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利率额度 » 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减压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减压

发布时间: 2021-12-01 21:31:52

❶ 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紧缩的财政政策请帮忙解释一下

您好!调整利率属于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贷款投放,属于积极货币政策。

❷ “推动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这句话要怎么解读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的一个政策导向。

2021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第一季度例会,会议提出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这就意味着银行贷款利率会进一步降低,而且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贷款利率会进一步降低。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但在“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的这句话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3个层面的意思:

三、银行对企业的收费会越来越少,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

降低银行贷款实际利率是减轻企业负担的一个方面,同时国家也会采取降低企业税费来减轻企业负担。

之前银行的抵押贷款的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均由企业支付,现在这些费用已经由银行支付了。因此,不仅银行对企业的收费会越来越少,包括企业面临的各项税费负担也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趋势。

❸ 央行为什么降低贷款利率

1,银行利率调整是依据经济形式而做出的变动,是国家通过金融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2,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说明经济政策是需要刺激经济,促进经济发展。降低存款利率,使多数人不再将资金存入银行,投资其他行业之中。降低贷款利率,能刺激更多的人进行贷款,或者是消费,或者是投资创业,来拉动经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很多,银行降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
3,如果存贷款调整不同步,会使部分投机者发大财,但是国民经济会更加混乱。调控手段达不到目的。就好比南辕北辙。

❹ 提高存贷款利率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为您粘贴以下内容:

央行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
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
,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允许
存款利率下浮,即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
在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范围内浮动,但存款利率不能上浮。
这次加息对企业而言,虽然加息幅度5年期以内只在0.27%以下,
但今后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的规定,无疑会给目前僧多粥少
的信贷资金增加了价码。那么,这次加息对企业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加大借贷企业财务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多以贷款融资为主。近几年来,尽管企业融
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向银行借款为主的融资大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从今年国内非金融部门外部资金来源的结构看,银行贷款仍占80%以
上。目前全国各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已超过18万亿元,按照这次加
息0.27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就增加借款人付息近500亿元,如果再加上
没有上限的浮动利率,企业财务支出会大大超过500亿元。这其中影响
较大的当属国有企业。
据统计,国有银行大部分贷款都投向了国有企业或其它改制后的企
业集团,这些企业90%以上的负债来自银行贷款,有相当部分的企业负
债率已高达70%。银行加息受影响最大的是这些国有企业,这会大大加
重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次虽然也明确了贷款
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但在当前银行资金供求比较紧张的形
势下,又有多少银行愿意下浮利率贷款给企业呢?
抑制企业盲目投资扩张
这次加息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遏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根源又在于
盲目的投资扩张。低利率政策导致了企业投资扩张的低成本,这样无疑
会加速企业的扩张意识,企业会采取各种渠道进行融资,这其中也包含
了向众多商业银行的贷款。提高贷款利率后,这种情况将会得到一定改
善,重要原因是加大了企业投资扩张的成本。
任何投资都是要讲经济效益的,如果投资成本高,所得到的收益当
然就会低,继而就会抑制企业投资扩张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意识高度
发达的今天,试想每个企业的决策者都不会违背经济客观规律,不计成
本的进行投资扩张。当然抑制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光靠利率的杠杆作用有
限,国家还有其它硬性措施,如限制贷款、限制用地、严格审批等。
民营企业喜忧参半
我国的民营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
经济的半壁江山,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正在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企业的
佼佼者,受到社会瞩目,银行的青睐,被各家商业银行视为贷款营销的
对象,成为银行的座上宾。这次加息对这些好的民营企业基本没有什么
影响,相反银行在加强集约经营思想的指导下,把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优
秀客户倾斜,以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加速自身的发展。由此,市场潜
力大、经营效益好、具有良好诚信的民营企业将会受宠有加,得到更多
的信贷支持,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同时,那些处在创业阶段或在
困境中艰难跋涉的民营企业,本来就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多数以民间
借贷为生,借贷利率有的高达12%以上。银行升息后对这类企业来说只
能是水涨船高,民间借贷承受付息的成本将会更大。
有利于优势企业扩大融资
加息对于企业来说,都会增加财务负担,对于劣势企业的影响可能
还会更大,这会直接抑制某些企业的贷款需求,有的甚至还会压缩规模
,减少贷款。而对于经营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利息支出对企业的影响并
不大,通过扩张规模完全可以弥补因加息带来的成本支出。石化、电力
、公路、钢铁、航运将是受加息影响最小的5大行业,对这5大行业的利
润影响力都在1%以下。由此不难看出,加息对于这些优势企业造成的
影响非常小。但对于这些企业的进一步扩大融资却带来了新的机遇,银
行在减少劣势企业贷款的同时,必然会加大优势企业投放贷款的力度,
使这些企业更容易得到新的融资。
当然,面对加息给一般企业借贷造成的负面影响,企业还会千方百
计采取一切积极措施,广开融资渠道。可选择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企
业委托市场、信托市场、票据市场等进行多元化融资,以满足企业合理
的资金需求,实现融资的新突破。
有利于企业提高自我积累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自我积累。许多企业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
注重自我积累,总是千方百计寻求银行、财政支持,而忽视了自身发展
的内在动力。靠借贷和外部得到的融资,总是要有成本付出的,高盈利
企业可以承受高负债的成本,而低盈利企业就很难承受。许多企业因难
以承受高负债的成本而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甚至被压垮,这样的事例举
不胜举。相反,有些企业靠自我积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行业
的有力竞争者,这样的企业更是数不胜数。因此,企业应当从中得到有
益的启示,并正确认识在加息后的新形势下,更要眼睛向内,提高内部
挖潜能力,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减少向外融资,依靠自身力量,扩张生
产规模,实现滚动发展。
有利于存款企业增加效益
加息一般来说都是双向的,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对借款企业增加
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对存款企业增加了收益。目前我国净存款的企
业还不是很多,但却有一些企业依靠自身的资本,得到了长足发展,成
为无负债企业和低负债企业,积累流动资金数千万元,甚至几亿元。对
于这些企业,加息无疑是件喜事,可坐享其成,稳收利息,如果企业的
领导者富有金融头脑,把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把死钱变为活钱,进
行委托理财,由于加息的影响和带动,存款企业所得到的收益会更大。

