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应该怎么算
高限额如何计算
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高限额应该视各地公积金规定而定;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各地公积金也会对贷款高限额做出约束。
申请贷款时职工或其配偶正常缴存按月住房补贴,参照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规定执行。
计算出贷款额度数值保留到千位,千位以下不为零千位加一。
按照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计算贷款额度
购买限价商品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为职工及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之和,下同)15倍或者2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元按2万元计算。
这里需要说明是,因为各地公积金管理规定不一样,在按照账户余额计算时候,有地区会按照账户余额15倍计算,有则会按照20倍计算。
贷款购买首套自有住房,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5倍或者2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元按2万元计算。
以下情况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1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按2万计算: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购买公有现住房;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
按照房屋价格计算贷款额度
简单来说,计算公式为:贷款额度=房屋价格×贷款成数,但具体情况所应用标准也不一样。
购买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职工家庭(包括职工、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购买首套住房(包括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80%。其中私产住房房屋价格为购房全部价款与房屋评估价格较低值。
职工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及其他符合购房条件再次购买自有住房,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70%。
需要提醒是,在房价之后,很多城市重启了楼市限贷政策,“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80%”及“二套房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70%”规定在诸如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已不适用,所以在计算额度前视情况重新计算额度。
当然,还需注意情况有,购买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贷款额度还应不高于所购住房全部价款与房屋补偿金差价。
购买公有现住房,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70%;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70%。
按借款人还贷能力来计算
贷款申请人本人贷款
具体计算公式:借款人月工资总额+借款人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40%-借款人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
夫妻双方共同贷款
计算公式:(夫妻双方月工资总额+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40%-夫妻双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
其中还贷能力系数低一般规定为40%,月工资总额=公积金月缴额÷(单位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
2.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少
①个人月缴存额决定:
单身(个人缴存额÷缴存比例-1400)÷对应年限的月均还款额;
已婚(个人缴存额÷缴存比例-1400×2)÷对应年限的月均还款额;
②贷款成数:首套、二套均为8 成;
③贷款金额首套最高120万,二套最高80万
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利率3.25% 五年期以上利率基准上浮10%(3.575%)
以上三者取最底额度,确认最终贷款金额。
说明:
① 名下现有在京住房是公积金贷款或贴息贷款的,必须结清后方可再次申请公积金贷款;
② 在外地有住房或有商业住房贷款的,不计算套数;
③ 外地有未结清的公积金贷款,直接拒贷;还清后可按首套贷款计算。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期待采纳。
3. 阿克苏地区住房公积金贷款
公积金,实现本地的具体处理是不允许的地区,但什么样的情况,如果你要付出两地在全省公积金被合并到一个账户,你可以申请两个公积金
4. 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少
公积金贷款额度最多可以贷评估值的八成,
并且首套最多可以贷款120万,二套最多贷款80万。
5. 住房公积金贷款怎么申请,最高额度是多少
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办理流程:
1、借款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到银行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住房公积金贷款申请表并如实提供下列资料:
申请人及配偶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
申请人及配偶身份证明(指居民身份证、常住户口簿和其他有效居留证件),婚姻状况证明文件;
家庭稳定经济收入证明及其它对还款能力有影响的债权债务证明;
购买住房的合同、协议等有效证明文件;
用于担保的抵押物、质物清单、权属证明以及有处置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有关部门出具的抵押物估价证明;
公积金中心要求由第三方担保人做担保,并缴纳担保费用,由借款人、贷款人及第三方担保人共同签订三方合同。
公积金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2、对资料齐全的借款申请,银行及时受理审查,并及时报送公积金中心。
3、公积金中心负责审批贷款,并及时将审批结果通知银行。
4、银行按公积金中心审批的结果通知申请人办理贷款手续,由借款人夫妻双方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及相关的合同或协议,并将借款合同等手续送公积金中心复核,公积金中心核准后即划拨委贷基金,由受托银行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发放贷款。
