、额度公开、利率公开,以接受农户的监督,增加透明度。信用社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信贷人员要经常深入农户,搞好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农户的生产、生活资金需求,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为农民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当好农民致富的好参谋。
从长远看,为了解决信用社的历史包袱问题,增强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有必要从政策上加大对信用社的扶持力度。
第一,是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对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粮棉油种养业贷款应免征营业税,对贫困地区信用社继续免征所得税,对高风险信用社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免税优惠,使之能休养生息,降低财务风险。
第二,是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对信用社因承担政策性贷款业务造成的亏损包袱和信用社过去支付的保值储蓄贴补息,国家财政应予以补贴。
第三,是合理消化历史包袱。可考虑:A.对在行社脱钩时农业银行甩给信用社的不良资产划回农业银行;B.过去政策性的农业学大寨贷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的村组集体贷款、小水电贷款等大多已成呆帐,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专项资金予以本息核消;C.对信用社近些年来承担的在抗灾、扶贫、扶持集体经济、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政策性支农业务中形成的不良资产,应由国家财政和人民银行共同组建全国信用社不良资产管理机构,采取收购的形式予以剥离;D.加大农村信用社呆帐核消力度,对有自身承受能力的信用社,允许其提高呆帐核消比例。
第四,是实行低成本融资政策。各级政府可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以低利率、长期限(三至五年)借给信用社周转使用,人民银行可对各地流动性较好、信用较好,但暂时资金不足的信用社实行低息短期融资,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力度。
Ⅷ 在建筑工程中,业主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一般如何处理
目前我们国家的建筑行业虽然已经逐渐的在规范,但还是有很多乱象。下面就是无良奸商的缓解资金压力的手段。
强迫施工单位垫款施工,这是最常见的手段了。
拖欠工程款、建筑材料供货商的货款、农民工工资,这是最不要脸的手段了。
没拿到销售许可证就开始收取购房款或者定金,这是最坑爹的手段了。
没取得施工许可证就开始组织施工,这是最不靠谱的开发商的危险手段。
当然不排除还有很多规矩的开发商,或者在很多监管相对严格的地区,还有很多按规矩办事儿的开发商是这样处理的。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计院、施工单位、供货方、政府各部门、综合配套等等各种协调关系的事情,拿到地以后很快的组织施工,让地尽可能短的时间就具备了取得销售许可证的条件了。管理有序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高了,压力自然就小了。
如果,还是不行,可以考虑分几期开发征得的地块,分批销售。资金周转的也就快了。
做足功课,在项目定位、可行性研究以及设计阶段就下足功夫,尽量减少后期的变更,会减少很多损失并节省很大的时间。不然前期匆匆忙忙的开工,后患无穷。
选择精兵良将,加强管理和协调,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安全、施工、技术方方面面都选择内行里手,不愁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