❺ 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意味着什么

1、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减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还息压力。

2、有利于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对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将产生积极影响。

3、有利于促进房地产销售,推动住房销售面积增长,改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

4、上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基准利率的1.1倍,下调贷款浮动利率下限至基准利率的0.8倍,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加存款,改善商业银行贷存比。

5、对外释放稳增长信号,有利于支撑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

6、近期央行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配合实现降息效果。今年1-4月份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3.29万亿元,新增贷款3.14万亿元,新增存款几乎全部用于放贷。若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将难以拉动贷款总规模的增长。

7、有利于提振国内钢材市场信心,近期钢材市场价格将止跌趋稳,后期市场仍需关注国家稳增长政策的实施力度。

❻ 为什么利率下降会降低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成本,投资增加

所谓的利率有两个概念,
一是存款利率,二是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下降,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所以向银行借款的企业付出的利息也就少了。
企业利息负担少了,就能够承当更多的借款。
承当的借款越多,用来投资的资金不就多了嘛。
信贷资金就是银行借给企业的钱。

❼ 各地贷款利率下降,这对中小型企业会带来哪些好处

会给这些中小型企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也可以帮助一些企业度过这次危机,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可以减少失业率。企业老板正面临很难选择的时候,都会淘汰一些公司很低质的员工,就会有很多员工面临重新找工作的选择。其他的企业今年的招聘也非常少,所以在银行利率降低的情况下,老板们依然会保留自己原有的员工,可以很好的降低失业率。

❽ 贷款利率不降反升会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

贷款利率市场化已推行10个多月,但令人诧异的是,贷款利率不降反升,最终传导至产业链下游,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对此,有经济学家认为,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一环在于商业银行,75%的存贷比考核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与此同时,大额可转让存单有望于近期试点,我国利率市场化再迈步

“真的为贷款熬白了头,操碎了心。”在上海从事纺织生意的企业主李先生两鬓已经泛起“霜白”。他无奈地告诉记者,从今年春节之后,他曾经整晚地睡不着,害怕银行突然抽贷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但如今这个噩梦仿佛又变为了现实。

“最近,银行对我们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又上调了,上浮幅度一般在30%-50%,最高的甚至达到60%,银行是一浮到底。而我们没有国有大型企业那样雄厚的资金,贷款成本的提升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别说贷不到钱,有时候真的不敢去贷。”李先生表示。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上海地区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差不多在18%左右,假设贷款100万元,每年就得还18万元,还要再加上3%左右的手续费也就是3万元,融资成本就接近21万元,比去年整整高出了20%。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自去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如今已经将近1年的时间了,但令不少像张先生这样的企业主诧异的是,贷款利率并未因竞争而下行,反而稳中有升。据记者了解,仅2013年全年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上升了0.4%。与此同时,央行推出的贷款基础利率也从去年10月的5.71%上升至今年的5.77%。

“下不去”的贷款利率显然成为了压在中小企业融资身上的“一座大山”。那么究竟为何在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下,贷款利率不降反升?“存贷比”制度近年来缘何广受争议?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大额可转让存单”惠利几何?利率市场化“下一步”又该如何迈进?