5、以住房抵押方式担保的,借款人要到房屋坐落地区的房屋产权管理部门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抵押合同或协议由夫妻双方签字,以有价证券质押的,借款人将有价证券交管理部或盟中心收押保管。
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
1、 大部分城市都规定了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比如成都个人单笔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40万元;广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个人最高额度为50万元,北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是80万,如果评级评到3A级别的话最高可以到80万*(1+30%)=104万,2A评级可以贷92万。其次,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房款总额的70%;
2、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公式:
借款申请人及配偶公积金个人月缴存额之和÷实际缴存比例×12(月)×0.45(还款能力系数)×贷款期限(最长可贷年限)
(若夫妻双方缴存比例不一致的,按比例较高的一方确定实际缴存比例)
不高于按借款申请人及配偶还款能力确定的贷款限额。
3、申请公积金贷款还应满足月还款/月收入不大于50%(其中:月还款包括已有负债和本次负债每月还款之和)。
4、额度计算
(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计算,要根据还贷能力、公积金贷款房价成数、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和贷款最高限额四个条件来确定,四个条件算出的最小值就是借款人最高可贷数额。计算方法如下)
按照还贷能力计算的贷款额度
计算公式为:
[(借款人月工资总额+借款人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借款人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
使用配偶额度的:
[(夫妻双方月工资总额+夫妻双方所在单位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还贷能力系数-夫妻双方现有贷款月应还款总额]×贷款期限(月)。
其中还贷能力系数为40%
月工资总额=公积金月缴额÷(单位缴存比例+个人缴存比例)。
按照房屋价格计算的贷款额度
计算公式为:贷款额度=房屋价格×贷款成数
其中贷款成数根据购建修房屋的不同类型和房贷套数来确定:
a.购买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定向销售经济适用房或私产住房。
职工家庭(包括职工、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购买首套住房(包括商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定向销售经济适用住房或私产住房),且所购住房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含90平方米)以下的,应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价款20%的首付款,贷款额度不高于所购住房价款的80%;所购住房建筑面积超过90平方米,应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价款30%的首付款,贷款额度不高于所购住房价款的70%。
职工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应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价款50%的首付款,贷款额度不高于所购住房价款的50%。
职工家庭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暂停发放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
购买私产住房的,房屋价格和评估价格不一致时,取二者低值核定额度。
购买定向安置经济适用住房的,贷款额度还应不高于所购住房全部价款与房屋补偿金的差价。
b.购买公有现住房的,贷款额度不超过所购房屋价格的70%;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的,贷款额度不超过所建修住房所需费用的70%。
按照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计算的贷款额度
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额度不得高于职工申请贷款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公积金贷款,为职工及配偶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之和)的10倍,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不足2万的按2万计算。
按照贷款最高限额计算的贷款额度
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40万元;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贷款最高限额60万元。
使用本人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申请贷款时本人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限额50万元;同时使用配偶住房公积金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且申请贷款时本人或其配偶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贷款最高限额70万元。
申请贷款时职工或其配偶正常缴存按月住房补贴的,参照正常缴存补充住房公积金的规定执行。
计算出的贷款额度数值保留到千位,千位以下不为零的千位加一。
拓展资料: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流程、额度、还款等)
公积金贷款额度(条件、额度、利率等)
6. 阿克苏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是多少
个人50万,夫妻75万
公积金贷款条件:
1.具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证件;
2.缴存状态正常,连续足额缴存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和良好信用;
3.具有稳定的收入和偿还贷款的能力;
4.具有合法有效的购买住房合同、协议或者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所有权证》;
5.购买住房的,已经支付不低于所购住房全部价款30%的首期付款;
6.建造、翻建、大修住房的,能够支付建造、翻建、大修住房所需全部费用30%的前期费用;
7.建造、翻建住房的,具有规划、土地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
8.大修住房的,具有规划管理部门批准的文件;
9.能够提供管理中心认可的有效担保;
10.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