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的车贷利息放入哪个科目
车贷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Ⅱ 汽车按揭贷款如何做账
需书面填写申请表,并提交如下资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件;
2、居住地址证明(户口簿等);
3、个人职业证明;
4、借款申请人本人及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5、银行规定的其他资料。
拓展资料:
指贷款人向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是银行对在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购车者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的一种新的贷款方式。汽车消费贷款利率就是指银行向消费者也就是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汽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家用轿车或7座(含)以下商务车)的贷款数额与本金的比例。利率越高,那么消费者还款的金额就越大。
Ⅲ 公司贷款买车应如做账
可以按照以下思路处理。
一、清理旧车
1、清理转出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旧车
2、旧车抵款
借:应收帐款--旧车款
2万
贷:固定资产清理
2万
3、结转清理净损益
(1)如果是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2)如果是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二、贷款购新车
1、购买时
借:固定资产--新车
18万
贷:应收帐款--旧车款
2万
贷:银行存款等5万
贷:短期或长期借款
11万
2、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
(1)车辆购置税;
(2)利息费用(如果贷款利息无法计算出来,可以将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3)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如果汽车不是生产经营用车,进项税不能抵扣)。
3、新车其它问题:
(1)折旧年限按税法规定的年限4年。
(2)残值率5%。
(3)车辆的保险费、牌照费、车船使用税等,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2010-09-29
14:59
补充问题
汽车不是生产经营用车,进项税不能抵扣
这个怎么判定啊?
一般用于出差啊,一个月里也送几次货啊.可以吗?
根据修订后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增值税转型后,一般纳税人购买的办公用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不得抵扣进项税,购买的用于生产经营的货车、铲车、叉车、装载车等运输工具可以抵扣进项税。
Ⅳ 以公司的名义贷款买车后每月支付的本息应该以怎么样的单据入帐
1、贷款买车已经是目前购车一种主要途径,特别是一些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购买,让企业减少资金的流出,那么以公司的名义贷款买车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2、此时的固定资产已经以发票做账,以后每月支付的本息直接以银行扣款凭证入账,不再需要提供发票等票据入账,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银行存款
(4)贷款买车利息入账扩展阅读:
有关银行手续费支出的会计处理。行业会计制度规定,列入“财务费用”核算的银行手续费,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如借款、发行债券、集资等)中所发生的相关融资费用。企业支出的银行手续费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为企业筹集资金而发生的手续费支出;
二是在银行结算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如办理信(电)汇所支付的手续费、邮电费,购买空白支票、信汇单、汇票等所支付的工本费、手续费。
前者按规定应列入“财务费用”核算,后者由于不属于企业筹资行为所发生的费用,不应该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一般可在“管理费用”下另设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财务费用明细科目设置及说明:
1、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
2、财务费用-利息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及其他筹资方式下支付利息支出;
3、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外币兑换价差
4、财务费用-手续费:各种银行收支业务产生的手续费
Ⅳ 公司贷款买车会计分录怎么做利息是计入财务费用还是固定资产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短期借款
贷款购车应将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有的企业如商品流通企业、保险企业进行单独核算,不包括在财务费用)、金融机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
(5)贷款买车利息入账扩展阅读
具体内容
(1)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2)汇兑损失,指企业因向银行结售或购入外汇而产生的银行买入、卖出价与记账所采用的汇率之间的差额,以及月度(季度、年度)终了,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期末余额按照期末规定汇率折合的记账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等。
(3)相关的手续费,指发行债券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需资本化的手续费除外)、开出汇票的银行手续费、调剂外汇手续费等,但不包括发行股票所支付的手续费等。
