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借款用途 »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江西
扩展阅读
贷款借10万利息多少 2022-01-05 22:38:32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江西

发布时间: 2021-12-25 12:33:25

Ⅰ 江西农业大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具体步骤

申请生源地贷款具体手续到你户籍所在地县一级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你也可以先到我的空间阅读了解相关介绍:
http://hi..com/cashmeonline/blog/item/d64d9fefcdf53de6ce1b3efd.html

Ⅱ 怎么填江西生源地助学贷款表

一、填写环境要求
1、申请贷款的学生请下载“附件1”《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表》
2、启用宏。在Excel 2003中,在菜单目录:工具→宏→安全性下,将安全级别设置为低,设置完成后重新打开该表单即可。在Excel2007中,
点击左上角的Office标志,再点击菜单右下角的“Excel选项”→“信任中心”→“信任中心设置”→“宏设置”→“启用所有宏”,设置完成后重新打开该表单即可。
3、不要改动该表单的任何格式,否则将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二、填写注意事项
1 、当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须接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才能填写此表。
2 、标红色“*”的空格为必填项。借款学生应认真填写,填写错误可能导致无法成功获得贷款。
3 、表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区/县”应填写学生进入大学就读前户籍所在地相应地址。
4 、表头部分“申请类型”,当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应选择“新生申请”,已经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应选择“在校生申请”。
5 、借款人基本信息中“户籍所在地”应填写借款人现在的户籍所在地。入学时户口已经迁出本县的借款人,若户口本上无迁出记录上,应到入学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户籍迁移证明,以证明入学前户籍在本县。
6 、借款人基本信息中“现详细住址”应填写学生现在的家庭详细地址。
7 、借款人基本信息中“家庭电话”为必填项,若没有家庭电话,可以填写村委会电话;若为在校生申请,“宿舍电话”也为必填项,若没有宿舍电话,可以填写所在院(系)办公室电话,以保证能及时联系到借款人。
8 、共同借款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按照如下顺序选择: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近亲属。共同借款人信息必须填写完整、真实、有效,其中“与借款人的关系”若无法从户口本上得到证明,请到村委会/派出所开具亲属证明。
9 、就学信息中的“高校名称”必须要填写全称。如高校变更了名称,但系统没有及时更新,在选择录入就读高校时,请使用原名称。 10 、就学信息中的“年级”,新生申请应选择“1”,在校生申请应选择申请贷款学年的年级,如2007秋季入学的学生申请2009至2010学年助学贷款,则年级应选择“3”。
11 、就学信息中的“学校类别”和“所属省份”若不清楚,请查询该表单的第2张表格“高校信息参照表”。 12 、申请贷款情况中的“申请贷款金额(元)”,新生申请应不高于《录取通知书》中载明的学费和住宿费合计,但不能超过6000元。在校生申请应不高于学生欠缴学费与住宿费的总和。若借款合同中的借款金额高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回执单》(待学生签订借款合同后,带到就读高校,由学校负责填写)中的学生欠缴学费和住宿费合计金额,将被视作无效合同。“申请贷款金额(元)”应为整数,如“4255”。
13 、申请贷款情况中的“申请期限(年)”最短为7年,最长为14年,贷款期限的上限=学制-年级+1+10,学生可以在7年至上限范围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4 、申请贷款情况中的“高校要求报到日期”,新生申请应填写《录取通知书》要求的报到日期,在校生申请应填写贷款学年的开学日期。
15 、资格审查情况中的 “经办人”可在村委会(居委会)或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必须为公章)后,由借款人录入该表。
16 、其他填写注意事项请参阅该表底部的“说明”部分。
17 、借款人完成申请表中各项目的录入后,点击左上角的红色“保存”按钮对此申请表的所有录入信息进行保存。此时工具将自动执行校验功能,判断借款人是否完成所有必填项的录入。如果发现有必填项尚未完成,工具将弹出提示框,并自动指向第一个未完成的必填项对应的指定区域,提醒借款人完成录入。点击弹出框的确认按钮(若使用英文版的Excel 2003则显示的是OK按钮)后完成补充录入,再点击左上角的红色保存按钮,对此申请表的所有录入信息进行保存。若无报错的弹出框弹出,则此申请表录入完成。
三、表单打印与发送
1 、填写完整无误后打印2份,由借款学生所在村委会(居委会)或乡、镇人民政府经办人盖章并签字(注意签字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且保证字迹清楚,无涂改痕迹,否则视为无效)。盖完章后,请在电子表单中对应的栏填写经办人姓名并保存。
2 、申请生源信用助学贷款的在校生,请把打印出的纸质表单按要求盖章并签字后和填写完整的电子表单(可用移动存储设备或电子邮件)一并提交给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3、应届高三毕业并取得合法录取通知书的,由本人提出申请且经学校生源地助学贷款领导小组审核,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由所在高中校资助主办人统一收取单个学生完整的电子表单后用“附件2”进行汇总校验。信息无误后交县资助中心。