贷款利率不降反升

5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 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8%,比上年12月下降0.0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7%,比上年12月上升0.23个百分点。另外,从利率浮动情况看,3月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为70.25%,比上年12月上升6.84个百分点。

“利率还是很高,3月份非金融部门的贷款利率加权平均是7点多,加上上浮,国有企业市场上贷款利率将近10%。”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

根据数据,即便在利率市场化下放开贷款利率已将近1年,但贷款利率也并未像人们之前预想的那样稳中有降,反而部分小幅走高,与此同时,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也未见下行。

“企业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主要是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降低。因此,在信贷资源很稀缺,而市场需求仍然很旺盛的情况下,贷款利率就很容易提升上去。”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从目前来看,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和资金面的紧张有关,可能属于阶段性现象。”

5月27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00亿元28天正回购,较5月22日缩量超三成,中标利率继续持平于4.00%。5月末最后一周,央行公开市场仅有500亿元正回购到期,无逆回购及央票到期,是央行正回购缩量提前维稳的主要原因,再加上5月29日央行和财政部投放4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该周公开市场有望延续小幅净投放。此前一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1200亿元,创4个月来新高。

6月临近,银行理财产品揽储迹象又现苗头。“半年末时点将至,资金利率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申银万国证券认为,事实上,在去年“钱荒”的教训之后,今年银行的“揽储战”已提前开始。目前银行陆续推出跨半年末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虽未现大涨,但亦有小幅回升迹象,6月“钱荒”再现的概率较小,但资金压力不容忽视。

一位商业银行交易员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当前资金面延续了紧平衡态势,机构融入继续增多,而融出更显谨慎。

“受互联网金融冲击和金融脱媒(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影响,2013年以来,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呈上升趋势,由此带动贷款利率向上迁移。”华夏银行(600015,股吧)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告诉记者。

但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引导,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不可“操之过急”。

“央行货币政策起引导作用,推动利率市场化,不是说一下子就能够到位的,这其中得有一个过程,金融改革如何与市场以及政府之间共同协调共进,都存在巨大的挑战。另外,最近CPI和PPI走势背离,在这个过程中间,到底由什么来反映利率的真实性,可能也是对分析者的考验。”李麟进一步解释。

“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还反映在市场中每个主体对利率存有的一个敏感度,如今市场上有许多贷款的主体对利率市场化并不敏感,这就需要首先从国有企业入手,转变政府职能,让利率市场化这些主体对利率有充分的敏感度,从而大大影响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李麟补充道,“说到底,是现在利率市场化还未进行彻底。”

在利率市场化专栏中,央行也强调货币政策框架向价格型调控的转型需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和效果强化的过程,此时数量型政策工具和目标依然重要。从国际经验来看,美日英三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持续时间均在十年及以上。因此,中国短期内需要数量与价格相互协助,共同完成调控目标。

“推进之后至少还得看运行几年,才能够考虑利率市场化大踏步向前推进,因为还得看看这个制度推行以后是否合适,市场是否接受,大家是否认同,运行效果到底如何。”连平告诉记者,“不在利率市场化本身,而在于利率市场化一系列配套设施是否建立完善。”

专家呼吁取消存贷比

贷款利率“不降反升”,让不少专家学者将矛头对准了存贷比这一历时已久的货币监管制度,认为75%的存贷比考核限制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能力,一时间呼吁取消存贷比的声音“不绝于耳”。

所谓存贷比,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除以存款总额的比值。从银行盈利的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谓的资金成本,如果一家银行的存款很多,贷款很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银行的盈利能力就较差。

“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这项规定发端于1995年7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法》。该法虽经多次修改,但对存贷比的规定却延续至今。