Ⅵ 贷款购车利息怎么算
首付:90000*30%=27000
尾款:90000-27000=63000
利息:63000*9%*3=17000
总额:首付+余款+利息=27000+63000+17000=107000
整车落地大概是十万七千多(其中不包含保险 上牌费等等)
车贷指贷款人向申请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是银行对在其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购车者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的一种新的贷款方式。
借款人必须是贷款行所在地常住户口居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6)贷款买车利息入账扩展阅读
车贷的注意事项有以下:
1.在享受了商家“零利率免息贷款”后,是否还可以享受车价优惠。
2.日前市场的车贷手续费在4%~7.5%的区间内,是否免了利息提高了手续费。
3.购车利率是按银行基准利率收取,是否免了手续费,利息会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
在做车贷时最重要的还是要货比三家,消费者应该选择具备一定资质和实力的正规汽车贷款服务公司,其在服务、收费等方面不仅规范,而且不会留下隐患。
利息的产生因素:
1.延迟消费,当放款人把金钱借出,就等于延迟了对消费品的消费。根据时间偏好原则,消费者会偏好现时的商品多于未来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场会出现正利率。
2.预期的通胀,大部分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代表一个数量的金钱,在未来可购买的商品会比现在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补偿此段期间的损失。
3.代替性投资,放款人有选择把金钱放在其他投资上。由于机会成本,放款人把金钱借出,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的可能回报。借款人需与其他投资竞争这笔资金。
4.投资风险,借款人随时有破产、潜逃或欠债不还的风险,放款人需收取额外的金钱,以保证 在出现这些情况下,仍可获得补偿。
5.流动性偏好,人会偏好其资金或资源可随时供立即交易,而不是需要时间或金钱才可取回。利率亦是对此的一种补偿。
Ⅶ 贷款买车如何入账
我觉得应该先做一笔借个人款的会计分录,再将购车事项入帐,然后再提折旧。我就是这样做的,也经税管员同意的,我们是私营企业。
Ⅷ 汽车的贷款利息怎么做账
该贷款利息计入公司损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该车登记于公司名下而不是私人名下,如果登记于私人名下,则购车行为可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事实上的利润分配,会被征收红利的个人所得税。
2、该车办理了合法的借款手续,有与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且借款人是公司而不是私人,如果借款人是私人,则还款付息都有可能被认定为利润分配。
如果符合以上条件,也要分情况处理:
1、如果公司属于盈利,处于增加费用、减少利润的考虑,利息计入财务费用。
2、如果公司要求增加资产额度,同时对车贷利息所得税的影响不大,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将车贷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满足资产资本化的要求。比如,很多银行发放的车贷都在发放贷款时将利息一次性扣除,或将手续费一次性扣除,而此时车辆尚未取得法定行驶证件,尚未投用;
该贷款属于专项贷款,不能也不可能挪作其他用途,其利息支出有明显的指向。
将利息支出计入固定资产,只需按照借款合同条款的规定,计算贷款期间的整个利息总额,按此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 (发票价款+税款+其他附加费用+按借款合同计算的预计利息总额)
贷:银行存款 (实际支付的款项、含车款首付部分+税款+其他附加费用等)
长期借款 (借款合同金额)
长期应付款 (按借款合同计算的预计利息总额)
还款付息时:
借:长期借款 (当期归还借款本金)
长期应付款 (当期应付利息金额)
贷:银行存款
不论还款方式是等本还款法还是等额还款法,各月还本金和利息都是可以计算获得的。
Ⅸ 公司贷款购车如何入帐
如果是以个人的名义购的车就不能入公司的账了,如果要归入公司的账只有想办法将个人名字变更为公司的名称才可以,改为公司的名称后该车的所有费用都可以归入公司了,车辆购置税应当并入固定资产的成本里。 贷款并购车时 借:固定资产——汽车 贷:长期借款 计提各期的贷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长期借款 如果该笔贷款的利息金额较大,也可以按月计提利息。 归还贷款时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另外以后发生的汽油费,路桥费,汽车保险费等都可以进入公司的账。
Ⅹ 贷款买车怎么入账
首付时: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现金
贷:应付帐款
以后每月:
借:应付帐款(付多少写多少)
贷:银行存款/现金
(10)贷款买车利息入账扩展阅读:
公司购入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发票账单、随货同行发票上记载的实际价款或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
企业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但尚未支付的款项,应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有关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企业偿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抵付购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企业的应付账款,因对方单位发生变故确实无法支付时,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视同企业经营业务以外的一项额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