Ⅲ 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哪里还款,怎么查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还款

还款需要去银行柜台还,一般他们会给你一个回执单的,里面就有详细的还款信息。

Ⅳ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江西学生,生源地江西.

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与教育和财政等部门合作,分别在省和县两级建立管理平台和操作平台,即:省、县(区)学生资助中心。开发银行省分行委托省农信社办理结算业务。
1、申贷学生前往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交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材料,经审查合格后填写《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返回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办理审查盖章手续后,提交给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也可在国家开发银行网站(HTTP//www.CDB.COM.CN)自行下载打印《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书》(一式两份),预先办理村委会或街道办事处审查盖章手续,以减少往返次数。
2、县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现场办理借款学生贷款申请,审查通过后在申请表上确认盖章。
3、县(区)学生资助中心组织借款学生及其共同借款人签订《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借款合同》。
4、借款学生执借款合同在省农信社指定网点开立用于资金结算的个人账户。
5、借款学生执借款合同(含回执)到高校报到,办理高校确认手续,通过邮寄或家长传递方式,将合同回执提交给县(区)学生资助中心。开发银行省分行确认后,通知县(区)学生资助中心和省农信社将贷款资金汇划至高校指定账户,缴纳借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
6、借款学生及时将收据或发票复印件邮寄回县(区)学生资助中心。

需要准备的材料
1、所在高校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2、有效的学生证原件。
3、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户口本(或由乡镇/街道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

Ⅳ 江西生源地贷款

你好,这种一般有两种还款方式:1)通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系统还款,一般借款合同上有还款卡号、还款日那些的,按照那上面的操作就行了;2)支付宝还款。这个网上有很多经验分享的,搜一下照着操作就可以了。

Ⅵ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怎么还款要哪些手续

可以使用支付宝还款,在贷款还款日的前十天将款项足额打入支付宝账户中即可,系统将在还款日自动扣除。如果账户资金不足,系统会先扣利息再扣本金。

Ⅶ 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资格认定证明(江西省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在校生)

这个证明应该是学校给出的啊,如果你们学校符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要求,就应该可以给出这个证明,你拿这个证明和其他的资料回生源地可以贷款了。给你一个其他省份的样子参考一下吧。 在校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证明 同学系我校 院 系 班全日制普通学生,通过认定已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管理,本学年欠学校学费和住宿费 元,没有获得校内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请协助该生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院系(公章) 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Ⅷ 江西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什么时候还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指的是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包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新生和在读学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办理的助学贷款。该项贷款为信用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等费用,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已成为我省开展该项贷款工作的经办银行。 据介绍,凡符合以下特征之一者,均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农村特困户和城镇低保户;孤儿及残疾人家庭;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生费用;家庭成员患有重大疾病;家庭主要收入创造者因故丧失劳动能力;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老、少、边、穷及偏远农村的贫困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失业的家庭;家庭年现金总收入低于8000元;其他贫困家庭。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元,年限最长14年学生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时,每年所申请的贷款额度不得低于1000元、不得高于6000元,具体金额根据学生学费和住宿费需求确定。其中,在读学生当年在高校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不得同时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在贷款年限上,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学生在校及毕业后2年内为宽限期,宽限期后学生须按等额本金的方式分期偿还贷款本金。其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由借款人自付利息。其中,考入中央高校的学生,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承担。考入地方高校的学生,跨省就读的,贷款贴息由中央财政承担;本省就读的,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