“在银行资金来源和运用单一的情况下,存贷比无论是作为流动性监管指标还是贷款额度控制指标都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金融脱媒的情况下,存贷比的弊端日渐显现。”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过去10年,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的增速基本是一致的,但从去年开始,存款的增速明显跟不上贷款的增长,两者相差两个百分点。今年第一季度差距更大,贷款增速为13.9%,存款增速为11.1%,相差近3个百分点。

连平认为,在“存贷差”日益加大的今天,“存贷比”这一监管制度变得尤为“惹人非议”,“一方面银行不愿意放手贷款规模的投放,另一方面由于金融脱媒加快、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IPO开闸以及财政存款难以大幅下放等因素,使得现在银行存款增速明显放慢。因此,存贷比监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使得商业银行在市场想尽办法拉拢资金,比如每逢月末、季末、年末,银行推出各类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这些都势必会造成市场利率水平上升。”

具体来看,截至2013年末,已有多家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全线“飘红”:交行、民生、浦发、中信、光大、中行存贷比分别为73.40%、73.39%、73.01%、72.79%、72.59%、72.52%,其中招行以74.44%“稳居榜首”,逼近75%的监管红线。此外,从趋势上看,存贷比数据近两年呈逐步攀升的态势。市场流动性偏紧导致大部分中国上市银行2013年末存贷比上升、流动性比例下降。

因此,连平分析,对存贷比进行适当的改革将有助于贷款利率的下行。“如果同业存款也列入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一个分目进行计算,商业银行就可以简单从同业市场获得资金。将分母做大,银行可以把更多贷款放出去,因此也就没有必要像现在这样疲于奔命,想尽一切办法用很高成本把资金拉进。”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也持有相同观点,其表示在《商业银行法》对存贷比指标暂没有取消之前,应尽快改变商业银行存贷比的计算口径,将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纳入一般存款统计,同时把同业存款也计入存贷比的分母,承认吸收同业的存款也是资金来源之一,降低一般存款与同业存款之间的套利行为。

此外,呼吁取消存贷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更完善的指标代替存贷比反映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我国已经开始实施的巴塞尔协议中,已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来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这两大指标覆盖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更全面,比存贷比这一传统指标更准确。”李慧勇表示。

近日,监管部门对于“存贷比”这一制度的完善再一次提上“议程”:5月14日,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中显示,“在试验区业务开展初期不对试验区业务和试验区内分支机构下达单独的贷存比考核指标”。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公开强调对城市中的分支机构存贷比放松。

在连平看来,短期内取消存贷比考核并不现实,“即使要取消,从法律上来说还要有程序,至少还要1-2年的时间。”

试水大额可转让存单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这是长期实行利率管制的我国金融市场迈出的一大步,虽然其效果并未“立竿见影”,但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脚步没有放慢。中国人民银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目前我国同业存单市场已初具规模,而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环,面向企业、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将有望于年内推出。

所谓大额可转让存单(NCDS),是由商业银行发行,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的存款凭证,通常票面利率比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且利率可以浮动,这是它与定期存款最大的不同。大额可转让存单一般期限为14天至1年,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金额较大,例如在美国为10万美元,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金额相对较小,美国的最小面额为100美元。

家住上海的张女士只看了一眼今年第二期凭证式国债(一年期仅3.6%的票面年利率),便连连摇头说:“我是不会买的。”张女士很坚定地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一直在买银行的理财产品,虽然现在的收益率和春节前后那段时间不能相比,但是想要买到1年期5%收益率的理财产品还是挺容易的。

而张女士可能不清楚的是,以后一年期国债这种稳妥的理财方式,可能将逐步被银行所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所取代。

设想一下,不久的将来,张女士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工作人员会向她介绍大额可转让存单:一种市场化定价的存款单证,凭证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额、存入和到期日以及利率,到期后可按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提取全部本息。收益率不错,也可以通过银行随时转让给其他储户,自由买卖,转让时的利率随行就市。

“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对普通居民而言,无疑在其投资方式中又增添一类新的理财工具。”李麟告诉记者,“与此同时,这种产品拥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势,首先是流动性好,其次相对于与第三方对接,或者两头在外的其他理财产品来说,由于大额可转让存单是定向发行,并且通常是银行和个人之间或者是银行和发行对手之间的交易,更接近于存款,储蓄性质更强,因此对于个人储户—尤其是风险偏好较低的储户,将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另外,在极端情况下,比如股市融资高风险,债市配置又会出现刚性兑付,储蓄大量回流时,大额可转让存单将会非常受欢迎。”李麟补充说。

对于将来大额可转让存单可能的具体实施细节,目前不少银行负责人表示,细则还未推出,但届时会在总行的设计安排和统一发布下时时跟进。“我们也非常希望细则的正式落地,会时刻关注,相信总行正在研究之中。”上海农商银行自贸区分行副行长季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李麟预测,未来中小银行推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动力更大,其次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购买起点相对来讲并不会低。“如果购买起点太低的话,银行的成本会比较高。所以,在试点阶段,大额可转让存单的购买起点可能会设置得较高,至少在100万元左右。”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会有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分拆代销,从而降低门槛。期限可能为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一般不超过1年。利率可参考同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或者目前运行的同业存单利率定价。

据了解,大额可转让存单起源于美国,1973年美联储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成为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切入点,并逐渐成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同样,这一货币市场工具也在1979年的日本利率市场化和1994年韩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意味着利率市场化仅剩“临门一脚”—存款利率的放开。

“针对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可视为我国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连平认为,“存款利率放开的时间表既然已经确定,这将倒逼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启动。根据国际经验,大额可转让存单将根据先大额后小额、先长期后短期的顺序渐次推出。”

❾ 国家在近期下调贷款利率,如此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为什么这样做

个人看法;
利率调整是国家或者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此选择是客观要求也是理性要求,近期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季度GDP增长在剔除价格因素后才勉强达到7%左右,国家为保住增长目标和缓和下行压力,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然选择;
一方面,降低贷款利率会减少生产性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利于为企业的扩大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另一方面,贷款利率的下调会增强货币的流动性,从而拉动投资的增长,促进实体企业的资金融通;为了配合“一带一路”的宏大发展战略,国家也通过税收减免、降低利率、放开资金管制等措施鼓励国内的相关企业走出去,既能消耗过剩的产能,也能提高国内产品的影响力;还有不是很官方的说法,国家下调利率刺激股市、汇市、债市等以虚拟的繁荣来掩盖实体的萎靡,运用国家的特殊权力手段来收割散户财富,弥补政府的债务空洞。。

❿ 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

有利于促进银行之间的公平竞争,发挥商业银行经营的自主性。
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将被赋予更大的自主定价权,使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对各种资金价格、经营成本、目标收益等进行分析核算,从而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有效地引导资金的流向,降低利率风险,提
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筹集存款时,不再通过“送好处费”等不正当手段,而是通过自身的经营管理和综合实力能给出的高利率来吸收存款。在发放贷款时,市场化的利率也使贷款的价格公开,进银行间的公平竞争,提高利于银行和企业的交易效率。

2、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和结构调整,扩大理财产品创新和中间业务的范围
从国际经验来看,放松利率管制后,利差缩窄冲击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促使
银行经营结构,业务范围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同时,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
将大力扩张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贷款(包括房地产等非生产领域贷款)以获取更高
的回报。理财产品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资金寻找更高价
格的趋利性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的主动调整。
3、有助于优化客户结构,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在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最主要的盈利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取消利率管
制后,各商业银行纷纷利用价格战作为吸收公众存款的重要手段,银行通过将内
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的利率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内部绩效考
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
1、商业银行间竞争加剧,利润下降。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盈利能力受到巨大冲击。我国在开展利率市场化之前处于利率管制的环境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一直是传统业务;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获得了实际的支配存贷利率的权利,商业银行间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银行间的厮杀不仅停留在贷款的数量上,也体现利率市场化引发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增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性。在利率非市场下,商业银行的盈利多基于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所得,所以各商业银行的考核也仅限于存贷款的数量上。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后,面对优质户,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能做的只有在存款利率升之又升的同时将贷款利
率一降再降,这种以缩小存贷利差为手段的竞争模式会使得商业银行收益下降,
经营困难,更甚会影响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

3、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腐败。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之前,中国人民银行享有利率水平的决定权,商业银行作
为利率政策的执行者,没有自行制定贷款利率的权利,只有“贷”或“不贷”的
权利。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则同时享有这两项权利。这两项权利归于
一身,这使得很多商业银行不再按其应寻的原则制定存贷款利率水平,这会形成
一种不是人人平等的利率价格,这对其它贷款人和各大银行的利益带来了极大的损害,
对社会的稳定性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因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并未
发展健全,银行风险内控经验和利率定价经验还远远不足,金融腐败现象发生的
几率就会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